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刘希曾专利>正文

复合水套蜂窝煤热水炉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83313 阅读:19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的是热动力系统中民用采暖、做饭、洗澡的复合水套蜂窝煤热水炉。该炉的受热面系由内、外两层水套组成,两水套间形成一环形火道(3),火道内通过适当布置的一些受热翼片(4),增大了炉的受热面积,提高了热效率,又消除了常用的那种单水套内翼片式热水炉容易积灰的缺陷,可节省燃料,使用方便。(*该技术在200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的是热动力系统中民用采暖、做饭、洗澡多用炉。现有的蜂窝煤热水炉,由于只有单一水套,受热面较小。为了增大其受热面积,有的炉中增设了金属翼片,但因翼片间隙狭窄,致使烟气阻力加大,容易积灰,且不易清除,而增加热量损失,降低其热效率。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增加受热面积,消除受热面积灰,减小烟气阻力,提高热效率。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由内环形水套(1)和外水套(2)组成复合水套,两水套之间构成环形火道(3),并在内环形水套(1)的内部放置拨火筒(17),若使用两个单炉体则于并置的两只内环形水套(1)的外环,为同一外水套(2)。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热效率高,使用方便灵活等特点。附图说明图1是根据本技术提出的复合水套蜂窝煤热水炉的立剖面。图2是图1复合水套蜂窝煤热水炉的俯剖视图。下面结合图1和图2的具体结构详细描述由内环形水套(1)及外水套(2)组成的复合水套,为炉的主要受热面,两水套之间构成了环形火道(3),在环形火道内,内水套之外壁上,增设一些受热翼片(4),炉的下半部是炉瓦(5)构成的燃烧室,下面是支架(18),其外侧是保温层(6),最外层是外壳(7),内外水套靠上连管(8)和下连管(9)连通,外水套(2)上设有进水口(10)及出水口(11),炉体上方是烟囱底座(12),炉前下方有调风及除灰门(13),内环形水套(1)顶部备有隔火盖(14),炉瓦(5)顶部备有封火盖(15),炉的最上方是炉盖,具备拨火筒(17)。1、采暖时的操作将蜂窝煤自上口放入炉膛支架(18)上燃着,在内环形水套(1)的上口盖上隔火盖(14),使火焰通过环形火道(3)排入烟囱。此时,环形水套(1)的内壁接受炉膛内的高温辐射热,环形水套(1)的外壁,外水套(2)的内壁及环形火道(3)中的翼片(4)受着烟气的对流热,这些受热面将火焰的热量传递给内、外水套中的水,不断地把采暖系统中的水加热。2、做饭时的操作取出隔火盖(14)放入拨火筒(17),放好饭锅。这样,火焰便穿过拨火筒的中央,直烧锅底。3、洗澡时的操作方法与做饭相同,只是取下饭锅,换上一个特制的水加热器,并用软管与炉上方的热水箱连接,通过加热循环将热水送入淋浴器。4、压火时的操作取出隔火盖(14),拨火筒(17)放入封火盖(15),并适当关调风门(13),以减慢蜂窝煤的燃烧速度。权利要求1.由炉瓦(5)、保温层(6)、外壳(7)、支架(18)、炉盖(16)和烟囱底座(12)构成的复合水套蜂窝煤热水炉,其特征在于内环形水套(1)和外水套(2)的复合水套中有环形火道(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水套蜂窝煤热水炉,其特征在于两个单炉体内并置的两只内环形水套(1)的外环为同一外水套(2)。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水套蜂窝煤热水炉,其特征在于内环形水套(1)的内部放置拔火筒(17)。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的是热动力系统中民用采暖、做饭、洗澡的复合水套蜂窝煤热水炉。该炉的受热面系由内、外两层水套组成,两水套间形成一环形火道(3),火道内通过适当布置的一些受热翼片(4),增大了炉的受热面积,提高了热效率,又消除了常用的那种单水套内翼片式热水炉容易积灰的缺陷,可节省燃料,使用方便。文档编号F24B1/00GK2155499SQ92225568公开日1994年2月9日 申请日期1992年6月26日 优先权日1992年6月26日专利技术者刘希曾 申请人:刘希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由炉瓦(5)、保温层(6)、外壳(7)、支架(18)、炉盖(16)和烟囱底座(12)构成的复合水套蜂窝煤热水炉,其特征在于内环形水套(1)和外水套(2)的复合水套中有环形火道(3)。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希曾
申请(专利权)人:刘希曾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13[中国|河北]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