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模板端部用的固定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施工领域,尤指一种模板端部用的固定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核心筒剪力墙施工往往分层浇筑,待下层墙体浇筑完毕后留置水平施工缝,上层墙体浇筑时在该施工缝处绑扎钢筋后支设上层墙体模板,上层墙体模板需向下延伸至下层墙体的表面。在浇筑时,上层墙体模板在施工缝处的部分所受的混凝土压强最大,需固定牢固以保证混凝土拆模观感质量。传统工艺通常使用对拉螺栓卡扣对上层墙体模板的背楞进行加固,但是,现有的对拉螺栓卡扣难以根据实际所需的空间尺寸进行调节,易偏心受力,难以对背楞进行有效夹持进而导致剪力墙施工缝部位的混凝土胀模或漏浆,影响墙体施工质量。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模板端部用的固定结构及其施工方法,解决现有技术中现有的对拉螺栓卡扣难以根据实际所需的空间尺寸进行调节,易偏心受力,难以对背楞进行有效夹持进而导致剪力墙施工缝部位的混凝土胀模或漏浆,影响墙体施工质量的问题。实现上述目的的技术方案是:本专利技术提供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模板端部用的固定结构,利用位于模板下方的已浇筑墙体安装固定模板,其特征在于,固定结构包括:/n穿设于已浇筑墙体的对拉组件,所述对拉组件的端部凸伸出所述已浇筑墙体且位于所述模板的端部;/n套设于所述对拉组件相对两端的一对支撑件,所述支撑件贴设于所述已浇筑墙体的侧面,所述支撑件的一端承托于所述模板的端部且另一端弯折形成远离所述已浇筑墙体的弯折端;以及/n套设于所述对拉组件相对两端的一对压设件,所述压设件的一端铰接于对应的所述支撑件的弯折端,通过转动调节所述压设件相对的另一端至贴设于对应的所述模板侧面,并紧固所述对拉组件实现固定一对所述模板。/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模板端部用的固定结构,利用位于模板下方的已浇筑墙体安装固定模板,其特征在于,固定结构包括:
穿设于已浇筑墙体的对拉组件,所述对拉组件的端部凸伸出所述已浇筑墙体且位于所述模板的端部;
套设于所述对拉组件相对两端的一对支撑件,所述支撑件贴设于所述已浇筑墙体的侧面,所述支撑件的一端承托于所述模板的端部且另一端弯折形成远离所述已浇筑墙体的弯折端;以及
套设于所述对拉组件相对两端的一对压设件,所述压设件的一端铰接于对应的所述支撑件的弯折端,通过转动调节所述压设件相对的另一端至贴设于对应的所述模板侧面,并紧固所述对拉组件实现固定一对所述模板。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板端部用的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压设件的一端和所述支撑件的弯折端通过转轴相互铰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模板端部用的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撑件包括相对设置的两个L型杆;
所述压设件包括相对设置且连接的两个压杆;
所述转轴穿设于两个所述L型杆和两个所述压杆,所述转轴的端部螺合有贴设于对应的所述压杆的铰接螺母。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板端部用的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拉组件包括:
穿设于所述已浇筑墙体的对拉螺杆,所述对拉螺杆的端部凸伸出所述已浇筑墙体且位于所述模板的端部;
螺合于所述对拉螺杆的相对两端的一对卡扣;以及
螺合于所述对拉螺杆的相对两端的一对螺母,通过紧固所述螺母以带动所述卡扣将所述压设件相对的另一端压设固定于对应的所述模板侧面。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板端部用的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贴设于对应所述模板的多个背楞,所述压设件相对的另一端贴设于所述背楞。
6.一种模板端部用的固定结构的施工方法,利用位于模板下方的已浇筑墙体安装固定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提供对拉组件,将所述对拉组件穿设于所述已浇筑墙体,所述对拉组件的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志明,邢鹤遥,柯子平,左利国,黄雯,胡旭光,杨昊,郭大智,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