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煤炉灶恒压喷火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82844 阅读:19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燃煤炉灶恒压喷火装置,该装置包括炉壳、设置在炉壳内的恒压单元、进水单元、旋转导汽管单元、炉瓦式汽化套单元,且恒压单元的储气罐、减压阀、水箱与进水单元的进水开关,和旋转导流管、炉瓦式汽化套流相互间的结构连接关系构成一炉灶内的恒压喷火装置,该装置可使炉膛热源维持一恒定状态,并可根据用户的使用状况随意调正炉膛温度。具有结构紧凑、热值高适用领域广、造价低廉等优点。(*该技术在200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燃煤炉灶装置,尤其是一种燃煤炉灶恒压喷火装置。不论是燃烧煤块(球)还是型煤,传统的燃煤炉灶大多是以炉壳、炉瓦、炉篦、炉台等组合的结构形式组配在一起,不同程度上均能起到烧水、做饭、取暖的作用。然而,由于炉灶内的燃煤在燃烧过程中其热功不能充分发挥出来,由之产生煤炭利用率低,燃烧煤的过程中释放的有害气体多,煤炉使用寿命短等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燃煤炉灶恒压喷火装置,它是在炉壳内安装一可调正炉灶内火焰大小的恒压喷火的组合式单元,由各个单元的结构特点及它们相互之间的连接关系完成节煤、高效燃煤的工作。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燃煤炉灶恒压喷火装置,它包括炉壳(7)、设置在炉壳(7)内的恒压单元、进水单元、旋转导汽管单元、炉瓦式汽化套单元,其特征是所述的恒压单元由储气罐(2)、压力表(3)、减压阀(4)、水箱(5)构成,且储气罐(2)的下端接口通过充气门(1)与炉壳体(7)下部支架连接,贮气罐(2)的上端接口通过减压阀(4)与水箱(5)的顶端入水口接头相连,压力表(3)固接在贮气罐(2)的顶面端一侧;所述的进水单元由进水开关(12)、进水喷咀(11)构成,且进水开关包括开关旋钮(12-1)、固定螺(12-2)、垫圈(12-3)、弹簧(12-4)、导液管(12-5)、固定套管(12-6)、进水联接管(12-7),进水喷咀(11)设置在固定套管(12-6)内且其喷咀朝向面对炉瓦式汽化套单元的汽化套壁上;所述的旋转导汽管单元由旋转导汽管(18)、锥度接头(18-1)、旋转轴(18-2)、弹簧(18-7)、支架(18-9)构成,且支架(18-9)通过六角头螺钉(18-10)、垫圈(18-11)和六角螺母(18-12)固定连接在炉壳(7)的下端,旋转导流管(18)的盘式喷汽进气管(18-3)与盘式喷汽头(15)相接,旋转导汽管的另一端与旋转手柄(16)相连接;所述的炉瓦式汽化套单元为一中空园形金属套(8),其上端一侧面经水箱管道(6)的三通接头与水箱(5)的下端相接,其上端另一侧面与出汽管(14)相接;当起恒压作用的减压阀(4)调整到稳定的工作压力状态时,水溶液可以从进水开关(12)内的进水喷咀(11)喷入炉瓦式汽化套(8)内并迅速汽化,蒸汽经旋转导流管(18)进入盘式喷汽头(15)后喷出。这时,转动旋转手柄(16),即可对炉膛内的高温火焰进行的最佳状态的恒定调整。由于采用了上述的技术方案,尤其是恒压单元、进水单元、旋转导汽管单元和炉瓦式汽化套单元的相互间结构关系,使得本装置较之传统的燃煤装置有着显著的优点①炉膛燃煤热效率高;②炉体结构紧凑;③炉具适用领域广;④集采暖、炊饮使用为一体,使用多样化;⑤造价低廉、制造简便。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图;图2为本技术进水单元中进水开关和进水喷嘴组合结构图;图3为本技术的旋转导流管单元中的旋转导汽管整体结构剖视图4为图3的侧剖视图。图中1充气门、2储汽罐、3压力表、4减压阀、5水箱、6水箱管道、7炉壳(包括炉台、炉圈、炉盖、封火盖、炉壳、炉篦底座)、8炉瓦式汽化套、9水套、10型煤、11进水喷咀、12进水开关、13上炉瓦、14出汽管、15盘式喷汽头、16旋转手柄、17下炉瓦、18旋转导汽管和支架、12-1开关旋钮、12-2固定螺母、12-3垫圈、12-4弹簧、12-5导液管、12-6固定套管、12-7进水联接管、18-1锥度接头、18-2旋转轴、18-3盘式喷汽头进汽管、18-4旋转手柄杆、18-5手柄球、18-6垫圈、18-7弹簧、18-8轴套、18-9支架、18-10六角头螺钉、18-11垫圈、18-12六角螺母。由图1-4,本技术包括炉壳7、设置在炉壳7内的恒压单元、进水单元、旋转导汽管单元、炉瓦式汽化套单元,其特征是所述的恒压单元由储气罐2、压力表3、减压阀4、水箱5构成,且储气罐2的下端接口通过充气门1与炉壳体7下部支架连接,贮气罐2的上端接口通过减压阀4与水箱5的顶端入水口接头相连,压力表3固接在贮气罐2的顶面端一侧;所述的进水单元由进水开关12、进水喷咀11构成,且进水开关包括开关旋钮12-1、固定螺12-2、垫圈12-3、弹簧12-4、导液管12-5、固定套管12-6、进水联接管12-7,进水喷咀11设置在固定套管12-6内且其喷咀朝向面对炉瓦式汽化套单元的汽化套壁上;所述的旋转导汽管单元由旋转导汽管18、锥度接头18-1、旋转轴18-2、弹簧18-7、支架18-9构成,且支架18-9通过六角头螺钉18-10、垫圈18-11和六角螺母18-12固定连接在炉壳7的下端,旋转导流管18的盘式喷汽进气管18-3与盘式喷汽头15相接,旋转导汽管的另一端与旋转手柄16相连接;所述的炉瓦式汽化套单元为一中空园形金属套8,其上端一侧面经水箱管道6的三通接头与水箱5的下端相接,其上端另一侧面与出汽管14相接。上述的储气罐2其工作压力为0.3—0.4MPa。上述的减压阀4其工作压力为0.02—0.025MPa。上述的盘式喷汽头15为园盘形,且盘面上设有若干与盘式喷汽进气管18-3相通的气孔。上述的进水喷咀11其喷嘴顶端面上设置一相对垂直于炉瓦汽化套8套壁的喷出水开口。在本实施例中,燃煤炉灶恒压喷火装置是由储气罐2(罐上装设充气门1和压力表3),减压阀4,水箱5,进水开关12,进水喷咀11,炉瓦式汽化套8,旋转导汽管18,盘式喷汽头15和连接管路等组成;燃煤炉灶恒压喷火装置操作如下首先将水箱5用凉开水或软化水配制的水溶液充满足后,将减压阀4调至0.02—0.025MPa压力(表压),将储气罐2充以0.3—0.4MPa(表压)的空气。打开进水开关12,水溶液由进水喷咀11喷入瓦式汽化套8内,并且迅速汽化,蒸汽经旋转导汽管18,进入盘式喷汽头15后喷出。转动旋转手柄16将喷汽头对准炉膛底部的型煤,炉膛上端将产生高温火焰。为使燃煤炉(灶)炉膛内处于最佳燃烧状态,和长期稳定运行,本装置的四个单元的各自特点和结构分别详述如下一、恒压单元为了使燃煤炉灶上端产生持续稳定的高温火焰,需向炉膛内喷入稳定的蒸汽才能使炉膛内燃煤处于最佳燃烧状况。为了达到上述目的。设置了恒压供水溶液装置。即在储气罐2和水箱5连接管路上安设了减压阀4,减压阀使水箱内气压保持恒定(表压0.02—0.025MPa),水箱内水溶液以空流量喷入炉瓦式汽化套8内汽化。二、进水单元进水单元是由可整体拆卸的进水开关2和进水喷咀11组合结构由于进水喷咀11喷孔小,易被不慎混入水溶液中的杂物堵塞,因此结构的设计是以固定在炉瓦式汽化套8上的固定套管12-6,导液管12-5,进水喷咀11(固定在导液管端部)。在弹簧12-4的作用下,导液管12-5和固定套管12-6上的锥度部份,紧密配合,即由此锥度部份组成进水开关12,转动开关旋钮12-1,即可开启,关闭进水开关12。卸下开关旋钮12-1和固定螺母12-2,即可将导液管12-5和进水喷咀11一起卸出,进行修理和清除喷孔堵塞物。三、旋转导汽管单元18旋转导汽管单元中的旋转导汽管,其特点是即可以通高温蒸汽,又可以旋转。其结构方案是由锥度接头18-1,旋转轴18-2,弹簧18-7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燃煤炉灶恒压喷火装置,它包括炉壳(7)、设置在炉壳(7)内的恒压单元、进水单元、旋转导汽管单元、炉瓦式汽化套单元,其特征是:所述的恒压单元由储气罐(2)、压力表(3)、减压阀(4)、水箱(5)构成,且储气罐(2)的下端接口通过充气门 (1)与炉壳体(7)下部支架连接,贮气罐(2)的上端接口通过减压阀(4)与水箱(5)的顶端入水口接头相连,压力表(3)固接在贮气罐(2)的顶面端一侧;所述的进水单元由进水开关(12)、进水喷咀(11)构成,且进水开关包括开关旋钮(12- 1)、固定螺(12-2)、垫圈(12-3)、弹簧(12-4)、导液管(12-5)、固定套管(12-6)、进水联接管(12-7),进水喷咀(11)设置在固定套管(12-6)内且其喷咀朝向面对炉瓦式汽化套单元的汽化套壁上;所述的旋转导汽管单 元由旋转导汽管(18)、锥度接头(18-1)、旋转轴(18-2)、弹簧(18-7)、支架(18-9)构成,且支架(18-9)通过六角头螺钉(18-10)、垫圈(18-11)和六角螺母(18-12)固定在连接在炉壳(7)的下端,旋转导流管(1的盘式喷汽进气管(18-3)与盘式喷汽头(15)相接,旋转导汽管的另一端与旋转手柄(16)相连接;所述的炉瓦式汽化套单元为一中空园形金属套(8),其上端一侧面经水箱管道(6)的三通接头与水箱(5)的下端相接,其上端另一侧面与出汽管(14 )相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风岗王毓玫刘建忠肖敬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举鹤工贸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11[中国|北京]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