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心胸外科患者术后活动安全助行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外科医疗复健领域,尤其是涉及到一种心胸外科患者术后活动安全助行装置。
技术介绍
心胸外科手术多集中在神经分布较密集的胸部,故术后疼痛较为剧烈,为了减少心胸外科患者的术后疼痛,就需要在术后活动的护理措施上作出改进,以最大化地减少患者康复所用的时间,特别是针对患者的手术部位需要对其重点防护,避免遭受碰撞与拉扯,患者在术后活动的过程中很容易因为骨骼以及肌肉组织还未恢复痊愈的原因产生骨骼肌肉支撑力不足而摔倒,一旦胸前部位在落地时与地面或是旁边的障碍物发生直接接触,其产生的冲击力直接作用在骨骼与皮肤组织上会造成肌体下陷,即使是轻微的碰撞都可能导致肌体撕裂造成大出血现象,基于以上前提,本案研发了一种心胸外科患者术后活动安全助行装置以解决这个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心胸外科患者术后活动安全助行装置,其结构包括:装置主体、肩带、脖颈保护机构、上胸保护囊包、腰带、倾倒触发机构、起立辅助机构、腹部软包,所述装置主体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心胸外科患者术后活动安全助行装置,其结构包括:装置主体(1)、肩带(2)、脖颈保护机构(3)、上胸保护囊包(4)、腰带(5)、倾倒触发机构(6)、起立辅助机构(7)、腹部软包(8),其特征在于:/n所述装置主体(1)连接肩带(2),肩带(2)设有脖颈保护机构(3)并与其相连,上胸保护囊包(4)位于装置主体(1)正面上方位置,装置主体(1)侧边设有腰带(5),腰带(5)连接倾倒触发机构(6)与起立辅助机构(7),腹部软包(8)设于装置主体(1)正面下方位置。/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心胸外科患者术后活动安全助行装置,其结构包括:装置主体(1)、肩带(2)、脖颈保护机构(3)、上胸保护囊包(4)、腰带(5)、倾倒触发机构(6)、起立辅助机构(7)、腹部软包(8),其特征在于:
所述装置主体(1)连接肩带(2),肩带(2)设有脖颈保护机构(3)并与其相连,上胸保护囊包(4)位于装置主体(1)正面上方位置,装置主体(1)侧边设有腰带(5),腰带(5)连接倾倒触发机构(6)与起立辅助机构(7),腹部软包(8)设于装置主体(1)正面下方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心胸外科患者术后活动安全助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脖颈保护机构(3)由升降拉杆(10)、下颌托(11)、调整杆(12)、连接带(13)、支板(14)组成,所述升降拉杆(10)顶部位置之间设有下颌托(11),调整杆(12)两端分别连接升降拉杆(10)与连接带(13),支板(14)一端与调整杆(12)相连。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心胸外科患者术后活动安全助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胸保护囊包(4)由气囊膜层(17)、气瓶(18)、撞针(...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