一体化红外接收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855517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18 10:5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一体化红外接收器,属于电子元件技术领域,包括:Out,GND,Vcc,光敏二极管,内置放大专用IC,框架,封装材料,外屏蔽金属壳,光敏二极管和内置放大专用IC通过导线和框架相互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体化红外接收器,具有小型化、抗干扰能力强、成本低等优点,是一种可靠性强的红外接收器。

Integrated infrared receiv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体化红外接收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红外接收器,特别是涉及一体化红外接收器,属于电子元件

技术介绍
人的眼睛能看到的可见光按波长从长到短排列,依次为红、橙、黄、绿、青、蓝、紫。其中红光的波长范围为0.62~0.76μm;紫光的波长范围为0.38~0.46μm。比紫光波长还短的光叫紫外线,比红光波长还长的光叫红外线。红外线遥控就是利用波长为0.76~1.5μm之间的近红外线来传送控制信号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提供一体化红外接收器,具有小型化、抗干扰能力强、成本低等优点,是一种可靠性强的红外接收器。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可以通过采用如下技术方案达到: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体化红外接收器,其特征在于,包括:Out,GND,Vcc,光敏二极管,内置放大专用IC,框架,封装材料,外屏蔽金属壳,光敏二极管和内置放大专用IC通过导线和框架相互连接。进一步的,Out:脉冲信号输出端,直接接单片机的IO口。进一步的,GND:接系统的地线0V。进一步的,Vcc:接系统的电源正极+5V进一步的,光敏二极管:3.2*1.4cm四线制高灵敏光敏二极管。进一步的,内置放大专用IC:16位A\D转换专用控制电路。进一步的,外屏蔽金属壳:采用抗干扰能力强的碳基铝合金制成。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技术效果: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体化红外接收器,具有小型化、抗干扰能力强、成本低等优点,是一种可靠性强的红外接收器。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加清楚和明确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但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本实施例提供的一体化红外接收器,其特征在于,包括:Out,GND,Vcc,光敏二极管,内置放大专用IC,框架,封装材料,外屏蔽金属壳,光敏二极管和内置放大专用IC通过导线和框架相互连接。在一些实施例中,Out:脉冲信号输出端,直接接单片机的IO口。在一些实施例中,GND:接系统的地线0V。在一些实施例中,Vcc:接系统的电源正极+5V在一些实施例中,光敏二极管:3.2*1.4cm四线制高灵敏光敏二极管。在一些实施例中,内置放大专用IC:16位A\D转换专用控制电路。在一些实施例中,外屏蔽金属壳采用抗干扰能力强的碳基铝合金制成。综上所述,在本实施例中,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体化红外接收器,具有小型化、抗干扰能力强、成本低等优点,是一种可靠性强的红外接收器。以上所述,仅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实施例,但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
的技术人员在本专利技术所公开的范围内,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及其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属于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体化红外接收器,其特征在于,包括:Out,GND,Vcc,光敏二极管,内置放大专用IC,框架,封装材料,外屏蔽金属壳,所述光敏二极管和所述内置放大专用IC、通过导线和框架相互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体化红外接收器,其特征在于,包括:Out,GND,Vcc,光敏二极管,内置放大专用IC,框架,封装材料,外屏蔽金属壳,所述光敏二极管和所述内置放大专用IC、通过导线和框架相互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化红外接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Out:脉冲信号输出端,直接接单片机的IO口。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化红外接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GND:接系统的地线0V。


4.根据权利要求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田勇
申请(专利权)人:徐州拟视界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