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邱振耀专利>正文

改进结构的椰棕床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8278 阅读:20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改进结构的椰棕床,主要包含一定位架、一第一椰棕层、一第二椰棕层及一外套,其特征在于定位架由一分隔片及一环壁所构成,该分隔片边缘恰与该环壁的内壁预定处一体相连,而于该分隔片两侧分别形成一第一容棕部、一第二容棕部,该第一容棕部的深度大于该第二容棕部;椰棕层为由椰棕纤维制成的板状体,第一椰棕层的厚度大于第二椰棕层,分别置入两容棕部,供人体躺卧,外套恰包覆该定位架,构成一使用方便、寿命长的新型椰棕床。(*该技术在2006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床垫,尤指一种冬、夏皆适用且不易变形的椰棕床。目前一般人常在木或金属制成的床表面铺设床垫,以求舒适,而常见的床垫大致可分为弹簧床垫、棉垫、椰棕床垫等数类,且各有其优缺点,故仍未有某种床垫能够全面取代其它种类;参阅附图说明图1(常见的椰棕床的剖视示意图)所示,对于椰棕床而言,一般是以一椰棕层1与一棉絮层2上下相叠合,再于其外整体包覆一布套3而成,当气候较炎热的夏季时,将椰棕层1朝上,使人体睡卧时可提供通风、凉爽的感受,且由于椰棕纤维间形成有许多通气孔,较不易使人体压迫床垫的部份因闷热而流汗甚至产生湿疹,当气候凉爽甚至寒冷的冬季来临时,只需将床垫翻转使棉絮层朝上供人躺卧,则由于棉絮具有保暖的特性,藉以使睡卧时较为暖和;此种常见的椰棕床由于其外层仅以布套包覆,当人体睡卧时常因长期的翻身、压滚而造成该椰棕层1与该棉絮层2彼此相磨擦、交错,极易使椰棕、棉絮彼此混杂,终至逐渐失去冬暖夏凉的效果,甚至造成床垫歪斜、不平;再者,由于棉絮的通风效果差,虽然保暖性较佳,但对于位处亚热带的地区而言,往往通风的重要性远大于保暖的需要,否则若睡至半夜时因出汗而踢掉被褥,极易使人受寒感冒,同时,棉絮层恰如棉被一样,每隔一段时日即需重新再弹松处理,否则棉絮一旦被压实即失去了保暖效果,而若棉絮被沾污了将极不易清洁;凡此种种,皆形成许多使用上不尽理想的缺弊。有鉴于此,本申请的创作人遂积极进行创作研究,而终有一创新且甚具产业利用性的本技术产生。本技术的主要目的是在于提供一种改进结构的椰棕床,其藉由定位架使得椰棕得以定位而不因人体睡卧时的翻滚而变形,且免除棉絮层的设置,以提高其通气性,避免闷热对人体的不良影响。本技术主要包含一定位架、一第一椰棕层、一第二椰棕层及一外套,其中,定位架是由一分隔片及一环壁所构成,该分隔片边缘恰与该环壁的内壁预定处一体相连,藉此于该分隔片两侧分别形成一第一容棕部、一第二容棕部,且该第一容棕部的深度大于该第二容棕部;第一椰棕层及第二椰棕层分别为椰棕纤维制成的板状体,第一椰棕层的厚度大于第二椰棕层的厚度,且该第一椰棕层、该第二椰棕层分别容置于该第一容棕部、该第二容棕部,供人体躺卧;该外套恰包覆定位架。以下结合附图及一较佳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详细说明,以使对本技术的目的、首创特征及其功效,有进一步的了解与认同。图1是常见椰棕床的剖视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图3是本技术一较佳实施例的剖视示意图;参阅图2、图3所示,本技术主要包含一定位架10、一第一椰棕层20、一第二椰棕层30及一外套40,其中,该定位架10是以弹性发泡材料(如PU)制成,概由一分隔片12及一环壁14所构成,该分隔片12的边缘恰与该环壁14的内壁预定处一体相连,据此于该分隔片12的两侧分别形成一第一容棕部16、一第二容棕部18,且该第一容棕部16的深度大于该第二容棕部18;第一椰棕层20及第二椰棕层30分别为椰棕纤维编织相叠制成的板状体,且该第一椰棕层20的厚度大于该第二椰棕层30的厚度,据以使该第一椰棕层20容置于第一容棕部16、该第二椰棕层30容置于第二容棕部18,并分别与分隔片12相贴合,供人体躺卧;又,外套40是以柔性材质制成的套体,且恰包覆定位架10,以构成床垫;另外,环壁14至少于第二容棕部18周缘处贯穿预定数目的气孔15,据以使该第二容棕部18内的热气易于散出。当气候炎热时,可将上述较佳实施例置于床上,并使第一椰棕层20朝上供人躺卧,此时,由于该第一椰棕层20的厚度较大,使得睡卧时可容纳较多的人体热量,且此时一般人并不会加盖厚被褥,而使其皮肤仍不致出汗而产生湿疹;当气候寒冷时,则将第二椰棕层30朝上供人躺卧,由于该第二椰棕层30的厚度较小,再配合分隔片12本身具有适当的柔韧性,使躺卧的感觉较柔软,此时人们虽会加盖保暖的被褥,但利用椰棕材质的特性,使其不致于在半夜因过热而踢被或被热醒,可以提供优越的安眠效果;另外,由于本技术并无一般常见的棉絮层,减少了棉絮层在使用、保养、清洁等方面的不便,而藉由该定位架10分隔、定位该第一椰棕层20、该第二椰棕层30,使长期人体的睡卧、辗转不会使其变形,遂可提高其使用方便性及寿命。综上所述,本技术藉由特殊的构成及首创的空间型态,历经试验确能满足所预期的目的、功效,并较常见的椰棕床更有进步性,申请前亦未见有相同者公开于世,诚符合技术专利的条件,故依法提出申请。权利要求1.一种改进结构的椰棕床,主要包含一定位架、一第一椰棕层、一第二椰棕层及一外套,其特征在于该定位架由一分隔片及一环壁所构成,该分隔片缘边恰与该环壁的内壁预定处一体相连,藉此于该分隔片两侧分别形成一第一容棕部、一第二容棕部,且该第一容棕部的深度大于该第二容棕部;该第一椰棕层及该第二椰棕层分别为椰棕纤维制成的板状体,该第一椰棕层厚度大于该第二椰棕层的厚度,且该第一椰棕层、该第二椰棕层分别容置于该第一容棕部、该第二容棕部,供人体躺卧;该外套恰包覆该定位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进结构的椰棕床,其特征在于定位架是以弹性发泡材料制成的。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改进结构的椰棕床,其特征在于环壁至少于第二容棕部周缘处贯穿预定数目的气孔。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进结构的椰棕床,其特征在于第一椰棕层及第二椰棕层分别与分隔片的两侧相贴合。专利摘要本技术提供一种改进结构的椰棕床,主要包含一定位架、一第一椰棕层、一第二椰棕层及一外套,其特征在于定位架由一分隔片及一环壁所构成,该分隔片边缘恰与该环壁的内壁预定处一体相连,而于该分隔片两侧分别形成一第一容棕部、一第二容棕部,该第一容棕部的深度大于该第二容棕部;椰棕层为由椰棕纤维制成的板状体,第一椰棕层的厚度大于第二椰棕层,分别置入两容棕部,供人体躺卧,外套恰包覆该定位架,构成一使用方便、寿命长的新型椰棕床。文档编号A47C27/22GK2258019SQ9621570公开日1997年7月23日 申请日期1996年7月17日 优先权日1996年7月17日专利技术者邱振耀 申请人:邱振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改进结构的椰棕床,主要包含一定位架、一第一椰棕层、一第二椰棕层及一外套,其特征在于:该定位架由一分隔片及一环壁所构成,该分隔片缘边恰与该环壁的内壁预定处一体相连,藉此于该分隔片两侧分别形成一第一容棕部、一第二容棕部,且该第一容棕部的深度大于该第二容棕部;该第一椰棕层及该第二椰棕层分别为椰棕纤维制成的板状体,该第一椰棕层厚度大于该第二椰棕层的厚度,且该第一椰棕层、该第二椰棕层分别容置于该第一容棕部、该第二容棕部,供人体躺卧;该外套恰包覆该定位架。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邱振耀
申请(专利权)人:邱振耀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