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限压式外用食管压制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824305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17 23:1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限压式外用食管压制器,包括上板组件以及位于上板组件的底端的下板组件,所述上板组件的一端卡接有上板卡接杆组件,所述上板卡接杆组件与下板第一连接杆组件的外侧的上下端共同设置有第一气囊组件,所述第一气囊组件和第二气囊组件的一端共同连接有充气组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充气组件同时对第一气囊组件和第二气囊组件充气,使上板卡接杆组件与下板第一连接杆组件之间以及上板连接杆组件与下板第二连接杆组件之间发生转动,从而带动下板组件与上板组件相向运动,进而对患者的食道进行压制,避免了患者胃内的容物经食管返流误吸,造成患者的呼吸道阻塞。

A limited pressure external esophageal press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限压式外用食管压制器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具体是一种限压式外用食管压制器。
技术介绍
对患者进行手术时,诱导期胃内容物经食管返流误吸比较多见,这些反流物在患者咽喉反射减弱的情况下,可以进入气管发生肺误吸,从而可以造成患者的急性呼吸道梗阻、缺氧、高碳酸血症、Mendelson综合征、发绀、心动过速、支气管痉挛和呼吸困难、吸入性肺不张和吸入性肺炎等危害。目前只能通过术前禁食禁饮来预防,但是对于饱胃、胃潴留以及食道癌术后患者来说就比较棘手,现有方法主要包括诱导助手手法压迫、清醒期插入胃管使胃排空和带套囊胃管的使用,但是诱导助手手法压迫的力度不易掌握且消耗人力,清醒期插入胃管使胃排空法的排空不彻底,带套囊胃管的使用法在置入胃管的不适感无法避免而且必须清醒时插入。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提供了一种限压式外用食管压制器,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限压式外用食管压制器,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限压式外用食管压制器,包括上板组件以及位于上板组件的底端的下板组件,所述上板组件的一端卡接有上板卡接杆组件,且上板组件的另一端转动连接有上板连接杆组件,所述下板组件的一端转动连接有下板第一连接杆组件,且上板组件的另一端转动连接有下板第二连接杆组件,所述上板组件与下板组件之间设置有可拆卸纱布,所述上板卡接杆组件与下板第一连接杆组件之间通过螺纹连接有第一转动接头组件,且上板卡接杆组件与下板第一连接杆组件的外侧的上下端共同设置有第一气囊组件,所述上板连接杆组件与下板第二连接杆组件之间通过螺纹连接有第二转动接头组件,且上板连接杆组件与下板第二连接杆组件的外侧的上下端共同设置有第二气囊组件,所述第一气囊组件和第二气囊组件的一端共同连接有充气组件,所述上板连接杆组件、下板第一连接杆组件与下板第二连接杆组件的结构均相同,所述第一气囊组件与第二气囊组件的结构相同,所述第一转动接头组件与第二转动接头组件的结构相同;所述上板组件包括上弧形板,所述上弧形板的内侧的顶端开设有凸起槽,且上弧形板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上平板,所述上弧形板的顶端的两侧均贯穿设置有压力传感器,所述上平板的顶端的中部嵌入设置有显示面板,且上平板的顶端靠近显示面板的后侧设置有电池槽,所述上平板的外侧的一端均设置有一组上耳轴,所述电池槽的内部设置有蓄电池,所述显示面板的内部设置有单片机,所述压力传感器和显示面板均与电池槽电性连接;所述下板组件包括下弧形板,所述下弧形板的两端均固定连接下平板,所述下平板外侧的一端均设置有一组下耳轴;所述上板卡接杆组件包括第一卡接杆以及位于第一卡接杆后侧的第二卡接杆,所述第一卡接杆和第二卡接杆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卡钩,且第一卡接杆和第二卡接杆的连接处贯穿设置有第一螺杆;所述下板第一连接杆组件包括第一连接杆以及位于第一连接杆后侧的第二连接杆,所述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的一端均开设有转动孔,且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的连接处贯穿设置有第二螺杆;所述第一气囊组件包括第一气囊,所述第一气囊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软管,所述第一软管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软管接头,所述软管接头的一端靠近第一软管的下侧固定连接有第二软管,所述第二软管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气囊,所述第一气囊与第二气囊的外侧均固定连接有一组粘钩带;所述充气组件包括充气球,所述充气球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气管,所述气管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双接头,且气管的内侧靠近充气球的一端设置有止逆阀,所述气管的内侧靠近止逆阀的一端设置有泄压阀。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一转动接头组件包括接头壳体,所述接头壳体的前端通过螺纹固定连接有旋转外六角螺帽,且接头壳体的后侧套接有固定外六角螺帽。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固定外六角螺帽的后端通过螺纹与第二螺杆固定连接,所述旋转外六角螺帽的前端通过螺纹与第一螺杆固定连接。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双接头的一端同时与第一气囊组件的软管接头和第二气囊组件的软管接头固定连接。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上板卡接杆组件与下板第一连接杆组件交叉连接,所述第一气囊通过相对应的粘钩带固定在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的顶端,所述第二气囊通过相对应的粘钩带固定在第一卡接杆和第二卡接杆的底端。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卡钩卡接在上耳轴的内侧,所述转动孔套接在下耳轴的外侧。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上弧形板的宽度为4~5厘米,且上弧形板的长度为7~8厘米,所述上弧形板的形状与人类的甲状软骨的形状相吻合,所述凸起槽的形状与人类的气管的形状相吻合,所述下弧形板的形状与人类的项部的形状相吻合。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1、通过下板组件固定患者的颈部的下方,通过上板组件固定患者的颈部的上方,通过充气组件同时对第一气囊组件和第二气囊组件充气,使上板卡接杆组件与下板第一连接杆组件之间以及上板连接杆组件与下板第二连接杆组件之间发生转动,从而带动下板组件与上板组件相向运动,进而对患者的食道进行压制,避免了患者胃内的容物经食管返流误吸,造成患者的呼吸道阻塞,提高了手术时的安全性。2、通过压力传感器可以检测上板组件对患者甲状软骨的压力,通过泄压阀可以排出第一气囊组件和第二气囊组件内的部分气体,从而可以精确控制上板组件对患者甲状软骨的压力,并可随时进行充放气,进而保证了患者的食道处于最佳压制状态。附图说明图1为一种限压式外用食管压制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一种限压式外用食管压制器中上板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一种限压式外用食管压制器中下板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一种限压式外用食管压制器中上板卡接杆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一种限压式外用食管压制器中下板第一连接杆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一种限压式外用食管压制器中第一转动接头组件的分解示意图;图7为一种限压式外用食管压制器中第一气囊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一种限压式外用食管压制器中充气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上板组件;11、上弧形板;12、凸起槽;15、显示面板;16、电池槽;17、上耳轴;18、压力传感器;19、上平板;2、上板卡接杆组件;21、第一卡接杆;22、第二卡接杆;23、卡钩;24、第一螺杆;3、第一气囊组件;31、第一气囊;32、第一软管;33、软管接头;34、第二软管;35、第二气囊;36、粘钩带;4、第一转动接头组件;41、接头壳体;42、旋转外六角螺帽;43、固定外六角螺帽;5、下板第一连接杆组件;51、第一连接杆;52、第二连接杆;53、转动孔;54、第二螺杆;6、可拆卸纱布;7、下板组件;71、下弧形板;72、下平板;73、下耳轴;8、下板第二连接杆组件;9、第二气囊组件;10、第二转动接头组件;13、上板连接杆组件;14、充气组件;141、充气球;142、止逆阀;143、泄压阀;144、气管;145、双接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限压式外用食管压制器,包括上板组件(1)以及位于上板组件(1)的底端的下板组件(7),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板组件(1)的一端卡接有上板卡接杆组件(2),且上板组件(1)的另一端转动连接有上板连接杆组件(13),所述下板组件(7)的一端转动连接有下板第一连接杆组件(5),且上板组件(1)的另一端转动连接有下板第二连接杆组件(8),所述上板组件(1)与下板组件(7)之间设置有可拆卸纱布(6),所述上板卡接杆组件(2)与下板第一连接杆组件(5)之间通过螺纹连接有第一转动接头组件(4),且上板卡接杆组件(2)与下板第一连接杆组件(5)的外侧的上下端共同设置有第一气囊组件(3),所述上板连接杆组件(13)与下板第二连接杆组件(8)之间通过螺纹连接有第二转动接头组件(10),且上板连接杆组件(13)与下板第二连接杆组件(8)的外侧的上下端共同设置有第二气囊组件(9),所述第一气囊组件(3)和第二气囊组件(9)的一端共同连接有充气组件(14),所述上板连接杆组件(13)、下板第一连接杆组件(5)与下板第二连接杆组件(8)的结构均相同,所述第一气囊组件(3)与第二气囊组件(9)的结构相同,所述第一转动接头组件(4)与第二转动接头组件(10)的结构相同;/n所述上板组件(1)包括上弧形板(11),所述上弧形板(11)的内侧的顶端开设有凸起槽(12),且上弧形板(11)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上平板(19),所述上弧形板(11)的顶端的两侧均贯穿设置有压力传感器(18),所述上平板(19)的顶端的中部嵌入设置有显示面板(15),且上平板(19)的顶端靠近显示面板(15)的后侧设置有电池槽(16),所述上平板(19)的外侧的一端均设置有一组上耳轴(17),所述电池槽(16)的内部设置有蓄电池,所述显示面板(15)的内部设置有单片机,所述压力传感器(18)和显示面板(15)均与电池槽(16)电性连接;/n所述下板组件(7)包括下弧形板(71),所述下弧形板(71)的两端均固定连接下平板(72),所述下平板(72)外侧的一端均设置有一组下耳轴(73);/n所述上板卡接杆组件(2)包括第一卡接杆(21)以及位于第一卡接杆(21)后侧的第二卡接杆(22),所述第一卡接杆(21)和第二卡接杆(22)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卡钩(23),且第一卡接杆(21)和第二卡接杆(22)的连接处贯穿设置有第一螺杆(24);/n所述下板第一连接杆组件(5)包括第一连接杆(51)以及位于第一连接杆(51)后侧的第二连接杆(52),所述第一连接杆(51)和第二连接杆(52)的一端均开设有转动孔(53),且第一连接杆(51)和第二连接杆(52)的连接处贯穿设置有第二螺杆(54);/n所述第一气囊组件(3)包括第一气囊(31),所述第一气囊(31)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软管(32),所述第一软管(32)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软管接头(33),所述软管接头(33)的一端靠近第一软管(32)的下侧固定连接有第二软管(34),所述第二软管(34)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气囊(35),所述第一气囊(31)与第二气囊(35)的外侧均固定连接有一组粘钩带(36);/n所述充气组件(14)包括充气球(141),所述充气球(141)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气管(144),所述气管(144)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双接头(145),且气管(144)的内侧靠近充气球(141)的一端设置有止逆阀(142),所述气管(144)的内侧靠近止逆阀(142)的一端设置有泄压阀(143)。/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限压式外用食管压制器,包括上板组件(1)以及位于上板组件(1)的底端的下板组件(7),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板组件(1)的一端卡接有上板卡接杆组件(2),且上板组件(1)的另一端转动连接有上板连接杆组件(13),所述下板组件(7)的一端转动连接有下板第一连接杆组件(5),且上板组件(1)的另一端转动连接有下板第二连接杆组件(8),所述上板组件(1)与下板组件(7)之间设置有可拆卸纱布(6),所述上板卡接杆组件(2)与下板第一连接杆组件(5)之间通过螺纹连接有第一转动接头组件(4),且上板卡接杆组件(2)与下板第一连接杆组件(5)的外侧的上下端共同设置有第一气囊组件(3),所述上板连接杆组件(13)与下板第二连接杆组件(8)之间通过螺纹连接有第二转动接头组件(10),且上板连接杆组件(13)与下板第二连接杆组件(8)的外侧的上下端共同设置有第二气囊组件(9),所述第一气囊组件(3)和第二气囊组件(9)的一端共同连接有充气组件(14),所述上板连接杆组件(13)、下板第一连接杆组件(5)与下板第二连接杆组件(8)的结构均相同,所述第一气囊组件(3)与第二气囊组件(9)的结构相同,所述第一转动接头组件(4)与第二转动接头组件(10)的结构相同;
所述上板组件(1)包括上弧形板(11),所述上弧形板(11)的内侧的顶端开设有凸起槽(12),且上弧形板(11)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上平板(19),所述上弧形板(11)的顶端的两侧均贯穿设置有压力传感器(18),所述上平板(19)的顶端的中部嵌入设置有显示面板(15),且上平板(19)的顶端靠近显示面板(15)的后侧设置有电池槽(16),所述上平板(19)的外侧的一端均设置有一组上耳轴(17),所述电池槽(16)的内部设置有蓄电池,所述显示面板(15)的内部设置有单片机,所述压力传感器(18)和显示面板(15)均与电池槽(16)电性连接;
所述下板组件(7)包括下弧形板(71),所述下弧形板(71)的两端均固定连接下平板(72),所述下平板(72)外侧的一端均设置有一组下耳轴(73);
所述上板卡接杆组件(2)包括第一卡接杆(21)以及位于第一卡接杆(21)后侧的第二卡接杆(22),所述第一卡接杆(21)和第二卡接杆(22)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卡钩(23),且第一卡接杆(21)和第二卡接杆(22)的连接处贯穿设置有第一螺杆(24);
所述下板第一连接杆组件(5)包括第一连接杆(51)以及位于第一连接杆(51)后侧的第二连接杆(52),所述第一连接杆(51)和第二连接杆(52)的一端均开设有转动孔(53),且第一连接杆(51)和第二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春光
申请(专利权)人:南通大学附属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