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重力约束纤维逐级加捻重塑三角区的纺纱装置及工艺
本专利技术涉及纺织加工领域。更具体地说,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重力约束纤维逐级加捻重塑三角区的纺纱装置及工艺。
技术介绍
环锭纺纱诞生已经有几百年的历史,此项技术之所以延用至今,主要是其技术优点是其它方法无法具有的,但该技术也具有明显的缺点,即对牵伸后的纤维须条的约束和控制不够,导致纤维毛羽增多。在约束与控制纤维方面,国内外学者做过大量研究,主要是利用气流和机械的大类方法。美国知识产权局1979年4月10日公开的专利号为41481779的专利技术专利“Methodandapparatusyarntreatment”和1989年8月22日公开的专利号为5263311的专利技术专利“Methodandapparatusformodifyingsantextileyarn”,主要是用气流的方法减少毛羽。由于其装置复杂,并且耗能较大,所以有明显缺陷,在国内也有用相同原理减少毛羽的方法,但其结果对条干都会产生负面影响。公开日为2010年5月12日公开号为CN201459313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重力约束纤维逐级加捻重塑三角区的纺纱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n收捻装置(1),其设置在距离前钳口3~15mm处,用于收拢加捻三角区纤维须条的宽度并压迫外围纤维向须条内部转移;/n重聚装置(2),其设置在距离所述收捻装置(1)出口2~10mm处,用于再次对外围纤维约束并加捻成纱。/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重力约束纤维逐级加捻重塑三角区的纺纱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收捻装置(1),其设置在距离前钳口3~15mm处,用于收拢加捻三角区纤维须条的宽度并压迫外围纤维向须条内部转移;
重聚装置(2),其设置在距离所述收捻装置(1)出口2~10mm处,用于再次对外围纤维约束并加捻成纱。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重力约束纤维逐级加捻重塑三角区的纺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收捻装置(1)为轮式时,所述收捻装置(1)为槽轮(11),所述槽轮(11)直径为6~8mm、长度为10~20mm。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重力约束纤维逐级加捻重塑三角区的纺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槽轮(11)上开设第一三角槽(111),所述第一三角槽(111)槽宽0.5~1.6mm、槽深0.5~1.6mm、槽底部为弧形,所述槽轮(11)上沿其长度方向上的两侧设置有螺纹(112),所述螺纹(112)的间距为1~2mm、深度为0.5~1.6mm。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重力约束纤维逐级加捻重塑三角区的纺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收捻装置(1)为平板式时,所述收捻装置(1)为板体(12),所述板体(12)上开设第二三角槽(121),所述第二三角槽(121)槽长6~12mm、槽宽1~2mm、槽深0.5~1.6mm、槽底部为弧面。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重力约束纤维逐级加捻重塑三角区的纺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重聚装置(2)包括托板(21)、一端位于所述托板(21)中心上方且垂直于所述托板(21)上表面的固定轴(22)和活...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卫林,刘可帅,许多,郭维琪,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纺织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