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3841242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18 04:3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方法,属于地质环境修复技术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对治理区内采坑的坡角大于30°的边坡进行削坡处理并在边坡上形成削坡平台,收集削坡处理得到的石料;利用步骤S1收集的石料作为回填料对治理区内采坑底部进行回填,形成平整块地;在平整块地及削坡平台上填覆客土,形成覆土层,在覆土层上种植绿化植物。本发明专利技术对治理区的采坑采取边坡削坡、回填采坑的方式,在边坡上形成削坡平台,在采坑底部形成平整块地,然后对这些削坡平台和平整块地进行利用,种植绿化植物,能够对边坡的岩壁进行遮挡,还能够获得最大程度的绿化面积。

A method of mine geological environment restora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地质环境修复
,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方法。
技术介绍
矿山开采结束后,会留下许多采坑或者采矿工作面,这些采坑或采矿工作面会导致坡体不稳定、岩体裸露、植被缺乏等问题,进而导致水土流失和生物多样性退化,还会导致生态系统严重失衡。目前对矿山地质环境修复一般采取覆盖植被的方式。申请公布号为CN103422509A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矿山环境治理方法,包括步骤:削坡处理:勘察地质灾害,对不稳定的坡面进行削坡处理,保持坡角小于70°;排险:清除地质灾害隐患,并进行清坡、整坡及复绿前的基础工作;挂网:将多个镀锌铁丝网挂接在坡面上,相邻的镀锌铁丝网之间搭接固定;定网:利用木楔将镀锌铁丝网固定在坡面上;喷播基材:在挂网后的坡面上喷播矿山复绿用基材,基材喷播厚度为12-15cm;覆网:在喷播基材后的坡面上覆盖遮阳网;养护:人工养护一年,然后将遮阳网撤除后继续人工养护一年半后,植物自然生长,矿山复绿完成。其采用的喷播基材包括:土壤10-20kg,水泥15-20g,黏胶10-15g,保水剂25-35g,植物草纤维1-3kg,硅石40-60g,珍珠岩25-35g,矿粉100-150g,农家堆肥15-20g,植物种子20-25g。植物种子包括木本豆科植物、木本常绿乔木、木本景观常绿灌木和地被苜蓿。该方法采用削坡、排险清除地质灾害隐患,然后在坡面上挂接镀锌铁丝网,然后喷播基材,使基材中土壤在水泥和黏胶作用下附着在边坡表面,其中的植物种子发芽生长成为植被,实现了边坡的绿化。但是,该方法中,喷播基材喷播在边坡岩面上,不易固定,虽然有镀锌铁丝网的存在,但是植物仅能在粘结在岩石表面的较薄土壤层中生长,无法生长进岩石中,非常容易脱落,降低了矿山环境恢复治理效果,导致恢复治理后保持的时间较短。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方法,延长了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效果保持的时间。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边坡清理对治理区内采坑的大于30°的边坡进行削坡处理并在边坡上形成削坡平台,收集削坡处理得到的石料;S2.回填利用步骤S1收集的石料作为回填料对治理区内采坑底部进行回填,形成平整块地;S3.覆土绿化在平整块地及削坡平台上填覆客土,形成覆土层,在覆土层上种植绿化植物。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将矿山地质的治理区内采坑边坡先进行削坡,削坡后形成的削坡平台可以进行覆土种植。将削坡得到的石料回填至采坑坑底,将坑底回填后,坑底可以得到平整块地,平整块地上也可以进行覆土种植。将削坡得到的石料回填至坑底还可以增加坑底的面积,使得到的平整块地面积更大,也使能够进行种植绿化的面积更大,提高了投入产出比。在覆土层上种植绿化植物时,优选的绿化植物为乔木,种植乔木后,高大的乔木能够将削坡后的边坡上裸露的岩壁进行充分遮挡,提升绿化效果。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步骤S1中在削坡处理前对采坑边坡顶部的危岩体进行清除,并将清除危岩体得到的石料与削坡处理得到的石料合并作为步骤S2中的回填料。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将削坡处理前先对边坡上的危岩体进行清除,消除了岩体崩塌的潜在危险。在削坡前先清除危岩体,有利于确定削坡的宽度,便于进一步确定削坡平台的宽度。清除危岩体消除了危害,还避免了崩塌石料毁坏平整块地,保证了平整块地的面积不受损失。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步骤S1中对治理区内的矿渣进行收集,并将收集到的矿渣与削坡处理得到的石料、清除危岩体得到的石料合并作为步骤S2中的回填料。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矿渣进行收集并回填至采坑底部,一方面清除了治理区内矿渣覆盖的土地,另一方面,将矿渣回填至采坑底部也增加了采坑底部填充后形成的平整块地的面积。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步骤S1中削坡是从上向下台阶式削坡,上下相邻的两个削坡平台的高差为5-20m;削坡平台的宽度为2-5m。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台阶式削坡,使边坡每隔一定高度就形成一个削坡平台,在每一个削坡平台上种植植物,能够较大程度地对削坡后的边坡的岩壁进行遮挡。设置相邻两个削坡平台的高差为5-20m,便于种植乔木后将边坡岩壁尽可能地遮挡,且保证了在边坡上修建的削坡平台的数量较少,降低了施工成本。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步骤S2中对采坑底部进行回填前先用回填料对采坑平硐进行填充。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对采坑平硐进行填充,既能避免后期平硐坍塌,导致边坡出现塌方,毁坏边坡、平整块地,也能够保证绿化后的树林能够生长在比较坚实的岩基上面,提高了绿化效果的持续性。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方法还包括在治理区内采坑的不大于30°的边坡上开挖鱼鳞种植坑,在鱼鳞种植坑内填覆客土,形成覆土层,在覆土层上种植绿化植物。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将治理区内所有的边坡均进行治理和绿化处理,对于坡角大于30°的边坡采用上述方法进行绿化,而对于坡角不大于30°的边坡采用挖掘鱼鳞坑种植的方式。由于坡角不大于30°的边坡上如果采取削坡方式的话,则施工量非常大,采用鱼鳞坑种植的方式,施工量较小,而且无论在鱼鳞坑中种植乔木还是种植灌木,绿化效果都也较好。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步骤S3中填覆客土后在治理区内修建蓄水池,然后铺设灌溉管道;所述铺设灌溉管道包括铺设与蓄水池相连的主管道以及铺设与主管道相连的若干支管道,支管道远离主管道的一端延伸至平整块地的待种植区域及削坡平台上。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边坡削坡后形成的台阶式的边坡和平台的结构,蓄水较为困难,修建蓄水池,能够将自然降水进行收集,进而通过灌溉管道对平台上的植物进行浇灌,保证了其养护期之后的生长效果,而对于采坑底部的平整块地来说,蓄水池也有利于在平时收集降水,而在缺水的时期对平整块地进行灌溉,保证绿化植物的生长效果。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蓄水池修建在采坑底部回填后的平整块地上;所述平整块地上还修建有块地排水系统,所述块地排水系统包括沿边坡坡脚修建的外排水渠及与外排水渠相连并延伸至平整块地中部的内排水渠;所述外排水渠与蓄水池相连。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平整块地处于采坑底部,周围边坡上的降水均会汇流至平整块地上,如果不对汇集的降水进行排水收集,则很容易冲刷平整地块,造成平整地块被破坏。在平整块地上设置排水系统,并与蓄水池相连,能够将降水汇集至蓄水池中,便于在需要灌溉时提供水源。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步骤S3中在填覆客土后修建边坡排水系统,所述边坡排水系统包括泄水槽和平台排水渠,平台排水渠修建在削坡平台上靠近削坡后的边坡的一侧,泄水槽包括沿削坡后的边坡的坡面从上向下延伸的坡面泄水槽及修建在削坡平台上从靠近边坡一侧向外延伸的平台泄水槽,平台泄水槽与坡面泄水槽相连,平台排水渠与平台泄水槽相连;靠近平整块地的坡面泄水槽与平整块地上的外排水渠相连。通过采用上述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 一种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nS1.边坡清理/n对治理区内采坑的坡角大于30°的边坡进行削坡处理并在边坡上形成削坡平台,收集削坡处理得到的石料;/nS2.回填/n利用步骤S1收集的石料作为回填料对治理区内采坑底部进行回填,形成平整块地;/nS3.覆土绿化/n在平整块地及削坡平台上填覆客土,形成覆土层,在覆土层上种植绿化植物。/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S1.边坡清理
对治理区内采坑的坡角大于30°的边坡进行削坡处理并在边坡上形成削坡平台,收集削坡处理得到的石料;
S2.回填
利用步骤S1收集的石料作为回填料对治理区内采坑底部进行回填,形成平整块地;
S3.覆土绿化
在平整块地及削坡平台上填覆客土,形成覆土层,在覆土层上种植绿化植物。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中在削坡处理前对采坑边坡顶部的危岩体进行清除,并将清除危岩体得到的石料与削坡处理得到的石料合并作为步骤S2中的回填料。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中对治理区内的矿渣进行收集,并将收集到的矿渣与削坡处理得到的石料、清除危岩体得到的石料合并作为步骤S2中的回填料。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中削坡是从上向下台阶式削坡,上下相邻的两个削坡平台的高差为5-20m;削坡平台的宽度为2-5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2中对采坑底部进行回填前先用回填料对采坑平硐进行填充。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方法还包括在治理区内采坑的坡角不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康宁孟晶晶赵文涛李海燕王瑞敏王振振袁岑韩静方园园杜冕陈金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省地质环境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