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适用于山区公路隧道群的通风及救援系统、构建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公路隧道运营通风
,具体涉及适用于山区公路隧道群的通风及救援系统、构建方法。
技术介绍
汽车通过隧道时,会不断的向隧道内排放废气。当隧道比较短时,受自然风和交通风的影响,废气不会在隧道内积聚太高;当隧道长度较大时,废气在隧道内积聚,废气浓度达到一定程度后,就会影响人的舒适度,降低洞内能见度。通过设置风机房进行分段送排风的纵向分段机械通风是目前长大公路隧道中采用最多的解决上述问题的方式,风机房分地下风机房和地上风机房。地上风机房造价低,但对于复杂环境中的山区公路隧道,往往不具备设置地面风机房的条件;地下风机房工程规模大、施工风险大、造价投资高。随着西部艰险山区高速公路的修建,越来越多的超长隧道群开始出现,隧道与隧道之间间距极短,且隧道露头的狭窄空间多为较深的沟谷,公路主线通过架设桥梁跨越。为保证运营安全,往往在桥梁上方需设置遮光棚。超长隧道群左右线分离,一旦出现事故,救援难度大;而遮光棚的设置导致上游隧道的污染空气在露头段不能有效排出,大部分直 ...
【技术保护点】
1.适用于山区公路隧道群的通风及救援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平台桥梁(3)、排风道(4)和送风道(5);/n所述平台桥梁(3)用于连通两侧的主线桥梁(2),所述平台桥梁(3)的上端面设置有容纳结构,所述容纳结构包括上层空间和下层空间,所述下层空间用于交通转换和道路救援通行,所述上层空间设置有多个风机(6);/n所述排风道(4)用于连通风机(6)和上游隧道(1);/n所述送风道(5)用于连通风机(6)和下游隧道(9)。/n
【技术特征摘要】
1.适用于山区公路隧道群的通风及救援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平台桥梁(3)、排风道(4)和送风道(5);
所述平台桥梁(3)用于连通两侧的主线桥梁(2),所述平台桥梁(3)的上端面设置有容纳结构,所述容纳结构包括上层空间和下层空间,所述下层空间用于交通转换和道路救援通行,所述上层空间设置有多个风机(6);
所述排风道(4)用于连通风机(6)和上游隧道(1);
所述送风道(5)用于连通风机(6)和下游隧道(9)。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山区公路隧道群的通风及救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排风道(4)和送风道(5)对应不同的风机(6)。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山区公路隧道群的通风及救援系统,其特征在于,与排风道(4)连通的风机(6)的与排风塔(7)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山区公路隧道群的通风及救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层空间还包括设备储存间(8)。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山区公路隧道群的通风及救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排风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冉龙洲,袁松,廖沛源,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省交通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四川;5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