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五邑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风扇驱动控制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850483 阅读:5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18 08:2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风扇驱动控制电路,包括风扇、用于为所述风扇提供驱动的控制模块、用于提示所述风扇驱动状态的提示模块、用于启动风扇和调节风扇档位的调节开关以及用于统筹控制的主控芯片;用户通过调节开关可以使风扇启动并对其进行调节,基于主控芯片即可实现整体统筹控制,无需设置额外的运放,免去了各级器件间可能存在的响应拖延,电路更加简单可靠,整体驱动响应更快,成本更低,符合产业化需求;并且,利用一发光二极管与风扇进行并联的特性,其亮灭则完全与风扇的开闭所匹配,因此可实时了解风扇的驱动状态,待到遇到故障时也能轻易分辨出到底是风扇还是驱动出了问题,有利于用户及时排查故障。

A fan drive control circui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风扇驱动控制电路
本技术涉及驱动电路领域,尤其是一种风扇驱动控制电路。
技术介绍
目前风扇的驱动,主要是利用运放连接各输入输出器件来实现控制的,其电路较为复杂,通过运放所连接的各级器件间的响应存在拖延,因此响应速度较慢,使得用户在使用风扇时会感觉风扇本身的驱动存在问题,因此实际得到的驱动效果不佳;并且,对于风扇的实际驱动状态并未进行良好跟踪,使得用户在遇到故障时并不知道到底是风扇自身还是驱动电路自身出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风扇驱动控制电路,设计简单成本低,响应速度快,能够实时提示风扇的实际驱动状态,以便用户了解。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实施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风扇驱动控制电路,包括风扇、用于为所述风扇提供驱动的控制模块、用于提示所述风扇驱动状态的提示模块、用于启动风扇和调节风扇档位的调节开关以及用于统筹控制的主控芯片;所述控制模块包括用于导通或断开所述风扇的继电器、用于控制所述继电器打开或闭合的NPN三极管、用于限流并为所述NPN三极管提供偏置电压的第一电阻以及用于在所述NPN三极管通断转换时为所述继电器提供泄放通路的第一二极管;所述提示模块包括用于在所述风扇导通情况下进行发光的发光二极管;所述调节开关连接到所述主控芯片的信号输入引脚,所述主控芯片的脉冲调制输出引脚通过所述第一电阻连接到所述NPN三极管的基极,所述NPN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到参考地,所述NPN三极管的发射极分别连接到所述第一二极管的正极和所述继电器的工作端,所述继电器的工作端还分别连接到继电器工作电压和所述第一二极管的负极,所述继电器的触点端通过并联相接的所述发光二极管和所述风扇连接到参考地,所述发光二极管的负极连接到参考地。进一步地,所述提示模块还包括用于稳定通过所述发光二极管上电压的第二电阻,所述第二电阻的一端连接到所述发光二极管的负极,所述第二电阻的另一端连接到参考地。进一步地,所述调节开关包括电位器,所述电位器连接到所述主控芯片的信号输入引脚。进一步地,所述调节开关包括用于匹配所述风扇的不同档位的匹配电阻组,所述匹配电阻组连接到所述主控芯片的信号输入引脚。进一步地,所述主控芯片的型号为STC15W4K60S4。进一步地,所述继电器工作电压为12V。本技术实施例中提供的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用户通过调节开关可以使风扇启动并对其进行调节,具体地,将该驱动信号发送至主控芯片,再由主控芯片通过脉冲调制输出引脚向控制模块发送脉冲电平以达到驱动风扇的目的,基于主控芯片即可实现整体统筹控制,包括风扇启动、调节档位等,无需设置额外的运放,免去了各级器件间可能存在的响应拖延,电路更加简单可靠,整体驱动响应更快,成本更低,符合产业化需求;并且,利用一发光二极管与风扇进行并联的特性,其亮灭则完全与风扇的开闭所匹配,因此可实时了解风扇的驱动状态,待到遇到故障时也能轻易分辨出到底是风扇还是驱动出了问题,有利于用户及时排查故障。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给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以详细说明本技术的实施方案。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电路原理图。具体实施方式参照图1,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风扇驱动控制电路,包括风扇Q1、用于为所述风扇Q1提供驱动的控制模块100、用于提示所述风扇Q1驱动状态的提示模块200、用于启动风扇Q1和调节风扇Q1档位的调节开关(图1中未示出)以及用于统筹控制的主控芯片U1;所述控制模块100包括用于导通或断开所述风扇Q1的继电器K1、用于控制所述继电器K1打开或闭合的NPN三极管Q2、用于限流并为所述NPN三极管Q2提供偏置电压的第一电阻R1以及用于在所述NPN三极管Q2通断转换时为所述继电器K1提供泄放通路的第一二极管D1;所述提示模块200包括用于在所述风扇Q1导通情况下进行发光的发光二极管D2;所述调节开关连接到所述主控芯片U1的信号输入引脚,所述主控芯片U1的脉冲调制输出引脚通过所述第一电阻R1连接到所述NPN三极管Q2的基极,所述NPN三极管Q2的集电极连接到参考地,所述NPN三极管Q2的发射极分别连接到所述第一二极管D1的正极和所述继电器K1的工作端,所述继电器K1的工作端还分别连接到继电器K1的工作电压和所述第一二极管D1的负极,所述继电器K1的触点端通过并联相接的所述发光二极管D2和所述风扇Q1连接到参考地,所述发光二极管D2的负极连接到参考地。在本实施例中,首先用户选择调节开关至任一档位,则可使风扇Q1得到驱动,同时也可通过调节开关进一步调整档位,具体地,将该驱动信号发送至主控芯片U1,再由主控芯片U1通过脉冲调制输出引脚向控制模块100发送脉冲电平以达到驱动风扇Q1的目的,即输出一高电平,由第一电阻R1向NPN三极管Q2提供,NPN三极管Q2则作为“控制开关”,同时第一电阻R1可起到限流作用,降低NPN三极管Q2功耗,此时NPN三极管Q2接收到高电平则导通,于是驱动继电器K1的工作端,使之触点端进而闭合,从而驱动风扇Q1以及发光二极管D2;反之,主控芯片U1不会输出脉冲电平,则NPN三极管Q2截止,因此继电器K1不导通,此时风扇Q1得不到驱动;由于继电器K1的工作电压是匹配继电器K1而进行设定的,因此为了防止该电压被不合理地泄掉,故设置第一二极管D1以保证继电器K1的工作电压的正常导向性,该种情况常出现在NPN三极管Q2通断转换时,比如从导通状态转为关断状态时,保持其正常导向性则可为继电器K1提供泄放通路,同时可将电压钳位于12V或10V上,12V或10V一般为继电器工作电压,主控芯片U1的驱动电压一般为5V或3.3V;基于主控芯片U1即可实现整体统筹控制,包括风扇Q1启动、调节档位等,无需设置额外的运放,免去了各级器件间可能存在的响应拖延,电路更加简单可靠,整体驱动响应更快,成本更低,符合产业化需求;并且,利用一发光二极管D2与风扇Q1进行并联的特性,其亮灭则完全与风扇Q1的开闭所匹配,因此可实时了解风扇Q1的驱动状态,待到遇到故障时也能轻易分辨出到底是风扇Q1还是驱动出了问题,有利于用户及时排查故障。进一步地,参照图1,本技术另一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风扇驱动控制电路,其中,所述提示模块200还包括用于稳定通过所述发光二极管D2上电压的第二电阻R2,所述第二电阻R2的一端连接到所述发光二极管D2的负极,所述第二电阻R2的另一端分别连接到所述风扇Q1和参考地。在本实施例中,为了防止通过所述发光二极管D2上电压过大以致于可能扰乱发光二极管D2的性能,故设置第二电阻R2用以平衡发光二极管D2两端电压,同时在设置时,使第二电阻R2与发光二极管D2串联之后再整体与风扇Q1并联,实际上并不会影响到风扇Q1的驱动。进一步地,本技术另一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风扇驱动控制电路,其中,所述调节开关包括电位器,所述电位器连接到所述主控芯片U1的信号输入引脚。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风扇驱动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n包括风扇、用于为所述风扇提供驱动的控制模块、用于提示所述风扇驱动状态的提示模块、用于启动风扇和调节风扇档位的调节开关以及用于统筹控制的主控芯片;/n所述控制模块包括用于导通或断开所述风扇的继电器、用于控制所述继电器打开或闭合的NPN三极管、用于限流并为所述NPN三极管提供偏置电压的第一电阻以及用于在所述NPN三极管通断转换时为所述继电器提供泄放通路的第一二极管;/n所述提示模块包括用于在所述风扇导通情况下进行发光的发光二极管;/n所述调节开关连接到所述主控芯片的信号输入引脚,所述主控芯片的脉冲调制输出引脚通过所述第一电阻连接到所述NPN三极管的基极,所述NPN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到参考地,所述NPN三极管的发射极分别连接到所述第一二极管的正极和所述继电器的工作端,所述继电器的工作端还分别连接到继电器工作电压和所述第一二极管的负极,所述继电器的触点端通过并联相接的所述发光二极管和所述风扇连接到参考地,所述发光二极管的负极连接到参考地。/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风扇驱动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
包括风扇、用于为所述风扇提供驱动的控制模块、用于提示所述风扇驱动状态的提示模块、用于启动风扇和调节风扇档位的调节开关以及用于统筹控制的主控芯片;
所述控制模块包括用于导通或断开所述风扇的继电器、用于控制所述继电器打开或闭合的NPN三极管、用于限流并为所述NPN三极管提供偏置电压的第一电阻以及用于在所述NPN三极管通断转换时为所述继电器提供泄放通路的第一二极管;
所述提示模块包括用于在所述风扇导通情况下进行发光的发光二极管;
所述调节开关连接到所述主控芯片的信号输入引脚,所述主控芯片的脉冲调制输出引脚通过所述第一电阻连接到所述NPN三极管的基极,所述NPN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到参考地,所述NPN三极管的发射极分别连接到所述第一二极管的正极和所述继电器的工作端,所述继电器的工作端还分别连接到继电器工作电压和所述第一二极管的负极,所述继电器的触点端通过并联相接的所述发光二极管和所述风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达儒张誉腾潘文斌张军唐慧新李博黄辉杨敏陈阳
申请(专利权)人:五邑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