栈桥下钢柱运输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3841996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18 04:5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栈桥下钢柱运输方法,包括:接收钢柱的型号参数,型号参数包括钢柱的重量和沿设定运输方向上的钢柱长度值;根据型号参数选择运输小车,运输小车包括第一运输小车和第二运输小车,第一运输小车和第二运输小车在设定运输方向上的总长度不小于钢柱长度值的2/3;将钢柱放于第一运输小车和第二运输小车上方,其中,第一运输小车间隔位于第二运输小车在设定运输方向上的前方;沿着设定运输方向向前拉动第一运输小车并向前推动第二运输小车,直至钢柱运动至设定起吊工位;起吊钢柱。由于第一运输小车与第二运输小车可以避免钢柱在设定运输方向上的两端存在较大长度悬出小车之外,可降低倾覆风险,提高运输的平稳性。

Transportation method of steel column under trest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栈桥下钢柱运输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
,特别涉及一种栈桥下钢柱运输方法。
技术介绍
在高层建筑工地现场,钢构件主要采用“搭积木”的施工安装方式,通过专业施工人员使用起重设备将钢构件吊装就位、高空原位逐层装配,通过构件之间焊接连接、紧固件连接等实现工地现场即时装配、永久式固定。地下钢结构施工时,首道撑还未拆除,首道撑栈桥板下方的钢柱用塔吊无法吊装到位,需要先将钢柱吊装到非栈桥板覆盖区域,再用运输小车运送至施工位置(即,栈桥覆盖区域)。目前,运输小车运输的方式是采用单个小车支撑在钢柱之下进行运送,由于钢柱通常较长,相对于小车会构成悬臂式结构,影响运输的稳定性,钢柱相对于小车倾覆风险较大。因此,如何更加平稳地运输钢柱,是本领域技术人员目前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栈桥下钢柱运输方法,能够更加平稳地运输钢柱。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栈桥下钢柱运输方法,包括:接收钢柱的型号参数,所述型号参数包括所述钢柱的重量和沿设定运输方向上的钢柱长度值;根据所述型号参数选择运输小车,所述运输小车包括第一运输小车和第二运输小车,所述第一运输小车和所述第二运输小车在所述设定运输方向上的总长度不小于所述钢柱长度值的2/3;将所述钢柱放于所述第一运输小车和所述第二运输小车上方,其中,所述第一运输小车间隔位于所述第二运输小车在所述设定运输方向上的前方;沿着所述设定运输方向向前拉动所述第一运输小车并向前推动第二运输小车,直至所述钢柱运动至设定起吊工位;起吊所述钢柱。优选地,所述起吊所述钢柱,包括:判断是否有运输小车在所述钢柱的带动下移动;若是,固定住移动的所述运输小车,直至将所述钢柱起吊至设定高度。优选地,所述判断是否有运输小车在所述钢柱的带动下移动,具体为:根据所述运输小车车轮轴上连接的编码器的检测结果判断是否有运输小车在所述钢柱的带动下移动。优选地,所述将所述钢柱放于所述第一运输小车和所述第二运输小车上方,包括:在所述设定运输方向上,将所述钢柱以尾端与所述第二运输小车的尾端对齐、首端超出所述第一运输小车的首端的方式放于所述第一运输小车和所述第二运输小车上方。优选地,所述根据所述型号参数选择运输小车,包括:根据所述钢柱的重力以及所述运输小车各车轮的承载能力选择两个相同的运输小车分别作为所述第一运输小车和所述第二运输小车,所述第一运输小车和所述第二运输小车的所有车轮的总承载能力大于所述钢柱的重力。优选地,所述将所述钢柱放于所述第一运输小车和所述第二运输小车上方,包括:将所述钢柱的沿所述设定运输方向延伸的中心线对准所述运输小车的设定中心线放于所述运输小车的托板上;其中,两个所述运输小车的设定中心线沿所述设定运输方向共线设置;其中,各所述运输小车上的车轮均成对设置,成对的车轮对称设于所述设定中心线的两侧,所述运输小车的托板上设有两个相对于所述设定中心线对称的侧挡板。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运输方法,在运输小车运输钢柱至设定起吊工位的过程中,由于第一运输小车与第二运输小车间隔式非接触设置,且第一运输小车和所述第二运输小车在所述设定运输方向上的总长度不小于所述钢柱长度值的2/3,可以避免钢柱在设定运输方向上的两端存在较大长度悬出小车之外,可降低倾覆风险,提高运输的平稳性。另外,采用两个运输小车分别分担一部分钢柱长度,在起吊过程中,可降低运输小车在钢柱压力下倾覆的风险。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所提供方法在钢柱放于运输小车状态下的主视图,箭头指示设定运输方向;图2为本专利技术所提供方法在钢柱放于运输小车状态下的俯视图,箭头指示设定运输方向;图3为本专利技术所提供方法在钢柱起吊状态下的主视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所提供方法在钢柱另一起吊状态下的主视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所提供方法的流程图。附图标记:1-第一运输小车,2-第二运输小车,3-钢柱,4-地板,5-侧挡板,6-托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本专利技术的核心是提供一种栈桥下钢柱运输方法,能够更加平稳地运输钢柱。需要说明的是,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专利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专利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本专利技术所提供栈桥下钢柱(或者称钢梁)运输方法的一种具体实施例中,包括以下步骤:S1:接收钢柱3的型号参数,型号参数包括钢柱3的重量和沿设定运输方向上的钢柱长度值。S2:根据型号参数选择运输小车,运输小车包括第一运输小车1和第二运输小车2,第一运输小车1和第二运输小车2在设定运输方向上的总长度不小于钢柱长度值的2/3。S3:将钢柱3放于第一运输小车1和第二运输小车2上方,其中,第一运输小车1间隔位于第二运输小车2在设定运输方向上的前方。S4:沿着设定运输方向向前拉动第一运输小车1并向前推动第二运输小车2,直至钢柱3运动至设定起吊工位。其中,需要说明的是,钢柱3重量通常较大,进而钢柱3与运输小车之间的摩擦力相对较大,向第一运输小车1和第二运输小车2施加向前的作用力,钢柱3会在摩擦力的带动下随运输小车同步前进。S5:起吊钢柱3。采用本实施例提供的运输方法,在运输小车运输钢柱3至设定起吊工位的过程中,由于第一运输小车1与第二运输小车2间隔式非接触设置,且第一运输小车1和第二运输小车2在设定运输方向上的总长度不小于钢柱长度值的2/3,可以避免钢柱3在设定运输方向上的两端存在较大长度悬出小车之外,可降低倾覆风险,提高运输的平稳性。另外,采用两个运输小车分别分担一部分钢柱3长度,在起吊过程中,可降低运输小车在钢柱3压力下倾覆的风险。进一步地,S5具体包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栈桥下钢柱运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n接收钢柱(3)的型号参数,所述型号参数包括所述钢柱(3)的重量和沿设定运输方向上的钢柱长度值;/n根据所述型号参数选择运输小车,所述运输小车包括第一运输小车(1)和第二运输小车(2),所述第一运输小车(1)和所述第二运输小车(2)在所述设定运输方向上的总长度不小于所述钢柱长度值的2/3;/n将所述钢柱(3)放于所述第一运输小车(1)和所述第二运输小车(2)上方,其中,所述第一运输小车(1)间隔位于所述第二运输小车(2)在所述设定运输方向上的前方;/n沿着所述设定运输方向向前拉动所述第一运输小车(1)并向前推动第二运输小车(2),直至所述钢柱(3)运动至设定起吊工位;/n起吊所述钢柱(3)。/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栈桥下钢柱运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钢柱(3)的型号参数,所述型号参数包括所述钢柱(3)的重量和沿设定运输方向上的钢柱长度值;
根据所述型号参数选择运输小车,所述运输小车包括第一运输小车(1)和第二运输小车(2),所述第一运输小车(1)和所述第二运输小车(2)在所述设定运输方向上的总长度不小于所述钢柱长度值的2/3;
将所述钢柱(3)放于所述第一运输小车(1)和所述第二运输小车(2)上方,其中,所述第一运输小车(1)间隔位于所述第二运输小车(2)在所述设定运输方向上的前方;
沿着所述设定运输方向向前拉动所述第一运输小车(1)并向前推动第二运输小车(2),直至所述钢柱(3)运动至设定起吊工位;
起吊所述钢柱(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栈桥下钢柱运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起吊所述钢柱(3),包括:
判断是否有运输小车在所述钢柱(3)的带动下移动;
若是,固定住移动的所述运输小车,直至将所述钢柱起吊至设定高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栈桥下钢柱运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判断是否有运输小车在所述钢柱(3)的带动下移动,具体为:
根据所述运输小车车轮轴上连接的编码器的检测结果判断是否有运输小车在所述钢柱(3)的带动下移动。


4.根据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向东李尧卞小亮戴昊辰曹玉清徐彩云
申请(专利权)人:中建八局第四建设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