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分体式溶液除湿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854226 阅读:4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18 10:1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分体式溶液除湿机。它包括框架,框架包括主机段和溶液段,主机段分为除湿风道和再生风道,溶液段内设有除湿溶液箱和再生溶液箱,除湿溶液箱与再生溶液箱通过平衡管和热换器连接,除湿风道前侧设有新风法兰和回风法兰,再生通道前侧设有再生法兰,新风法兰和回风法兰与除湿溶液箱之间设有蒸发器和送风机。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铝型材结构紧凑,除湿风道通过设置蒸发器和溶液箱,实现了调温除湿;再生风道通过设置冷凝器和溶液箱实现制冷剂换热和溶液再生,并且除湿溶液箱和再生溶液箱经平衡管和热换器相通,实现能量回收和便于加液;主机段两侧风道均设有两个风机,通过合理配比两个风机的风量,节约溶液及填料的成本,绿色高效。

A separate solution dehumidifi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分体式溶液除湿机
本技术涉及空调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分体式溶液除湿机。
技术介绍
目前,在制冷暖通领域,溶液除湿机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如何最大化的利用溶液制冷或制热,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课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分体式溶液除湿机。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分体式溶液除湿机,包括框架,所述框架四周设有围板,所述框架包括主机段和设置在主机段后的溶液段,所述主机段由密封板隔成除湿风道和再生风道,所述溶液段内设有分别与除湿通道和再生通道相通的除湿溶液箱和再生溶液箱,所述除湿溶液箱与再生溶液箱通过平衡管和热换器连接,所述除湿风道前侧设有新风法兰和回风法兰,所述再生通道前侧设有再生法兰,所述新风法兰和回风法兰与除湿溶液箱之间设有蒸发器和送风机,所述除湿溶液箱后侧设有送风法兰,所述再生法兰与再生溶液箱之间设有冷凝器和排风机,所述再生溶液箱后侧设有排风法兰,所述蒸发器、冷凝器与压缩机连接形成直膨系统。进一步的,所述蒸发器和送风机的下侧设有第一接水盘,所述冷凝器与排风机的下侧设有第二接水盘。进一步的,所述框架还包括设置在主机段和溶液段下侧的底架,所述底架的底部上侧设有第一支撑架和第二支撑架,所述第一接水盘与第二接水盘分别设置在第一支撑架和第二支撑架的上侧。进一步的,所述送风机包括第一送风机和第二送风机,所述第一送风机架设在第一接水盘的上侧,所述第一支撑架上侧还设有第三支撑架,所述第二送风机设置在第三支撑架上;所述除湿溶液箱包括送风道、设置在送风道下侧并与其连通的第一填料腔、设置在第一第一填料腔下侧的第一喷淋腔和与再生溶液箱连通的第一溶液箱,所述第一填料腔内上侧设有喷淋头,所述第一送风机设置在第一喷淋腔的进风口的前侧,所述第二送风机设置在送风道的进风口的前侧。进一步的,所述排风机包括第一排风机和第二排风机,所述第一排风机架设在第二接水盘的上侧,所述第二支撑架上侧还设有第四支撑架,所述第二排风机设置在第四支撑架上;所述再生溶液箱包括排风道、设置在排风道下侧并与其连通的第二填料腔、设置在第二填料腔下侧的第二喷淋腔和第二溶液箱,所述第二填料腔内上侧设有喷淋头,所述第二溶液箱与第一溶液箱经平衡管和热换器连接,所述第一排风机设置在第二喷淋腔的进风口的前侧,所述第二排风机设置在排风道的进风口的前侧。进一步的,所述密封板的厚度为30-50mm,且其内部填充有隔温层。进一步的,所述隔温层为隔温棉层。进一步的,所述蒸发器与回风法兰和新风法兰之间设有第一空气过滤器,所述冷凝器与再生法兰之间设有第二空气过滤器。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溶液箱、第二溶液箱、换热器和压缩机均设置在底架内。进一步的,所述框架为铝型材框架。有益效果:本技术的铝型材结构紧凑,除湿风道通过设置蒸发器和溶液箱,实现了调温除湿;再生风道通过设置冷凝器和溶液箱实现制冷剂换热和溶液再生,并且除湿溶液箱和再生溶液箱经平衡管和热换器相通,实现了能量回收和便于加液;主机段两侧风道均设有两个风机,通过合理配比两个风机的风量,可最大化节约溶液及填料的成本,绿色高效。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分体式溶液除湿机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的分体式溶液除湿机的正视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的分体式溶液除湿机的后视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明本技术,本实施例在以本技术技术方案为前提下进行实施,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技术而不用于限制本技术的范围。如图1至3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分体式溶液除湿机,包括框架1,框架1优选采用铝型材框架,在框架1的四周设有围板,框架1包括主机段101和溶液段102,以进出的气流方向,溶液段102设置在主机段101的后侧。主机段101由密封板2隔成除湿风道3和再生风道4,密封板2的厚度为30-50mm,且其内部填充有隔温层。隔温层优选采用隔温棉层。在溶液段102内设有除湿溶液箱5和再生溶液箱6,在除湿溶液箱5和再生溶液箱6上分别设有进风口和出风口,进而使除湿通道3与除湿溶液箱5相通,再生通道4与再生溶液箱6相通,除湿溶液箱5与再生溶液箱6通过平衡管(图中未示出)和热换器27连接,平衡管用于平衡除湿溶液箱5与再生溶液箱6的液位,热换器27优选采用壳管式热换器,用于将除湿溶液箱5与再生溶液箱6内的溶液进行热交换,在除湿风道3的前侧设有新风法兰7和回风法兰8,在再生通道前侧设有再生法兰9,新风法兰7和回风法兰8与除湿溶液箱5之间设有蒸发器10和送风机,在除湿溶液箱5后侧设有送风法兰11。新风和回风分别从新风法兰7和回风法兰8进入除湿通道3,经过蒸发器10和除湿溶液箱5处理后,最终从送风法兰11送出。在再生法兰9与再生溶液箱6之间设有冷凝器12和排风机,在再生溶液箱6的后侧设有排风法兰13,室内回风从再生法兰9进入再生通道4内,经过冷凝器12和再生溶液箱6后从再生法兰9排出。蒸发器10、冷凝器12与压缩机14连接形成直膨系统,该直膨系统还包括四通换向阀和膨胀阀等元件,在冬季工况和夏季工况下,通过四通换向阀可改变压缩后的制冷剂的流向,使蒸发器10与冷凝器12的功能互换,其为现有技术,不再赘述。为了对产生的冷凝水进行收集并集中排出,在蒸发器10和送风机的下侧设有第一接水盘15,在冷凝器12与排风机的下侧设有第二接水盘16。框架1还包括设置在主机段101和溶液段102下侧的底架103,为了便于固定第一接水盘15和第二接水盘16,在底架103的底部上侧设有第一支撑架17和第二支撑架18,第一接水盘15与第二接水盘16分别固定设置在第一支撑架17和第二支撑架18的上侧。本技术实施例的送风机为两个,分别为第一送风机19和第二送风机20,第一送风机19通过支架架设在第一接水盘15的上侧,在第一支撑架17的上侧还设有第三支撑架21,第二送风机20安装在第三支撑架上21。本技术的除湿溶液箱5包括上下依次设置并连通的送风道51、第一填料腔54、第一喷淋腔52和第一溶液腔53,在送风道51的前后两端设有进风口和出风口,在第一喷淋腔52的前侧也设有进风口,第一送风机19设置在第一喷淋腔52的进风口的前侧,第二送风机20设置在送风道51的进风口的前侧。第一填料腔54的顶部与送风道51相通,进入除湿风道3内的空气由第一送风机19和第二送风机20分别引入至第一喷淋腔52和送风道51内,在送风道51内最终混合排出,在第一填料层54的内上侧设有喷淋头,在夏季,第二溶液腔63内的溶液通过换热器27降温(冬季为升温),泵入喷淋头喷下,进入第一喷淋腔52内的空气经喷淋液进行除湿,在冬季,可进行加湿处理。排风机包括第一排风机22和第二排风机23,第一排风机22架设在第二接水盘16的上侧,第二支撑架18上侧还设有第四支撑架24,第二排风机23设置在第四支撑架24上。再生溶液箱6的结构与除湿溶液箱5相同,它包括上下依次设置并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分体式溶液除湿机,包括框架,所述框架四周设有围板,所述框架包括主机段和设置在主机段后的溶液段,所述主机段由密封板隔成除湿风道和再生风道,所述溶液段内设有分别与除湿通道和再生通道相通的除湿溶液箱和再生溶液箱,其特征在于,所述除湿溶液箱与再生溶液箱通过平衡管和热换器连接,所述除湿风道前侧设有新风法兰和回风法兰,所述再生通道前侧设有再生法兰,所述新风法兰和回风法兰与除湿溶液箱之间设有蒸发器和送风机,所述除湿溶液箱后侧设有送风法兰,所述再生法兰与再生溶液箱之间设有冷凝器和排风机,所述再生溶液箱后侧设有排风法兰,所述蒸发器、冷凝器与压缩机连接形成直膨系统。/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分体式溶液除湿机,包括框架,所述框架四周设有围板,所述框架包括主机段和设置在主机段后的溶液段,所述主机段由密封板隔成除湿风道和再生风道,所述溶液段内设有分别与除湿通道和再生通道相通的除湿溶液箱和再生溶液箱,其特征在于,所述除湿溶液箱与再生溶液箱通过平衡管和热换器连接,所述除湿风道前侧设有新风法兰和回风法兰,所述再生通道前侧设有再生法兰,所述新风法兰和回风法兰与除湿溶液箱之间设有蒸发器和送风机,所述除湿溶液箱后侧设有送风法兰,所述再生法兰与再生溶液箱之间设有冷凝器和排风机,所述再生溶液箱后侧设有排风法兰,所述蒸发器、冷凝器与压缩机连接形成直膨系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体式溶液除湿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蒸发器和送风机的下侧设有第一接水盘,所述冷凝器与排风机的下侧设有第二接水盘。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分体式溶液除湿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还包括设置在主机段和溶液段下侧的底架,所述底架的底部上侧设有第一支撑架和第二支撑架,所述第一接水盘与第二接水盘分别设置在第一支撑架和第二支撑架的上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分体式溶液除湿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送风机包括第一送风机和第二送风机,所述第一送风机架设在第一接水盘的上侧,所述第一支撑架上侧还设有第三支撑架,所述第二送风机设置在第三支撑架上;所述除湿溶液箱包括送风道、设置在送风道下侧并与其连通的第一填料腔、设置在第一第一填料腔下侧的第一喷淋腔和与再生溶液...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姚永明张涛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致远高科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