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防水浸井盖
本专利技术涉及交通工程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防水浸的井盖。
技术介绍
一、大雨时节,雨水经常浸浸满大路,即所谓的水浸公路,如果水浸发生在大街,就是“水浸街”。水浸使交通严重堵塞,给各种车辆、行人的交通带来严重的不便,水浸还会引发触电事故。二、查询“防水浸井盖”,类似的专利有一种:一种加强型防水井盖有权申请号:201721454777.0申请日:2017-11-03该技术能增强井盖的抗压抗碾能力,且方便安装维修,没有防水浸的特殊功能。三、查询“防水浸井盖”,没有搜索到相关专利。本专利技术防水浸井盖:本专利技术有效地解决了“水浸”这个问题。防水浸效果好:不仅能将树叶等挡在上面,而且能将细砂粒震动后流入,防止细砂粒挡住水流。与上面的专利有本质的不同。
技术实现思路
大雨时节,雨水经常浸浸满大路,即所谓的水浸公路,如果水浸发生在大街,就是“水浸街”。水浸使交通严重堵塞,给各种车辆、行人的交通带来严重的不便,水浸还会引发触电事故。本专利技术防水浸井盖:本专利技 ...
【技术保护点】
1.本专利技术防水浸井盖,其特征在于,由外框支架、压控井盖、中心球柱、连接板、桶连接板、横板、磁控水桶、永久磁铁、档片、档片弹簧等组成。/n
【技术特征摘要】
1.本发明防水浸井盖,其特征在于,由外框支架、压控井盖、中心球柱、连接板、桶连接板、横板、磁控水桶、永久磁铁、档片、档片弹簧等组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水浸井盖,其特征在于:防水浸井盖的磁控水桶里面的水达到一定程度,让横板(5)以横板(5)与连接板(4)的连接孔处为支点,运用横板的杠杆的省力效果,通过中心球柱(3)顶起压控井盖。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水浸井盖,其特征在于:压控井盖总高46毫米,外径640毫米;中心的下部有圆球面(2-1),球面半径30毫米;4块主筋板(2-2):行、列方向各2块,压控井盖的主盘板为一端高,靠近中心那一端高25毫米,另一端高15毫米,宽10毫米;副筋板(2-3)有12块:行、列方向各6块,高5毫米,宽10毫米;所有的筋板间距均为72毫米;压控井盖的四周有两排通孔,通孔直径10毫米,每排108个通孔,两排通孔到顶面的距离分别为20毫米、35毫米,具体尺寸参见局部放大图C图;压控井盖的顶部有18排的通孔,通孔直径10毫米,行距、列距不相同:没有筋板隔开的两行间距离30毫米、有筋板隔开的两行间距离42毫米;没有筋板隔开的两列间距离32毫米、有筋板隔开的两列间距离40毫米。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水浸井盖,其特征在于:外框支架总高186毫米,外径770毫米,外框支架由外框铸钢体、里面的支架钢管件两部分组成;1)支架钢管件:由1根空心圆柱钢管(1-1)、2根空心圆柱钢管(1-2)、1根空心圆柱钢管(1-3)组成;中心是空心圆柱钢管(1-1),铅垂放置:外径60毫米,内径40毫米,高100毫米;空心圆柱钢管(1-1)的左右各1个空心圆柱钢管(1-2),铅垂放置:其外径40毫米,内径30毫米,高80毫米;空心圆柱钢管(1-1)、空心圆柱钢管(1-2)都固定在空心圆柱钢管(1-3)上,空心圆柱钢管(1-3)固定在外框圆柱“铸钢体”(1-4)上;2)外框铸钢体:由外框圆柱“铸钢体”(1-4)、外框圆柱“铸钢板”(1-5)、筋板(1-6)、的组成:外框圆柱“铸钢板”(1-5)厚5毫米,外径660毫米,外径650毫米,总高136毫米;外...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春涛,罗伟浩,罗欣宜,朱鑫,朱夕青,
申请(专利权)人:毕梅华,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