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升降输液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825502 阅读:4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17 23:3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自动升降输液架,主架和侧支架,侧支架安装在主架上;主架包括底座、升降杆以及控制装置;底座为中空结构,升降杆竖直设置在底座上,控制装置设置在底座中,控制装置包括电源、电机、控制芯片以及控制按钮;升降杆的顶端安装有输液瓶固定装置;侧支架为可折叠结构,包括折叠部和承重部,由柔性材料制作而成的承重部安固定在折叠部上方。通过内置的控制装置,实现输液架的自动升降,并且通过外置在主架上的按键即可进行控制,操作简单。控制装置采用电机和控制芯片进行控制,结构简单,维修方便。在主架上增加侧支架,既可以临时存放小物件,又可以当做软凳使用,供病人短暂休息。

Automatic lifting infusion stan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自动升降输液架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自动升降输液架。
技术介绍
输液架是用于为吊挂药液瓶或袋配套用品,是医护必备设备,主要有折叠伸缩式、天轨式、立式等,各种形式都有各自优缺点,病房内床位输液使用折叠伸缩式输液架较好,输液室座位密集形输液使用天轨式较好,零时加位输液使用可移动的立式较好,传统的输液架在使用时往往需要手动升降高度,不能自动控制升降高度,使用起来很不方便,输入液体的身体部位高度通常并不恒定,输液处与输液瓶高度差越小,输液速度越慢;越大则输液速度越快。为了保证输液速度恒定,最好输液瓶高度能够随输液处高度的变化而简便的调节,即最好输液架高度能简便的调节。一般在输液时,同一位病人需要进行多次输液或是其他医护操作,所用的替换输液瓶或是其他医护用具的放置很不方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自动升降输液架。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自动升降输液架,主架和侧支架,所述侧支架安装在所述主架上;所述主架包括底座、升降杆以及控制装置;所述底座为中空结构,所述升降杆竖直设置在所述底座上,所述控制装置设置在所述底座中,所述控制装置包括电源、电机、控制芯片以及控制按钮,所述电源用以为所述电机供电,所述电机与所述升降杆相连接并用以控制所述升降杆的升降,所述控制芯片与所述电机之间通过电路相连接并用以控制所述电机的转向和转速,所述控制按钮位于所述底盘外部,用以选择所述控制芯片中内设的控制程序的所述控制按钮与所述控制芯片相连接;所述升降杆的顶端安装有输液瓶固定装置;所述侧支架为可折叠结构,并且所述侧支架沿与所述升降杆垂直的方向折叠,所述侧支架包括折叠部和承重部,所述折叠部连接在所述主架的侧壁上,由柔性材料制作而成的所述承重部安固定在所述折叠部上方。优选地,所述升降杆包括固定杆和移动杆,中空结构的所述固定杆固定在所述底盘上,所述移动杆可上下移动地套接在所述固定杆内部,所述电机与所述移动杆相连接。优选地,所述移动杆和所述电机之间通过螺杆连接。优选地,所述固定杆和所述升降杆之间通过滑轨滑动连接。优选地,所述输液瓶固定装置是固定钩或是固定网。优选地,所述输液瓶固定装置的数量为至少两个,所述输液瓶固定装置以所述升降杆为中心对称分布。优选地,所述侧支架位于所述主架的一侧;或是所述侧支架以所述升降杆为中心呈圆环状环绕所述升降杆安装。优选地,所述承重部呈下凹状,所述侧支架呈展开状态时,所述承重部的中央高度低于边缘高度。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通过内置的控制装置,实现输液架的自动升降,并且通过外置在主架上的按键即可进行控制,操作简单。控制装置采用电机和控制芯片进行控制,结构简单,维修方便。采用电机和螺杆进行控制,可以根据控制芯片的内置程序不同无缝自由调节高度或是分级调节高度,灵活性强。在主架上增加侧支架,可以放置医护人员需要的小件医疗器具或是病人的小件用品,防止胡乱放置,导致需要时寻找不易,还可以当做马扎类软凳,当病人不在病房中,行走时挂水,可以将侧支架打开用于短暂休息。附图说明图1为自动升降输液架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对本技术的目的、构造、特征、及其功能有进一步的了解,兹配合实施例详细说明如下。请结合参照图1,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自动升降输液架,主架1和侧支架2,侧支架2安装在主架1上。主支架用以实现升降功能以及输液瓶的固定功能,侧支架2安装在主支架上,用以实现小物件的临时存放功能,还可以当做马扎类软凳,当病人不在病房中,行走时挂水,可以将侧支架2打开用于短暂休息。主架1包括底座11、升降杆12以及控制装置13;底座11为中空结构,升降杆12竖直设置在底座11上,控制装置13设置在底座11中,使得本技术外管整体简洁美观。控制装置13包括电源131、电机132、控制芯片133以及控制按钮134,电源131用以为电机132供电,电机132时正反双向转动并且转速可调的电机132。电机132与升降杆12相连接并用以控制升降杆12的升降,控制芯片133与电机132之间通过电路相连接并用以控制电机132的转向和转速,控制按钮134位于底盘外部,用以选择控制芯片133中内设的控制程序的控制按钮134与控制芯片133相连接;升降杆12的顶端安装有输液瓶固定装置14。在一实施例中,升降杆12包括固定杆121和移动杆122,中空结构的固定杆121固定在底盘上,移动杆122可上下移动地套接在固定杆121内部,电机132与移动杆122相连接。进一步地,移动杆122和电机132之间通过螺杆连接,构成电动螺杆升降结构。在使用时,操作者通过按下按键来进行控制芯片133中内置程序的选择,例如上升、下降、以及速度选择等,控制芯片133中预设的驱动程序被触发,驱动电机132工作,通过正转或是反转来控制移动杆122是上升或是下降,通过电机132的转速控制来控制移动杆122上升或是下降的速度调节。优选地,固定杆121和升降杆12之间通过滑轨滑动连接,这样两者之间的摩擦更小,自动升降更为顺滑。优选地,输液瓶固定装置14是固定钩或是固定网,结构简单,成本低,并且固定牢。优选地,输液瓶固定装置14的数量为至少两个,输液瓶固定装置14以升降杆12为中心对称分布,可以多个病人同时共用同一支架,中心对称分布有利于保持平衡。侧支架2为可折叠结构,并且侧支架2沿与升降杆12垂直的方向折叠,侧支架2包括折叠部21和承重部22,折叠部21连接在主架1的侧壁上,由柔性材料制作而成的承重部22安固定在折叠部21上方。侧支架2在使用时支开用于临时存放较小的物件。侧支架2呈折叠状态时,折叠部21收拢紧靠在支架旁,可以在存放或运输时减小体积,节省空间,并且便于搬运。优选地,侧支架2位于主架1的一侧;或是侧支架2以升降杆12为中心呈圆环状环绕升降杆12安装。优选地,承重部22呈下凹状,侧支架2呈展开状态时,承重部22的中央高度低于边缘高度,这样小物品放在承重部22上不会轻易掉落,实用性更强。由上所述,本技术通过内置的控制装置,实现输液架的自动升降,并且通过外置在主架上的按键即可进行控制,操作简单。控制装置采用电机和控制芯片进行控制,结构简单,维修方便。采用电机和螺杆进行控制,可以根据控制芯片的内置程序不同无缝自由调节高度或是分级调节高度,灵活性强。在主架上增加侧支架,可以放置医护人员需要的小件医疗器具或是病人的小件用品,防止胡乱放置,导致需要时寻找不易,还可以当做马扎类软凳,当病人不在病房中,行走时挂水,可以将侧支架打开用于短暂休息。本技术已由上述相关实施例加以描述,然而上述实施例仅为实施本技术的范例。必需指出的是,已揭露的实施例并未限制本技术的范围。相反地,在不脱离本技术的精神和范围内所作的更动与润饰,均属本技术的专利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自动升降输液架,其特征在于:主架和侧支架,所述侧支架安装在所述主架上;/n所述主架包括底座、升降杆以及控制装置;所述底座为中空结构,所述升降杆竖直设置在所述底座上,所述控制装置设置在所述底座中,所述控制装置包括电源、电机、控制芯片以及控制按钮,所述电源用以为所述电机供电,所述电机与所述升降杆相连接并用以控制所述升降杆的升降,所述升降杆包括固定杆和移动杆,中空结构的所述固定杆固定在底盘上,所述移动杆可上下移动地套接在所述固定杆内部,所述电机与所述移动杆相连接,所述移动杆和所述电机之间通过螺杆连接;所述控制芯片与所述电机之间通过电路相连接并用以控制所述电机的转向和转速,所述控制按钮位于所述底盘外部,用以选择所述控制芯片中内设的控制程序的所述控制按钮与所述控制芯片相连接;所述升降杆的顶端安装有输液瓶固定装置;/n所述侧支架为可折叠结构,并且所述侧支架沿与所述升降杆垂直的方向折叠,所述侧支架包括折叠部和承重部,所述折叠部连接在所述主架的侧壁上,由柔性材料制作而成的所述承重部安固定在所述折叠部上方。/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动升降输液架,其特征在于:主架和侧支架,所述侧支架安装在所述主架上;
所述主架包括底座、升降杆以及控制装置;所述底座为中空结构,所述升降杆竖直设置在所述底座上,所述控制装置设置在所述底座中,所述控制装置包括电源、电机、控制芯片以及控制按钮,所述电源用以为所述电机供电,所述电机与所述升降杆相连接并用以控制所述升降杆的升降,所述升降杆包括固定杆和移动杆,中空结构的所述固定杆固定在底盘上,所述移动杆可上下移动地套接在所述固定杆内部,所述电机与所述移动杆相连接,所述移动杆和所述电机之间通过螺杆连接;所述控制芯片与所述电机之间通过电路相连接并用以控制所述电机的转向和转速,所述控制按钮位于所述底盘外部,用以选择所述控制芯片中内设的控制程序的所述控制按钮与所述控制芯片相连接;所述升降杆的顶端安装有输液瓶固定装置;
所述侧支架为可折叠结构,并且所述侧支架沿与所述升降杆垂直的方向折叠,所述侧支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魏国华鲁婷祁涛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省人民医院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