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灌肠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825482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17 23:3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甘油灌肠剂包装盒结构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灌肠瓶;包括瓶身、盖体、输送管和润滑套;通过将瓶身设计为弹簧瓶身,使得瓶身可成筒状折叠,可充分利用药液,避免浪费,瓶身与输送管衔接处通过盖体密封连接,密封性好,避免药物在使用中造成渗漏,通过设置润滑套,将润滑液填充于润滑套与输送管之间的容纳腔中,当输送管伸入肛管内时,由于润滑套受到挤压,使得润滑液通过通孔流出润滑肛管壁,避免损伤肛管,不需要再使用石蜡油棉球等润滑用物,操作更便捷。且灌肠液具有一定的温度,避免由于灌肠液温度低,引起患者不适,增加了患者舒适度。

A kind of enema bott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灌肠瓶
本技术涉及甘油灌肠剂包装盒结构
,特别涉及一种灌肠瓶。
技术介绍
随着生活节奏和饮食习惯的改变,便秘的发病率很高,据统计,全世界承认便秘的平均患病率估计为16%;60岁以上患病率为33%。便秘时,一方面有害物质不能及时排出体外,引起全身中毒症状,另一方面,便秘还可使原有疾病加重,诱发脑出血、脑卒中猝死、心肌梗死等严重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开塞露、甘油灌肠剂等是临床比较常见的治疗便秘的药物,但在使用过程中,发现以下问题:瓶身不能一次挤压到位,造成药液浪费,同时容易污染周围环境及增加工作量;使用过程中,输送管润滑不到位,容易损伤肛管,且灌肠液温度低,容易刺激肠道,引起患者不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一次挤压到位,且不会损伤肛管,可加热,增加患者舒适度的灌肠瓶。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灌肠瓶,包括发热层、瓶身、盖体、输送管和润滑套;所述瓶身为弹簧瓶身,所述瓶身底部设有发热层,所述发热层与瓶身间连接有剥离纸,所述瓶身上部设有开口,所述盖体密封连接于瓶身上部的开口,所述输送管连接于盖体,所述输送管的一端与瓶身内部连通,所述输送管的另一端设有出液口,所述润滑套套设于输送管的外部,所述润滑套与输送管外壁之间形成一容纳腔,所述容纳腔内填充有润滑液,所述润滑套的侧壁设有多个通孔;所述润滑套外设有盖帽。其中,所述发热层内填充有发热组合物,可使灌肠液具有一定的温度,避免刺激肠道,增加患者舒适度。其中,所述瓶身与输送管是一体的。其中,所述输送管的材质为医用级PVC,具有一定的柔软度。其中,所述输送管的长度为25-35cm,并设有刻度,可随时观察灌肠深度。其中,所述盖体为旋转式开关,当不使用时,可旋转至关,避免药液在存储过程中造成浪费,或在使用过程中,发现患者身体不适,可随时转换旋转开关,避免药液浪费。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技术提供的灌肠瓶结构中,通过将瓶身设计为弹簧瓶身,使得瓶身可成筒状折叠,可充分利用药液,避免浪费,瓶身与输送管衔接处通过盖体密封连接,密封性好,避免药物在使用中造成渗漏,通过设置润滑套,润滑套内充满润滑液,润滑套内的输送管前端已润滑好,只需取下盖帽,不需要再使用石蜡油棉球等润滑用物,操作更便捷。且灌肠液具有一定的温度,增加患者舒适度。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的一种灌肠瓶的结构示意图;标号说明:1、瓶身;11、发热层;2、盖体;3、输送管;31、出液口;4、润滑套;41、通孔;5、旋转开关;6、盖帽。具体实施方式为详细说明本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予以说明。本技术最关键的构思在于:通过将瓶身设计为弹簧瓶身,使得瓶身可成筒状折叠,可充分利用药液,通过设置润滑套,当输送管伸入肛管内时,由于润滑套受到挤压,使得润滑液通过通孔流出润滑肛管壁,避免损伤肛管。且灌肠液具有一定温度,增加患者舒适度。请参照图1,本技术涉及一种灌肠瓶,包括发热层11、瓶身1、盖体2、输送管3和润滑套4;所述瓶身1为弹簧瓶身1,所述瓶身1底部设有发热层11,所述发热层11与瓶身间连接有剥离纸,所述瓶身1上部设有开口,所述盖体2密封连接于瓶身1上部的开口,所述输送管3连接于盖体2,所述输送管3的一端与瓶身1内部连通,所述输送管3的另一端设有出液口31,所述润滑套4套设于输送管3的外部,所述润滑套4与输送管3外壁之间形成一容纳腔,所述容纳腔内填充有润滑液,所述润滑套4的侧壁设有多个通孔41,所述润滑套4外设有盖帽6。上述灌肠瓶结构中,还设有旋转开关5,通过旋转开关5与盖体2相对转动来切换输送管3与瓶身1的连通或关闭。上述灌肠瓶结构中,通过将瓶身1设计为弹簧瓶身1,使得瓶身1可成筒状折叠,可充分利用药液,避免浪费,通过撕开发热层与瓶身间连接的剥离纸,可对灌肠液进行加热,增加患者舒适度,瓶身1与输送管3衔接处通过盖体2密封连接,可通过旋转开关5随时转换,密封性好,避免药物在使用中造成渗漏,通过设置润滑套4,将润滑液填充于润滑套4与输送管3之间的容纳腔中,当输送管3伸入肛管内时,由于润滑套4受到挤压,使得润滑液通过通孔41流出润滑肛管壁,避免损伤肛管,不需要再使用石蜡油棉球等润滑用物,操作更便捷。进一步的,上述灌肠瓶结构中,所述输送管3的材质为医用级PVC,具有一定的柔软度。由上述描述可知,输送管3的材质为医用PVC,更加卫生安全。进一步的,上述灌肠瓶结构中,所述输送管3的长度为25-35cm,并设有刻度,可随时观察灌肠深度。通过讲述输送管3的长度设计为25-35cm,能够保证灌肠效果。实施例1一种灌肠瓶,包括发热层11、瓶身1、盖体2、输送管3和润滑套4;所述瓶身1为弹簧瓶身1,所述瓶身1底部设有发热层11,所述发热层11与瓶身间连接有剥离纸,所述瓶身1上部设有开口,所述盖体2密封连接于瓶身1上部的开口,所述输送管3连接于盖体2,所述输送管3的一端与瓶身1内部连通,所述输送管3的另一端设有出液口31,所述润滑套4套设于输送管3的外部,所述润滑套4与输送管3外壁之间形成一容纳腔,所述容纳腔内填充有润滑液,所述润滑套4的侧壁设有多个通孔41。所述润滑套4外设有盖帽6所述输送管3的材质为医用级PVC。所述输送管3的长度为25-35cm。上述灌肠瓶结构中,还设有旋转开关5,通过旋转开关5与盖体2相对转动来切换输送管3与瓶身1的连通或关闭。综上所述,本技术提供的灌肠瓶结构中,通过将瓶身设计为弹簧瓶身,使得瓶身可成筒状折叠,可充分利用药液,避免浪费,瓶身与输送管衔接处通过盖体密封连接,可通过旋转开关随时转换,密封性好,避免药物在使用中造成渗漏,通过设置润滑套,将润滑液填充于润滑套与输送管之间的容纳腔中,当输送管伸入肛管内时,由于润滑套受到挤压,使得润滑液通过通孔流出润滑肛管壁,避免损伤肛管,不需要再使用石蜡油棉球等润滑用物,操作更便捷。且灌肠液具有一定的温度,避免由于灌肠液温度低,引起患者不适,增加了患者舒适度。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技术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技术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同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相关的
,均同理包括在本技术的专利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灌肠瓶,其特征在于,包括发热层、瓶身、盖体、输送管和润滑套;/n所述瓶身为弹簧瓶身,所述瓶身底部设有发热层,所述发热层与瓶身间连接有剥离纸,所述瓶身上部设有开口,所述盖体密封连接于瓶身上部的开口,所述输送管连接于盖体,所述输送管的一端与瓶身内部连通,所述输送管的另一端设有出液口,所述润滑套套设于输送管的外部,所述润滑套与输送管外壁之间形成一容纳腔,所述容纳腔内填充有润滑液,所述润滑套的侧壁设有多个通孔;所述润滑套外设有盖帽。/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灌肠瓶,其特征在于,包括发热层、瓶身、盖体、输送管和润滑套;
所述瓶身为弹簧瓶身,所述瓶身底部设有发热层,所述发热层与瓶身间连接有剥离纸,所述瓶身上部设有开口,所述盖体密封连接于瓶身上部的开口,所述输送管连接于盖体,所述输送管的一端与瓶身内部连通,所述输送管的另一端设有出液口,所述润滑套套设于输送管的外部,所述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华琴欧贵雪雷华冰郭泳伶陈琴珠姚晓霞范少英詹陈菊冯燕罗警艺陈慧
申请(专利权)人:宁德市闽东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