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供热系统水温精细化控制方法与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3845016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18 06:03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供热系统水温精细化控制方法与系统,解决现有变频控制过程中缺乏有效检测参数输入导致预测效果较差的技术问题。系统包括:信号输入层,用于通过异构数据链路获取供暖现场环境数据,提供数据接入链路响应供暖现场信号输入模块的数据传输请求;时序数据处理层,用于将环境数据和现场数据时序化形成神经网络输入层数据:神经网络处理层,用于形成供暖现场温度和压力的变化趋势;变频数据分发层,用于根据变化趋势和预置供暖策略的相关性形成分布式调频水泵的控制数据。利用信号输入层的接入链路能力形成分布式数据采集架构,利用信号输入模块满足在供热管网各支路关键位置水温和压力数据的精确动态采集和相关环境数据的多途径融合。

A precise control method and system of water temperature in heating syste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供热系统水温精细化控制方法与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集中供热
,具体涉及一种供热系统水温精细化控制方法与系统。
技术介绍
在实际应用中,在热用户处设置分布式变频水泵,热源大流量水泵与各用户的小流量水泵串联运行,各用户的小流量水泵并联运行。所有水泵均通过频率控制实现各供暖用户的水力平衡。上述变频供热系统可降低供热系统供水管道的压力水平,系统更加安全。在变频供热系统的精细化控制过程中需要进行热负荷预测。影响热负荷的因素较多,按照是否为热计量建筑分为非热计量、热计量和用户行为。针对供热系统具有时变性、时滞性、随机性和偶然性等特点,基于神经网络方法对热负荷进行预测拥有巨大优势,预测结果可以对变频供热系统进行精确地控制和调节。目前通常采用神经网络数据处理模型对海量数据进行分析预测,模型对输入参数的实时性要求较高,其中对温度以及压力参数的分布性最为敏感。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供热系统水温精细化控制方法与系统,解决现有变频供热系统的控制过程中缺乏有效检测参数输入导致预测效果较差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供热系统水温精细化控制系统,包括:信号输入层,用于通过异构数据链路获取供暖现场环境数据,提供数据接入链路响应供暖现场信号输入模块的数据传输请求;时序数据处理层,用于将所述供暖现场环境数据和所述供暖现场数据时序化形成持续的神经网络输入层数据:神经网络处理层,用于通过神经网络数据处理模型对所述神经网络输入层数据进行处理形成供暖现场温度和压力的变化趋势;变频数据分发层,用于根据所述变化趋势和预置供暖策略的相关性形成分布式调频水泵的控制数据,平衡供热管网的水温和/或水压。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所述信号输入模块包括三个共轴向的刚性横置腔体,第二横置腔体和第三横置腔体位于第一横置腔体中,所述第一横置腔体、所述第二横置腔体和所述第三横置腔体朝下同一方向形成敞口底端,所述第二横置腔体的一端和所述第一横置腔体的一端局部形成第一共用端壁,所述第二横置腔体和所述第三横置腔体沿轴向顺序相连,所述第二横置腔体的另一端和所述第三横置腔体的一端形成第二共用端壁,所述第三横置腔体的另一端和所述第一横置腔体的另一端局部形成第三共用端壁,所述第二横置腔体的容积小于所述第三横置腔体的容积,所述第二横置腔体和所述第三横置腔体的侧壁轮廓相同且平滑连接,所述第二横置腔体和所述第三横置腔体的侧壁与所述第一横置腔体的侧壁形成平行间隔;所述第一横置腔体、所述第二横置腔体和所述第三横置腔体的敞口底端与所述第二共用端壁底端平齐,所述第二共用端壁采用弹性水溶材料制成,所述第三横置腔体顶部开始过水通孔;所述第一横置腔体的侧壁外表面上在轴向两侧设置固定环,轴向一侧的固定环沿轴向间隔设置;所述第一横置腔体、所述第二横置腔体和所述第三横置腔体的敞口底端设置防水缓冲垫层;还包括第一光导体和第二光导体,所述第一光导体贯通所述第一横置腔体和所述第二横置腔体的顶部固定,所述第二光导体贯通所述第一横置腔体和所述第三横置腔体的顶部固定;还包括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位于第三横置腔体内;还包括压力传感器,所述压力传感器位于第三横置腔体中。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横置腔体、所述第二横置腔体和所述第三横置腔体的侧壁都包括一对相对平行竖立的立板,所述第一横置腔体的立板内侧上部形成平滑的弧形凹陷面,所述弧形凹陷面的轴线与所述第一横置腔体的轴线平行,在所述第二横置腔体和所述第三横置腔体的立板与所述第一横置腔体的立板之间包括平行的承压滑动板,所述承压滑动板的中下部与两侧的立板贴合,所述承压滑动板的两端与所述第一共用端壁和所述第三共用端壁贴合,所述承压滑动板中上部朝向所述第二横置腔体和所述第三横置腔体的一面逐渐向朝向所述第一横置腔体的另一面倾斜,使得所述承压滑动板中上部的厚度由中部向顶端逐渐变薄,在所述承压滑动板中上部两侧沿所述第一横置腔体轴向设置成组平行片状翅片,所述片状翅片向上倾斜,所述第一横置腔体一侧的所述片状翅片尾部与所述弧形凹陷面贴合,所述第二横置腔体和所述第三横置腔体一侧的所述片状翅片尾部与同侧的立板贴合,所述承压滑动板的底端设置防水缓冲垫层。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所述防水缓冲垫层包括:在所述第一横置腔体的敞口底端沿端壁和侧壁围成的第一环形防水缓冲垫层,在所述第二横置腔体的敞口底端沿第一共用端壁、侧壁和第二共用端壁围成的第二环形防水缓冲垫层,在所述第三横置腔体的敞口底端沿第二共用端壁、侧壁和第三共用端壁围成的第三环形防水缓冲垫层,所述第二环形防水缓冲垫层和所述第三环形防水缓冲垫层一体构成所述第一环形防水缓冲垫层内侧的同心防水缓冲垫层。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光导体的主光轴与所述第一横置腔体轴线的夹角大于所述第二光导体的主光轴与所述第一横置腔体轴线的夹角,所述第一光导体的主光轴偏向所述第一共用端壁,所述第二光导体的主光轴偏向所述第三共用端壁。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三横置腔体的侧壁内侧固定微型水力转子发电机,所述微型水力转子发电机的信号线通过所述第一横置腔体和所述第三横置腔体顶部的密封过孔穿出,所述第一横置腔体侧壁外侧固定:电源控制模块,用于将所述微型水力转子发电机形成的功率信号进行电压转换向蓄电池充电;所述蓄电池,用于提供工作电压;微处理器,用于接收传感器的采集信号并根据预置处理策略激活无线通信模块传输采集数据;所述无线通信模块,用于向所述信号输入层发出链路建立请求,发送采集数据。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共用端壁中心局部采用弹性水溶材料制成,所述第二共用端壁的底部采用不可水溶的防水缓冲垫层材料制成。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横置腔体的敞口底端,所述第一横置腔体的端壁覆盖侧壁端部形成重叠垫层区域,在所述重叠垫层区域内的防水缓冲垫层侧壁上形成相互配合的凹凸嵌合纹理。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供热系统水温精细化控制方法,利用上述的供热系统水温精细化控制系统,包括:在管路管壁上形成洁净表面;将所述信号输入模块的轴向与所述管路轴向对齐,在所述洁净表面上通过绑扎带环绕所述固定信号输入模块的固定环形成所述信号输入模块固定,形成所述信号输入模块的密闭空间;采用激光打孔器形成两路开孔激光同步照射所述信号输入模块的所述第一光导体和所述第二光导体在所述密闭空间的洁净表面上形成两个通孔,利用所述信号输入模块的所述密闭空间形成管路旁路;所述信号输入模块通过传感器采集旁路实时温度和/或压力信号通过所述微处理器形成采集数据,通过所述无线通信模块向所述信号输入层发出链路建立请求,发送采集数据;将所述供暖现场环境数据和所述供暖现场数据时序化形成持续的神经网络输入层数据:通过神经网络数据处理模型对所述神经网络输入层数据进行处理形成供暖现场温度和压力的变化趋势;根据所述变化趋势和预置供暖策略的相关性形成分布式调频水泵的控制数据,平衡供热管网的水温和/或水压。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所述形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供热系统水温精细化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n信号输入层,用于通过异构数据链路获取供暖现场环境数据,提供数据接入链路响应供暖现场信号输入模块的数据传输请求;/n时序数据处理层,用于将所述供暖现场环境数据和所述供暖现场数据时序化形成持续的神经网络输入层数据:/n神经网络处理层,用于通过神经网络数据处理模型对所述神经网络输入层数据进行处理形成供暖现场温度和压力的变化趋势;/n变频数据分发层,用于根据所述变化趋势和预置供暖策略的相关性形成分布式调频水泵的控制数据,平衡供热管网的水温和/或水压。/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供热系统水温精细化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信号输入层,用于通过异构数据链路获取供暖现场环境数据,提供数据接入链路响应供暖现场信号输入模块的数据传输请求;
时序数据处理层,用于将所述供暖现场环境数据和所述供暖现场数据时序化形成持续的神经网络输入层数据:
神经网络处理层,用于通过神经网络数据处理模型对所述神经网络输入层数据进行处理形成供暖现场温度和压力的变化趋势;
变频数据分发层,用于根据所述变化趋势和预置供暖策略的相关性形成分布式调频水泵的控制数据,平衡供热管网的水温和/或水压。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供热系统水温精细化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信号输入模块包括三个共轴向的刚性横置腔体,第二横置腔体和第三横置腔体位于第一横置腔体中,所述第一横置腔体、所述第二横置腔体和所述第三横置腔体朝下同一方向形成敞口底端,所述第二横置腔体的一端和所述第一横置腔体的一端局部形成第一共用端壁,所述第二横置腔体和所述第三横置腔体沿轴向顺序相连,所述第二横置腔体的另一端和所述第三横置腔体的一端形成第二共用端壁,所述第三横置腔体的另一端和所述第一横置腔体的另一端局部形成第三共用端壁,所述第二横置腔体的容积小于所述第三横置腔体的容积,所述第二横置腔体和所述第三横置腔体的侧壁轮廓相同且平滑连接,所述第二横置腔体和所述第三横置腔体的侧壁与所述第一横置腔体的侧壁形成平行间隔;
所述第一横置腔体、所述第二横置腔体和所述第三横置腔体的敞口底端与所述第二共用端壁底端平齐,所述第二共用端壁采用弹性水溶材料制成,所述第三横置腔体顶部开始过水通孔;
所述第一横置腔体的侧壁外表面上在轴向两侧设置固定环,轴向一侧的固定环沿轴向间隔设置;
所述第一横置腔体、所述第二横置腔体和所述第三横置腔体的敞口底端设置防水缓冲垫层;
还包括第一光导体和第二光导体,所述第一光导体贯通所述第一横置腔体和所述第二横置腔体的顶部固定,所述第二光导体贯通所述第一横置腔体和所述第三横置腔体的顶部固定;
还包括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位于第三横置腔体内;
还包括压力传感器,所述压力传感器位于第三横置腔体中。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供热系统水温精细化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横置腔体、所述第二横置腔体和所述第三横置腔体的侧壁都包括一对相对平行竖立的立板,所述第一横置腔体的立板内侧上部形成平滑的弧形凹陷面,所述弧形凹陷面的轴线与所述第一横置腔体的轴线平行,在所述第二横置腔体和所述第三横置腔体的立板与所述第一横置腔体的立板之间包括平行的承压滑动板,所述承压滑动板的中下部与两侧的立板贴合,所述承压滑动板的两端与所述第一共用端壁和所述第三共用端壁贴合,所述承压滑动板中上部朝向所述第二横置腔体和所述第三横置腔体的一面逐渐向朝向所述第一横置腔体的另一面倾斜,使得所述承压滑动板中上部的厚度由中部向顶端逐渐变薄,在所述承压滑动板中上部两侧沿所述第一横置腔体轴向设置成组平行片状翅片,所述片状翅片向上倾斜,所述第一横置腔体一侧的所述片状翅片尾部与所述弧形凹陷面贴合,所述第二横置腔体和所述第三横置腔体一侧的所述片状翅片尾部与同侧的立板贴合,所述承压滑动板的底端设置防水缓冲垫层。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供热系统水温精细化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水缓冲垫...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杜红波王欢王庆丰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华远意通热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