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冲压设备上的压边圈内浮块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830968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18 01:0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涉及冷冲压设备上的压边圈内浮块机构。机构包括位于模具的凹/凸边缘且环绕该边缘设置的压边圈,压边圈连接有第一移位机构,第一移位机构驱动压边圈整体进行上下位移;压边圈的顶面开有凹槽,凹槽两侧分别为高矮两面侧壁,其中高侧壁靠近边缘,矮侧壁远离边缘,凹槽的槽体内部放置有浮块,浮块连接有第二移位机构,第二移位机构驱动浮块沿凹槽的槽壁上下位移。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使浮块沉入到压边圈内,并控制压边圈高侧壁与浮块之间的升降过程,为机械手提供避位空间,同时使机械手能直接以压边圈作为定位基准,而不引入中间件误差,提高定位的精准性,保障生产稳定性及生产效率。

Floating block mechanism in blank holder on cold stamping equipmen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冷冲压设备上的压边圈内浮块机构
本技术涉及冷冲压领域,特别涉及冷冲压设备上的压边圈内浮块机构。
技术介绍
现有的冷冲压设备使用机械手对待冲压胚料进行送料,故需在冷冲压设备的拉延站压边圈(拉延站压边圈为在冷冲压设备凹/凸模边缘设置的围绕该边缘的圈形压紧装置,其用于在冲压时对胚料口缘部分进行变压边力的控制,防止胚料口缘部分失稳起皱)上设计机械手的避位空间。由于压边圈需连续环绕于凹/凸模的边缘,以便对胚料的每一处口缘都进行变压边力的控制,因此若直接在压边圈上挖出避位空间,则避位空间所对准的胚料口缘部分在冲压时就会容易起皱,导致影响胚料的成型性能。为解决避位所导致的胚料成型性能问题,现有技术研发出在压边圈上设置浮块,通过先送料至浮块,用浮块将胚料浮起以提供避位,然后驱动浮块下移带动胚料下移至放到压边圈上,再进行冲压,如此既解决机械手的避位问题,又使压边圈能连续环绕于凹模的边缘,保障胚料的成型性能。但在上述方式中,胚料先送至浮块而非直接送至压边圈,故机械手定位并非以压边圈作为基准,而是以作为中间件的浮块为基准,这会为定位引入浮块的机械误差,因此不利于产品成型前及成型后定位的精准性,此外浮块带动胚料下移的过程中容易出现胚料滑动产生位移,这也会对定位造成影响,影响生产稳定性及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为改善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冷冲压设备上的压边圈内浮块机构,用于解决压边圈型面避让后胚料起皱的问题,并提高胚料定位的精准性,保障生产稳定性及生产效率。为此,提出一种冷冲压设备上的压边圈内浮块机构,包括位于模具的凹/凸边缘且环绕该边缘设置的压边圈,所述压边圈连接有第一移位机构,第一移位机构驱动压边圈整体进行上下位移;压边圈的顶面开有凹槽,凹槽两侧分别为高矮两面侧壁,其中高侧壁靠近所述边缘,矮侧壁远离所述边缘,所述凹槽的槽体内部放置有浮块,所述浮块连接有第二移位机构,第二移位机构驱动浮块沿凹槽的槽壁上下位移。进一步地,所述压边圈设有限位结构,限位结构限制浮块上移至其顶面与高侧壁顶面齐平。进一步地,所述限位结构包括固定在矮侧壁顶部的盖板,盖板沿靠近高侧壁的方向水平伸出至矮侧壁外;所述浮块靠近矮侧壁的一侧具有梯台,梯台用于在浮块上移一定距离后被所述盖板卡住从而实现限位,即使得浮块顶面与高侧壁顶面齐平。进一步地,所述浮块上半部分的宽度小于盖板与高侧壁之间的间隙,其下半部分的宽度大于所述间隙,下半部分与上半部分配合构成所述梯台。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移位机构具体是气缸,该气缸竖直锁紧在冷冲压设备上,其活塞端部固定到压边圈的底部。进一步地,所述第二移位机构也是气缸,该气缸竖直固定在冷冲压设备上,其活塞穿过压边圈底部开设的通孔并锁紧在浮块的底部。进一步地,所述浮块的两侧分别装配有一块光滑的导板,其中每块导板的一侧紧贴浮块,另一侧抵住所述凹槽的槽壁。有益效果:本技术通过使浮块沉入到压边圈内,并控制压边圈高侧壁与浮块之间的升降过程,为机械手提供避位空间,并且使机械手能直接以压边圈作为定位基准,而不引入中间件误差,提高定位的精准性,保障生产稳定性及生产效率。上述说明仅是本技术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技术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技术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附图说明通过阅读下文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各种其他的优点和益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变得清楚明了。附图仅用于示出优选实施方式的目的,而并不认为是对本技术的限制。而且在整个附图中,用相同的参考符号表示相同的部件。在附图中:图1示出了本技术的冷冲压设备的剖面示意图;图2示出了处于最终状态的压边圈的放大剖面图;图3示出了处于初始状态的压边圈的放大剖面图;图4示出了处于中间状态的压边圈的放大剖面图;图5示出了根据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图6示出了根据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然而应当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公开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例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能够更透彻地理解本公开,并且能够将本公开的范围完整的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见图1,冷冲压设备由常规的上模座1和下模座2组成,上模座1底部具有凹模11,下模座2顶部具有与凹模11对置的凸模21,凸模21和凹模11相互对置以将胚料冲压成型,由于上述结构为常规技术,此处不作进一步展开。见图2,凸模21的边缘处设有环绕其边缘的置物槽,压边圈22放置于该置物槽内,压边圈22的底部与置物槽槽底之间设有第一氮气缸23,第一氮气缸23竖直于置物槽槽底摆放并通过螺纹锁紧在置物槽槽底上,第一氮气缸23的活塞端部通过螺栓固定到压边圈22的底部,压边圈22在第一氮气缸23的驱动下,实现整体上下移动。压边圈22的顶面开有方形凹槽221,方形凹槽221的槽内放置有完全嵌入槽内的浮块24,浮块24对准机械手夹料的地方。浮块24的两侧通过螺丝分别装配有一块光滑的导板25。每块导板25,其一侧紧贴浮块24,另一侧抵住方形凹槽221的槽壁,如此,浮块24通过两块导板25分别抵住方形凹槽221的两侧槽壁,实现水平方向的限位。浮块24的底部连接有第二氮气缸26,第二氮气缸26竖直固定在置物槽槽底上,其活塞穿过压边圈22底部的通孔并螺纹锁紧在浮块24的底部,浮块24在第二氮气缸26的驱动下,沿方形凹槽221的槽壁上下移动。见图2,将方形凹槽221两侧的侧壁设成一高一低,其中靠近凸模21的侧壁较高,称为高侧壁222,远离凸模21的侧壁较矮,称为矮侧壁223。矮侧壁223的顶部固定有盖板27,盖板27沿靠近高侧壁222的方向水平伸出至矮侧壁223外。浮块24分为上下两部分,其上部分的宽度小于盖板27与高侧壁222之间的间隙,从而使上部分得以从间隙中朝上伸出;浮块24下部分的宽度大于盖板27与高侧壁222之间的间隙,从而与半部分配合构成一个靠近矮侧壁223的梯台241,当浮块24被第二氮气缸26向上抬升一定距离后,盖板27卡住梯台241从而限位,此时,浮块24的顶面恰好与高侧壁222的顶面齐平。按如下方法使用冷冲压设备进行冲压:图3示出了压边圈的初始状态,首先,通过第一氮气缸23驱动压边圈22浮起至高侧壁222顶面高于凸模21的位置,并通过第二氮气缸26控制浮块24下移至方形凹槽221的槽底,此时,高侧壁222顶面与浮块24顶面构成一高度差,该高度差提供了供机械手送料的避位空间A,使机械手得以将胚料直接搬运放置到高侧壁222顶面,如此,机械手能直接以压边圈22作为定位基准,而不引入中间件误差,提高产品成型前及成型后定位的精准性;在胚料放置到高侧壁222顶面的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冷冲压设备上的压边圈内浮块机构,包括位于模具的凹/凸边缘且环绕该边缘设置的压边圈,其特征在于:/n所述压边圈连接有第一移位机构,第一移位机构驱动压边圈整体进行上下位移;/n压边圈的顶面开有凹槽,凹槽两侧分别为高矮两面侧壁,其中高侧壁靠近所述边缘,矮侧壁远离所述边缘,所述凹槽的槽体内部放置有浮块,所述浮块连接有第二移位机构,第二移位机构驱动浮块沿凹槽的槽壁上下位移。/n

【技术特征摘要】
1.冷冲压设备上的压边圈内浮块机构,包括位于模具的凹/凸边缘且环绕该边缘设置的压边圈,其特征在于:
所述压边圈连接有第一移位机构,第一移位机构驱动压边圈整体进行上下位移;
压边圈的顶面开有凹槽,凹槽两侧分别为高矮两面侧壁,其中高侧壁靠近所述边缘,矮侧壁远离所述边缘,所述凹槽的槽体内部放置有浮块,所述浮块连接有第二移位机构,第二移位机构驱动浮块沿凹槽的槽壁上下位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边圈内浮块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压边圈设有限位结构,限位结构限制浮块上移至其顶面与高侧壁顶面齐平。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压边圈内浮块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结构包括固定在矮侧壁顶部的盖板,盖板沿靠近高侧壁的方向水平伸出至矮侧壁外;所述浮块靠近矮侧壁的一侧具有梯台,梯台用于在浮块上移一定距离后被所述盖板卡住...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姚小春姜贺凯刘晓龙周多营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中泰模具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