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范敏专利>正文

活式消烟门(消烟圈)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83291 阅读:18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配置于燃煤锅炉、灶、窑炉等燃烧设备的炉门或灶口上的活式消烟门(消烟圈),包括一外壳、外壳内的两个风室及与之连接的引风装置,能够将烟气送入炉膛进行两次燃烧,并能满足封火的要求。具有结构简单、安装方便、效果明显的特点。(*该技术在200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技术涉及一种消烟装置,特别涉及一种配置于燃煤锅炉、灶、窑炉等燃烧设备的炉门或灶口上的消烟装置。长期以来,燃煤锅炉、灶或窑炉的燃烧设备在运行或封火时,炉门频繁的开启,将大量的烟尘泄往空间,造成燃烧设备周围的环境污染,而现有的环保治理、检查项目中不包含对炉门的开启所造成的烟气污染的检查,因此,这一低空污染现象十分严重,尤其是间隙式加煤的简易煤气炉、炉门的频繁开启将大量的煤气外泄,点火爆燃,火焰由炉门口向外喷出,经常灼伤司炉操作人员。由于存在这些问题,环保部门将这种上火快、火力强度大的间隙式加煤的简易煤气炉判了死刑,不准在城市及风景旅游区使用,至今,这种现状也未有改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为了解决燃煤锅炉、灶或窑炉等燃烧设备炉门口冒烟和灶口冒烟的问题而提出了一种活式消烟门(消烟圈),具有结构简单、安装方便、效果明显的特点。本技术包括一外壳,外壳内由隔板相隔为两个风室,第二风室对着炉膛的壁面上开有吸烟孔,第一风室对着炉膛的壁面上开有送风孔,第一风室和第二风室间通过吸烟管,送烟管分别与一引风装置的进风口、出风口相连接。使用时,将本技术安装在炉门口或灶口,当燃煤锅炉、灶、窑炉运行时,炉膛内的烟气由里向外喷出经过第一风室,第一风室由送风口向外送风,与烟气走向相反,使得烟气被迫返回炉内进行燃烧。经过一次燃烧后的烟气又继续向前经过第二风室,被吸烟孔吸入,由引风装置送入第一风室,继而返回炉内进行二次燃烧。本技术外壳的形状、尺寸大小由炉门或灶口的形状、尺寸大小决定,可做成门圈、圆形、方形、三角形等,尺寸大小不限。本技术的引风装置可以是风机、或燃煤锅炉、灶、窑炉本身携带的其他动力装置。由此可见,烟气的两次燃烧达到了消烟的目的,而且从结构上来看,并不影响加煤、拨火及看火调风的需要,具有结构简单、安装方便、消烟除尘效果明显的特点。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主视图。图2是A-A视图。图3是本技术的另一实施例。图4是B-B视图。参照附图,本技术包括一外壳,外壳内由隔板相隔为两个风室4、2,第二风室2对着炉膛的壁面上开有吸烟孔1,第一风室4对着炉膛的壁面上开有送风孔3,风室4、2间通过吸烟管5、送烟管8与一引风装置6的进风口、出风口相连接。为了调节风量,在送烟管8上配置一调节阀门7。权利要求1.活式消烟门(消烟圈),包括一外壳,本技术的特征是,外壳内由隔板相隔为两个风室,第二风室对着炉膛的壁面上开有吸烟孔,第一风室对着炉膛的壁面上开有送风孔,第一风室和第二风室间通过吸烟管、送烟管分别与一引风装置的进风口、出风口相连接。专利摘要一种配置于燃煤锅炉、灶、窑炉等燃烧设备的炉门或灶口上的活式消烟门(消烟圈),包括一外壳、外壳内的两个风室及与之连接的引风装置,能够将烟气送入炉膛进行两次燃烧,并能满足封火的要求。具有结构简单、安装方便、效果明显的特点。文档编号F24B1/192GK2161835SQ9223840公开日1994年4月13日 申请日期1992年10月20日 优先权日1992年10月20日专利技术者范敏 申请人:范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活式消烟门(消烟圈),包括一外壳,本实用新型的特征是,外壳内由隔板相隔为两个风室,第二风室对着炉膛的壁面上开有吸烟孔,第一风室对着炉膛的壁面上开有送风孔,第一风室和第二风室间通过吸烟管、送烟管分别与一引风装置的进风口、出风口相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范敏
申请(专利权)人:范敏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87[中国|西安]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