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中部聚能改变井底围压分布的钻井提速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842394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18 05:01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中部聚能改变井底围压分布的钻井提速工艺,所述钻井提速工艺通过中部聚能改变井底围压分布的钻井提速系统来实现,所述钻井提速系统包括钻井液供应设备、钻柱驱动设备、上部钻柱和双速双心钻井提速设备;并且所述钻井提速方法包括:通过钻井液供应设备向上部钻柱供应钻井液使小切削头发生所述自转、以及通过地面的钻柱驱动设备驱动上部钻柱旋转带动转动的共同作用,以在井底钻出第一尺寸的井眼;然后,通过上部钻柱带动大切削头对所述第一尺寸的井眼进行钻进,得到第二尺寸的井眼。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中部聚能改变井底围压分布的钻井提速工艺具能够避免钻头中心点线速度为零的问题,有利于提高钻井速度。

A drilling speed-up technology with central energy accumulation to change the distribution of bottom hole confining pressur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中部聚能改变井底围压分布的钻井提速工艺
本专利技术属于油气钻井提速
,具体来讲,涉及一种能够进一步提高钻进速度的中部聚能改变井底围压分布的钻井提速工艺。
技术介绍
在油气井钻井工程中,如何提高钻井速度一直是人们研究的重要课题。虽然,目前通过对钻头结构优化设计,例如,开发新的钻头牙齿材料、更高性能的牙齿等,使得钻井速度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但是,仍然没有解决钻井时钻头中心点线速度为零,以及中心点附近线速度低影响钻井速度的问题。而且专利技术人发现,这种影响,在当前大量使用的PDC钻头中尤其明显。从使用后起出的钻头也不难发现,这个问题是影响钻井速度提升的关键问题之一。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不足中的至少一项。例如,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有效解决钻井时钻头中心点线速度为零、对钻井液进行供应和循环利用、且利用分流的钻井液实现动力驱动的钻井提速工艺。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中部聚能改变井底围压分布的钻井提速工艺,所述钻井提速工艺通过中部聚能改变井底围压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中部聚能改变井底围压分布的钻井提速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钻井提速工艺通过中部聚能改变井底围压分布的钻井提速系统来实现,所述钻井提速系统包括钻井液供应设备、钻柱驱动设备、上部钻柱和双速双心钻井提速设备;/n其中,所述双速双心钻井提速设备包括分流装置、外筒体、井下动力装置、扶正装置、大切削头和小切削头,其中,/n所述大切削头具有第一中心线、沿所述第一中心线设置的贯穿通孔、以及第一直径,小切削头具有第二中心线和第二直径,所述第二直径小于所述第一直径,所述第二中心线与所述第一中心线平行但不重合;/n所述外筒体套装在所述井下动力装置之外并形成环空,并且所述外筒体的左端通过所述分流装置与上部钻柱连...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中部聚能改变井底围压分布的钻井提速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钻井提速工艺通过中部聚能改变井底围压分布的钻井提速系统来实现,所述钻井提速系统包括钻井液供应设备、钻柱驱动设备、上部钻柱和双速双心钻井提速设备;
其中,所述双速双心钻井提速设备包括分流装置、外筒体、井下动力装置、扶正装置、大切削头和小切削头,其中,
所述大切削头具有第一中心线、沿所述第一中心线设置的贯穿通孔、以及第一直径,小切削头具有第二中心线和第二直径,所述第二直径小于所述第一直径,所述第二中心线与所述第一中心线平行但不重合;
所述外筒体套装在所述井下动力装置之外并形成环空,并且所述外筒体的左端通过所述分流装置与上部钻柱连接,同时所述外筒体的右端通过所述扶正装置与大切削头连接,以使大切削头能够在上部钻柱的带动下钻进,同时使井下动力装置在上部钻柱的带动下旋转;
所述井下动力装置具有动力发生部和旋转输出部,其中,所述动力发生部能够产生动力并使旋转输出部旋转,所述旋转输出部穿过大切削头的所述贯穿通孔与小切削头连接,并能够驱动小切削头自转;
所述扶正装置被设置为扶正所述动力发生部、旋转输出部或小切削头;
所述分流装置被设置为能够将上部钻柱中的钻井液分隔为第一液流和第二液流,其中,所述第一液流进入所述环空,并能够润滑大切削头,所述第二液流进入所述井下动力装置的动力发生部;
所述钻柱驱动设备通过上部钻柱与双速双心钻井提速设备相连并能够驱动上部钻柱旋转;
所述钻井液供应设备与上部钻柱连接并向上部钻柱中供应钻井液;
并且所述钻井提速方法包括:通过钻井液供应设备向上部钻柱供应钻井液使小切削头发生所述自转、以及通过地面的钻柱驱动设备驱动上部钻柱旋转带动转动的共同作用,以在井底钻出第一尺寸的井眼;然后,通过上部钻柱带动大切削头对所述第一尺寸的井眼进行钻进,得到第二尺寸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冯明姚建林邹强周刚李勇胡畔饶岩岩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集团川庆钻探工程有限公司四川川庆石油钻采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