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过屈过伸位模具
本专利技术属于医学检查设备
,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过屈过伸位模具。
技术介绍
在通过CT机等设备对患者进行身体检查时,有时会需要患者向前低头和向后仰头,形成颈椎的过屈过伸位。但是这些姿势对一些患者来说难度较大,一方面有时患者因不适感,难以达到过屈位或过伸位,另一方面一旦检查时间稍长,就难以坚持,既使得检查过程延长,增加患者的不适感,更会造成患者的颈部颤动或抖动,使得最终成像上因产生运动尾影而模糊不清,影响检查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过屈过伸位模具,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患者自身向前低头和向后仰头形成颈椎的过屈过伸位难度较大的技术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过屈过伸位模具,包括支座、三个支撑杆和紧固机构,支座下部用于与检查床固定连接,上部设有用于容纳颈椎的容纳槽;三个支撑杆互相平行设置在容纳槽内,且分别与支座竖向滑动连接;紧固机构设在支座上,用于分别将三个支撑杆紧固在支座的预设位置、以形成颈椎的过屈位或过伸位。在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过屈过伸位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n支座(10),下部用于与检查床固定连接,上部设有用于容纳颈椎的容纳槽(11);/n三个支撑杆(20),互相平行设置在所述容纳槽(11)内,且分别与所述支座(10)竖向滑动连接;以及/n紧固机构(30),设在所述支座(10)上,用于分别将三个所述支撑杆(20)紧固在所述支座(10)的预设位置、以形成颈椎的过屈位或过伸位。/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过屈过伸位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
支座(10),下部用于与检查床固定连接,上部设有用于容纳颈椎的容纳槽(11);
三个支撑杆(20),互相平行设置在所述容纳槽(11)内,且分别与所述支座(10)竖向滑动连接;以及
紧固机构(30),设在所述支座(10)上,用于分别将三个所述支撑杆(20)紧固在所述支座(10)的预设位置、以形成颈椎的过屈位或过伸位。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过屈过伸位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支座(10)上部设有两个相互平行侧板(12),两个所述侧板(12)形成所述容纳槽(11),三个所述支撑杆(20)均与所述侧板(12)垂直,所述侧板(12)上设有分别与三个所述支撑杆(20)的端部对应设置的滑槽(13),三个所述支撑杆(20)分别通过所述滑槽(13)与所述侧板(12)滑动连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过屈过伸位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滑槽(13)外侧沿所述滑槽(13)轴向设置的齿条(14),三个所述支撑杆(20)的端部均设有外螺纹,所述紧固机构(30)包括限位垫片(31)和紧固螺母(32),所述限位垫片(31)套设在所述支撑杆(20)端部,且设有与所述齿条(14)配合的齿牙,所述紧固螺母(32)与所述外螺纹配合,以将所述限位垫片(31)压紧在所述齿条(14)上。
4.如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过屈过伸位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过屈过伸位模具还包括:
驱动机构(50),设在所述支座(10)上,且分别与三个所述支撑杆(20)连接,用于驱动三个所述支撑杆(20)滑动。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过屈过伸位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50)包括:
三组凸轮组件(51),均与所述支座(10)转动连接,且分别设在三个所述支撑杆(20)下方,用于与所述支撑杆(20)抵接、以带动所述支撑杆(20)滑动;
动力组件(52),用于提供驱动力;
传动组件(53),分别与三组凸轮组件(51)和动力组件(52)连接,用于传动所述动力组件(52)的驱动力、并带动三组凸轮组件(51)同步转动;以及
弹性组件(54),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磊,杨存,高国栋,高丽娟,韩学芳,李亮,宋登浩,宗会迁,
申请(专利权)人: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北;1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