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防辐射温感变色面料的生产工艺
本专利技术涉及面料的生产工艺,尤其涉及一种防辐射温感变色面料的生产工艺。
技术介绍
随着现代科技的进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服装面料的功能性要求越来越高,这使得功能性面料成为新的热点,各种功能性面料的开发随之产生。其中随着人们安全意识的加强,对防辐射服饰面料的要求越来越高,并且人们希望防辐射服饰面料在具有防辐射功能的同时,还具有温感变色功能。目前市场上有一种带温感变色性能的防辐射面料,该面料通常是由金属丝线与棉纱混纺而成。由于采用金属丝线直接进行编织,导致面料的手感偏硬不够柔软,舒适性差;且带温感变色的染料不易被染附在这种用金属丝线直接编织的面料上,导致温感变色效果差,并且温感变色性能经数次水洗后会大幅降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需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将提供一种防辐射温感变色面料的生产工艺,使得采用该生产工艺制得的面料既具备很好的防辐射性能又具备温感变色性能,面料的手感及舒适性好,且经数次水洗后其温感变色性能及防辐射性能不易降低。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 ...
【技术保护点】
1.防辐射温感变色面料的生产工艺,面料是由75-85D/62-72F的涤纶丝和 40-50S防辐射纱线织造而成,防辐射纱线是由质量比例为1-3%的锦纶基镀银纤维和97-99%的腈纶混纺而成;面料的生产工艺如下:织造→染色→脱水→剖幅→烘干→定型→印花→复定型→成品,其特征在于:/n(1)织造是在针织双面大圆机上进行,将放置在纱线架上的各纱线筒上的纱线分别与大圆机上呈周向排列的各输纱器相连接,从而每个纱线筒上的纱线与与之相连接的输纱器之间分别单独形成一路纱线,各路纱线分别以75-85D/62-72F的涤纶丝纱线与40-50S防辐射纱线相互间隔而互不干扰的方式排列;编织方式为: ...
【技术特征摘要】
1.防辐射温感变色面料的生产工艺,面料是由75-85D/62-72F的涤纶丝和40-50S防辐射纱线织造而成,防辐射纱线是由质量比例为1-3%的锦纶基镀银纤维和97-99%的腈纶混纺而成;面料的生产工艺如下:织造→染色→脱水→剖幅→烘干→定型→印花→复定型→成品,其特征在于:
(1)织造是在针织双面大圆机上进行,将放置在纱线架上的各纱线筒上的纱线分别与大圆机上呈周向排列的各输纱器相连接,从而每个纱线筒上的纱线与与之相连接的输纱器之间分别单独形成一路纱线,各路纱线分别以75-85D/62-72F的涤纶丝纱线与40-50S防辐射纱线相互间隔而互不干扰的方式排列;编织方式为:第一路:75-85D/62-72F的涤纶丝纱线分别于下针筒织针成圈,上针盘织针成浮线;第二路:以40-50S防辐射纱线分别于上针盘织针成圈,下针筒织针成集圈;两路编织一个双面线圈横列,重复上述编织方式织成双面织物;编织出的双面织物为毛坯圆筒布,其正面是75-85D/62-72F的涤纶丝,反面是40-50S的防辐射纱线;
(2)在印花过程中,采用油墨层剥离法的转移印花工艺,在油墨中添加所需颜色的温变粉,而后将油墨印在纸上,制成带花型的转移纸,将转移纸上的花型转移到面料正面的涤纶丝上,再经烘干固色处理,所述的油墨的配方包括:印花聚丙烯酰胺糊料、乙醇、甘油、温变粉、水,配方中各成分的质量比例为印花聚丙烯酰胺糊料3~5%,乙醇7.5~8.5%,甘油2~4%,温变粉2~3%,水79.5~85.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辐射温感变色面料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面料由75D/72F涤纶丝和40S防辐射纱线织造而成,其中防辐射纱线由质量比例为1%的锦纶基镀银纤维和99%的腈纶混纺而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防辐射温感变色面料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针织双面大圆机为超细针距34英寸32G的大圆机。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防辐射温感变色面料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染色过程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董涛涛,李娟,李慧兰,徐仁琴,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东源纺织科技实业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