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抗菌除臭鞋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822078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17 22:4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抗菌除臭鞋,鞋表面为牛皮面层,牛皮面层上设有若干喇叭状吸风口,鞋内面由多孔海绵层、超细碳纤维层和柔肤层组成,柔肤层由蛋白粘胶纤维细线、柔丝纤维细线、超细活性炭纤维细线和牛奶纤维细线相互编织而成,位于鞋面鞋头处的鞋表面与鞋内面之间还连接有一缓冲装置,缓冲装置包括橡胶片、橡胶凸楞和橡胶支柱,橡胶片沿其长度方向上设置有等间隔分布的若干个橡胶凸楞,橡胶凸楞的顶部连接在鞋表面的下表面上,橡胶凸楞的底部连接在钢包头的上表面上,橡胶凸楞的内部均布有多个橡胶支柱,橡胶片上开设有多个与喇叭状吸风口彼此错开的斜通孔,钢包头上设置有若干个透气孔。

An antibacterial and deodorizing sho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抗菌除臭鞋
本技术涉及一种抗菌除臭鞋。
技术介绍
劳保鞋是一种对足部有安全防护作用的鞋。它的种类有很多,如保护足趾、防刺穿、绝缘、耐酸碱等。劳保鞋的选用应根据工作环境的危害性质和危害程度而定。现有的劳保鞋的鞋面大都是由皮革制成的,皮革上没有开设透气孔,致使其透气性差,容易使脚部滋生细菌,影响了人的身体健康;此外,劳保鞋的鞋面也没有减震性,致使当受到外部的冲击力时,脚部易受伤。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抗菌除臭鞋。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抗菌除臭鞋,包括鞋面、设于鞋面下方的鞋底和鞋垫,所述鞋面鞋头处设有钢包头,所述鞋垫设置在鞋底的上表面,所述鞋面包括鞋表面、设于鞋表面内侧的鞋内面,所述鞋表面为牛皮面层,所述牛皮面层上开设有若干喇叭状吸风口,且该喇叭状吸风口的小圆朝向鞋内,所述鞋内面由多孔海绵层、超细碳纤维层和柔肤层组成,所述柔肤层由蛋白粘胶纤维细线、柔丝纤维细线、超细活性炭纤维细线和牛奶纤维细线相互编织而成,位于所述鞋面鞋头处的鞋表面与鞋内面之间还连接有一缓冲装置,所述缓冲装置包括橡胶片、橡胶凸楞和橡胶支柱,所述橡胶片沿其长度方向上设置有等间隔分布的若干个橡胶凸楞,每一所述橡胶凸楞均由鞋面鞋头处的左侧延伸至鞋面鞋头处的右侧,所述橡胶凸楞的顶部连接在鞋表面的下表面上,每一所述橡胶凸楞的底部连接在钢包头的上表面上,所述橡胶凸楞的内部均布有多个橡胶支柱,所述橡胶片上开设有多个与喇叭状吸风口彼此错开的斜通孔,所述钢包头上设置有若干个透气孔。>进一步的,所述橡胶凸楞的纵向截面呈圆环状。进一步的,所述橡胶支柱与橡胶凸楞一体成型。进一步的,所述鞋垫由上往下依次包括提花面料、吸湿层、抗菌层和防滑层,所述提花面料的上表面上设置有若干个弧形凸起,所述弧形凸起内填充有记忆海绵,所述提花面料为抗菌防螨织棉布料,所述吸湿层为无纺布层,所述抗菌层为麻赛尔纤维层,所述防滑层为棉丝交叉纺织层。由上述对本技术结构的描述可知,和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优点:1、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抗菌除臭鞋,通过在鞋面鞋头处的鞋表面与鞋内面之间还连接有一缓冲装置,且该缓冲装置由橡胶片、橡胶凸楞和橡胶支柱等相结合构成,即当鞋子受到冲击力时,鞋表面将受到的冲击力传递给橡胶凸楞,橡胶凸楞在冲击力的作用下向下运动,紧接着,弹簧被压缩,同时冲击力在弹簧发生形变的过程中减小,进而将冲击力传递给钢包头,冲击力在钢包头的传递下作用于鞋底上,最终通过鞋底将冲击力传递给地面,从而使得该鞋子具有较好的减震性能。2、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抗菌除臭鞋,鞋内面由多孔海绵层、超细碳纤维层和柔肤层组成,柔肤层由蛋白粘胶纤维细线、柔丝纤维细线、超细活性炭纤维细线和牛奶纤维细线相互编织而成,即牛奶纤维具有真丝般的光泽和羊绒般的手染,导湿透气,亲肤性能好;牛奶纤维和超细活性碳纤维具有天然抑菌功能,能够有效抑制细菌的生长,使得与肌肤相接触的亲肤层更加的舒适,使用效果好;超细碳纤维层,具有超强的吸附能力和抑菌能力,能够将臭气进行吸附过滤,有效的除去臭气,并能够抑制细菌的增长,起到良好的抗菌除臭效果。3、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抗菌除臭鞋,鞋垫由上往下依次包括提花面料、吸湿层、抗菌层和防滑层,即提花面料为抗菌防螨织棉布料,且提花面料的上表面上设置由提花面料组成的若干个弧形凸起,弧形凸起的内部为记忆棉填充,具有抗菌功能与防霉除臭功能,弧形凸起有助于对足部的按摩;无纺布层具有很好的防潮、透气性能,麻赛尔纤维层能够有效的抑制细菌的滋生,棉丝交叉纺织层能够吸汗、防滑和方臭脚,具有很好的防滑性能。附图说明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为本技术一种抗菌除臭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A处的放大图;图3为本技术一种抗菌除臭鞋的鞋垫的示意图。图中:1.鞋面2.鞋底3.鞋垫31.提花面料31a.弧形凸起32.吸湿层33.抗菌层34.防滑层4.钢包头4a.透气孔5.牛皮面层61.多孔海绵层62.超细炭纤维层63.柔肤层71.橡胶片71a.斜通孔72.橡胶凸楞73.橡胶支柱。具体实施方式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通过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实施例参考图1、图2和图3,一种抗菌除臭鞋,包括鞋面1、设于鞋面下方的鞋底2和鞋垫3,鞋面鞋头处设有钢包头4,鞋垫3设置在鞋底2的上表面,鞋面包括鞋表面、设于鞋表面内侧的鞋内面,所述鞋表面为牛皮面层5,牛皮面层5上开设有若干喇叭状吸风口5a,且该喇叭状吸风口5a的小圆朝向鞋内,鞋内面由多孔海绵层61、超细碳纤维层62和柔肤层63组成,柔肤层63由蛋白粘胶纤维细线、柔丝纤维细线、超细活性炭纤维细线和牛奶纤维细线相互编织而成,位于鞋面鞋头处的鞋表面与鞋内面之间还连接有一缓冲装置,缓冲装置包括橡胶片71、橡胶凸楞72和橡胶支柱73,橡胶片71沿其长度方向上设置有等间隔分布的若干个橡胶凸楞72,每一橡胶凸楞72均由鞋面鞋头处的左侧延伸至鞋面鞋头处的右侧,橡胶凸楞72的顶部连接在鞋表面的下表面上,每一橡胶凸楞72的底部连接在钢包头4的上表面上,橡胶凸楞72的内部均布有多个橡胶支柱73,橡胶片71上开设有多个与喇叭状吸风口彼此错开的斜通孔71a,钢包头4上设置有若干个透气孔4a,橡胶凸楞72的纵向截面呈圆环状,橡胶支柱73与橡胶凸楞72一体成型,鞋垫3由上往下依次包括提花面料31、吸湿层32、抗菌层33和防滑层34,提花面料31的上表面上设置有若干个弧形凸起31a,弧形凸起31a内填充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抗菌除臭鞋,包括鞋面(1)、设于鞋面下方的鞋底(2)和鞋垫(3),所述鞋面鞋头处设有钢包头(4),所述鞋垫(3)设置在鞋底(2)的上表面,其特征在于:所述鞋面包括鞋表面、设于鞋表面内侧的鞋内面,所述鞋表面为牛皮面层(5),所述牛皮面层(5)上开设有若干喇叭状吸风口(5a),且该喇叭状吸风口(5a)的小圆朝向鞋内,所述鞋内面由多孔海绵层(61)、超细碳纤维层(62)和柔肤层(63)组成,所述柔肤层(63)由蛋白粘胶纤维细线、柔丝纤维细线、超细活性炭纤维细线和牛奶纤维细线相互编织而成,位于所述鞋面鞋头处的鞋表面与鞋内面之间还连接有一缓冲装置,所述缓冲装置包括橡胶片(71)、橡胶凸楞(72)和橡胶支柱(73),所述橡胶片(71)沿其长度方向上设置有等间隔分布的若干个橡胶凸楞(72),每一所述橡胶凸楞(72)均由鞋面鞋头处的左侧延伸至鞋面鞋头处的右侧,所述橡胶凸楞(72)的顶部连接在鞋表面的下表面上,每一所述橡胶凸楞(72)的底部连接在钢包头(4)的上表面上,所述橡胶凸楞(72)的内部均布有多个橡胶支柱(73),所述橡胶片(71)上开设有多个与喇叭状吸风口彼此错开的斜通孔(71a),所述钢包头(4)上设置有若干个透气孔(4a)。/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抗菌除臭鞋,包括鞋面(1)、设于鞋面下方的鞋底(2)和鞋垫(3),所述鞋面鞋头处设有钢包头(4),所述鞋垫(3)设置在鞋底(2)的上表面,其特征在于:所述鞋面包括鞋表面、设于鞋表面内侧的鞋内面,所述鞋表面为牛皮面层(5),所述牛皮面层(5)上开设有若干喇叭状吸风口(5a),且该喇叭状吸风口(5a)的小圆朝向鞋内,所述鞋内面由多孔海绵层(61)、超细碳纤维层(62)和柔肤层(63)组成,所述柔肤层(63)由蛋白粘胶纤维细线、柔丝纤维细线、超细活性炭纤维细线和牛奶纤维细线相互编织而成,位于所述鞋面鞋头处的鞋表面与鞋内面之间还连接有一缓冲装置,所述缓冲装置包括橡胶片(71)、橡胶凸楞(72)和橡胶支柱(73),所述橡胶片(71)沿其长度方向上设置有等间隔分布的若干个橡胶凸楞(72),每一所述橡胶凸楞(72)均由鞋面鞋头处的左侧延伸至鞋面鞋头处的右侧,所述橡胶凸楞(72)的顶部连接在鞋表面的下表面上,每一所述橡胶凸楞(72)的底部连接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伟坤
申请(专利权)人:派顿中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