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转移支路阀模块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818576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16 11:1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转移支路阀模块结构,包括:多级转移支路单元、分布式供能单元、阀模块框架及阀模块母排,其中,多级转移支路单元通过阀模块母排串联并安装在阀模块框架上;分布式供能单元安装在阀模块框架的一侧,用于为多级转移支路单元提供电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将电力电子器件压装单元设计为紧凑化的小型压装单元并以子单元的形式集成布置,使生产维护工作更容易,同时在转移支路阀模块内部集成了分布式供能系统,可以有效地提高阀模块的可维护性,大大减少了阀塔搭建的工作量,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的转移支路阀模块可应用于混合式高压直流断路器转移支路或其他要求实现双向超快速大电流分断的设备和场合。

A module structure of transfer branch valv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转移支路阀模块结构
本技术涉及直流输电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转移支路阀模块结构。
技术介绍
断路器是柔性直流输电系统中分断短路电流的核心部件,其由转移支路、主支路和能量吸收支路共3条支路并联组成。其中转移支路是断路器的关键组成部分,在断路器动作过程中由转移支路转移并关断故障电流。在现有技术中,断路器转移支路阀模块中包含较多数量电力电子器件,并且其电气连接复杂,给维护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同时现有的分布式供能系统设置于转移支路阀模块的外部,增大了阀塔搭建的工作量。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转移支路阀模块不易维护,阀塔安装的工作量大的缺陷,从而提供一种转移支路阀模块结构。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转移支路阀模块结构,包括:多级转移支路单元、分布式供能单元、阀模块框架及阀模块母排,其中,多级转移支路单元通过阀模块母排串联并安装在阀模块框架上;分布式供能单元安装在阀模块框架的一侧,用于为多级转移支路单元提供电能。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转移支路阀模块结构,所述多级转移支路单元包括:转移支路单元框架、电力电子开关组件、控制保护板卡及板卡供能磁环,其中电力电子开关组件、控制保护板卡及板卡供能磁环安装在转移支路单元框架上。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转移支路阀模块结构,所述阀模块框架包括:阀模块供能系统框架、第一阀模块框架主体及第二阀模块框架主体,其中,阀模块供能系统框架和第一阀模块框架主体或第二阀模块框架主体之间通过绝缘梁连接,第一阀模块框架主体和第二阀模块框架主体之间通过防震组件连接。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转移支路阀模块结构,所述防震组件包括:阻尼隔振器。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转移支路阀模块结构,所述阀模块母排包括:多个转移支路单元母排及两个铝梁;其中,多个转移支路单元母排用于多级转移支路单元间的连接;铝梁为转移支路阀的进出线,用于电气连接多个转移支路阀。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转移支路阀模块结构,所述电力电子开关组件包括:IGBT压装单元、二极管压装单元及电容,其中二极管压装单元和电容之间、二极管压装单元和IGBT压装单元之间均通过层叠母排连接。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转移支路阀模块结构,所述分布式供能单元包括:分布式变压器电抗器组件及供能电缆。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转移支路阀模块结构,各转移支路单元内部在近阀塔外侧均设置有检修平台。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转移支路阀模块结构,根据器件维护频率由大到小排序和二极管压装单元靠近转移支路阀侧两个因素,将所述多级转移支路单元中的电力电子开关组件、控制保护板卡及板卡供能磁环的设置顺序,由内向外依次安装在转移支路单元框架上。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转移支路阀模块结构,IGBT压装单元的金手指朝向控制保护板卡侧安装。本技术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1.本技术提供的转移支路阀模块结构,将电力电子器件压装单元设计为紧凑化的小型压装单元并以子单元的形式集成布置,使生产维护工作更容易,同时在转移支路阀模块内部集成了分布式供能系统,可以有效地提高阀模块的可维护性并减少阀塔搭建的工作量。2.本技术提供的转移支路阀模块结构,将铝质支撑梁作为阀模块主进出线,铝质支撑梁同时承担结构支撑和电气连接的功能,可以有效降低阀模块重量,并能够减少母排零件数量,简化阀模块间电气连接结构。3.本技术提供的转移支路阀模块结构,将转移支路阀模块框架主体分为两部分,中间通过隔振装置连接,提高了断路器阀塔的抗震性能和转移支路阀模块的可靠性。4.本技术提供的转移支路阀模块结构,在转移支路阀模块内部设置了检修平台,为维护人员及维护工作所需的物料、工具提供了可靠安全的落脚点和放置点,同时大大减少阀塔安装工作中的劳动量。5.本技术提供的转移支路阀模块结构,合理有效的布置转移支路阀中的元器件,使维护频率高的零件和检修平台的距离更近,可以使维护工作的安排更为合理。6.本技术提供的转移支路阀模块结构,将二极管压装单元靠近阀塔内侧布置,可以有效降低整个转移支路回路电感。7.多个转移支路阀模块多层布置串联连接,可以满足不同电压等级的电流分断需求。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转移支路阀模块结构的一个示例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转移支路阀模块结构的一个具体示例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转移支路单元的一个示例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转移支路单元的一个具体示例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阀模块框架的一个示例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阀模块框架的一个具体示例的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阀模块母排的一个具体示例的示意图;图8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转移支路单元的拓扑结构图;图9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供电单元的一个具体示例的示意图。附图标记:1-多级转移支路单元;2-分布式供能单元;3-阀模块框架;4-阀模块母排;11-转移支路单元框架;12-电力电子开关组件;13-控制保护板卡;14-板卡供能磁环;15-检修平台;21-分布式变压器电抗器组件;22-供能电缆;31-阀模块供能系统框架;32-第一阀模块框架主体;33-第二阀模块框架主体;34-阻尼隔振器;41-转移支路单元母排;42-转移支路单元铝梁;121-IGBT压装单元;122-二极管压装单元;123-电容;124-层叠母排;125-电容串联电阻;126-电容并联电阻;311-阀模块供能系统框架铝梁;312-阀模块供能系统框架绝缘梁;321-第一阀模块框架主体第一铝梁;322-第一阀模块框架主体第二铝梁;323-第一阀模块框架主体绝缘梁;331-第二阀模块框架主体第一铝梁;332-第二阀模块框架主体第二铝梁;333-第二阀模块框架主体绝缘梁。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转移支路阀模块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多级转移支路单元、分布式供能单元、阀模块框架及阀模块母排,其中,/n多级转移支路单元通过阀模块母排串联并安装在阀模块框架上;/n分布式供能单元安装在阀模块框架的一侧,用于为多级转移支路单元提供电能。/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转移支路阀模块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多级转移支路单元、分布式供能单元、阀模块框架及阀模块母排,其中,
多级转移支路单元通过阀模块母排串联并安装在阀模块框架上;
分布式供能单元安装在阀模块框架的一侧,用于为多级转移支路单元提供电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移支路阀模块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多级转移支路单元包括:转移支路单元框架、电力电子开关组件、控制保护板卡及板卡供能磁环,其中的电力电子开关组件、控制保护板卡及板卡供能磁环安装在转移支路单元框架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转移支路阀模块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阀模块框架包括:阀模块供能系统框架、第一阀模块框架主体及第二阀模块框架主体,其中,阀模块供能系统框架和第一阀模块框架主体或第二阀模块框架主体之间通过绝缘梁连接,第一阀模块框架主体和第二阀模块框架主体之间通过防震组件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转移支路阀模块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震组件包括:阻尼隔振器。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转移支路阀模块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阀模块母排包括:多个转移支路单...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晓龙王治翔高冲王成昊乔丽孙泽来欧阳文敏谢剑李云鹏
申请(专利权)人:全球能源互联网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