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缆敷设用无障碍穿管球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818307 阅读:5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16 10:0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电缆敷设技术领域的一种电缆敷设用无障碍穿管球,包括:电缆套;驱动杆,所述驱动杆的左端通过螺纹连接安装在所述电缆套的右端;工作杆,所述工作杆的左端通过螺纹连接安装在所述驱动杆的右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高了穿管的成功率,同时减少了单次穿管时间,提高工作效率,缩短了工期,电缆套安装在驱动杆上,驱动杆安装在工作杆上,电缆插接到第一安装槽内并通过紧固螺栓将电缆锁紧在第一安装槽内,将软管的一端插接在第二快速接头上,软管的另一端与气泵连接,通过气泵提供气压,通过气压驱动气缸伸缩,通过气缸和弹簧的配合带动顶球伸缩,将顶球伸到管道内,通过顶球的伸缩疏通管道。

Barrier free ball for cable layi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缆敷设用无障碍穿管球
本技术涉及电缆敷设
,具体为一种电缆敷设用无障碍穿管球。
技术介绍
电缆敷设是指沿经勘査的路由布放、安装电缆以形成电缆线路的过程。根据使用场合,可分为架空、地下(管道和直埋)、水底、墙壁和隧道等几种敷设方式。合理选择电缆的敷设方式对保证线路的传输质量、可靠性和施工维护等都是十分重要的。在电缆线路施工中,电缆敷设穿越公路、铁路或建筑物,采用顶管方式敷设电缆时,在穿电缆前首先要用顶管器穿过管路,确定管路畅通,利用穿管器将钢丝绳带入管道另一端,将钢丝绳与电缆连接牢固,然后牵引钢丝绳进行电缆敷设。所以顶管工程的好坏直接决定了电缆施工的难易度,受地压或其他因素影响。管路有时会出现压扁现象,以往使用的的玻璃纤维穿管器,前端较为细小,即使管路有压扁现象也能带着钢丝绳穿过管路,但是电缆较粗敷设时无法通过,造成电缆卡在管路里,进出不得。再有电缆需要利用原有埋设在地面下的电缆沟进行敷设时,原有电缆沟随着时间的推移,会产生淤泥、杂物、沟痕等障碍,使用穿管器带入钢丝绳时不宜通过,主要原因是玻璃纤维穿管器,前头较为细小,极易插入淤泥或卡住在电缆沟空隙内,使得穿线工作费时费力,周而复始进行多次穿线工作,拖延工期的进度。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缆敷设用无障碍穿管球,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管路有时会出现压扁现象,以往使用的的玻璃纤维穿管器,前端较为细小,即使管路有压扁现象也能带着钢丝绳穿过管路,但是电缆较粗敷设时无法通过,造成电缆卡在管路里,进出不得。再有电缆需要利用原有埋设在地面下的电缆沟进行敷设时,原有电缆沟随着时间的推移,会产生淤泥、杂物、沟痕等障碍,使用穿管器带入钢丝绳时不宜通过,主要原因是玻璃纤维穿管器,前头较为细小,极易插入淤泥或卡住在电缆沟空隙内,使得穿线工作费时费力,周而复始进行多次穿线工作,拖延工期的进度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缆敷设用无障碍穿管球,包括:电缆套;驱动杆,所述驱动杆的左端通过螺纹连接安装在所述电缆套的右端;工作杆,所述工作杆的左端通过螺纹连接安装在所述驱动杆的右端。优选的,所述电缆套包括:套体;螺纹槽,所述螺纹槽开设在所述套体的右侧端;第一安装槽,所述第一安装槽开设在所述套体的左侧端;四个紧固螺栓,四个所述紧固螺栓呈环形等角度安装在所述套体的外壁左侧,四个所述紧固螺栓的内侧端贯穿所述套体插接在所述第一安装槽内。优选的,所述驱动杆包括:第一杆体;第二安装槽,所述第二安装槽开设在所述第一杆体的右侧端;气缸,所述气缸通过螺栓安装在所述第二安装槽的内腔左侧壁中端;两个第一气槽,两个所述第一气槽开设在所述第二安装槽的内腔左侧壁上,两个所述第一气槽在所述气缸的上端,两个所述第一气槽分别贯穿所述第一杆体的顶部和底部;两个第一快速接头,两个所述第一快速接头均通过螺纹连接安装在两个所述第一气槽上,一个所述第一快速接头安装在一个所述第一气槽上,两个第一快速接头在第二安装槽的内腔;两个安装块,两个所述安装块分别焊接在所述第一杆体的顶部和底部;两个第二气槽,两个所述第二气槽开设在所述安装块上,两个所述第二气槽的一端在所述安装块的左侧,两个所述第二气槽的另一端在两个所述安装块的内侧,两个所述第二气槽与两个所述第一气槽相贯通;两个第二快速接头,两个所述第二快速接头均通过螺栓安装在两个所述第二气槽上,一个所述第二快速接头安装在一个第二气槽上,两个所述第二快速接头在所述安装块的左侧;第一螺纹柱,所述第一螺纹柱设在所述第一杆体的左侧端,所述第一螺纹柱与所述第一杆体为一体加工而成。优选的,所述工作杆包括:第二杆体;第三安装槽,所述第三安装槽开设在所述第二杆体的右侧;顶球,所述顶球安装在所述第三安装槽的内腔,所述顶球的右端贯穿第三安装槽在所述第二杆体的右侧;弹簧,所述弹簧安装在所述第三安装槽的内腔,所述弹簧套接在所述顶球的外壁上;第二螺纹柱,所述第二螺纹柱设置在所述第二杆体的左侧,所述第二螺纹柱与所述第二杆体为一体加工而成;插槽,所述插槽开设在所述第二螺纹柱的左侧中端,所述插槽与所述第三安装槽相贯通。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提高了穿管的成功率,同时减少了单次穿管时间,提高工作效率,缩短了工期,电缆套安装在驱动杆上,驱动杆安装在工作杆上,电缆插接到第一安装槽内并通过紧固螺栓将电缆锁紧在第一安装槽内,将软管的一端插接在第二快速接头上,软管的另一端与气泵连接,通过气泵提供气压,通过气压驱动气缸伸缩,通过气缸和弹簧的配合带动顶球伸缩,将顶球伸到管道内,通过顶球的伸缩疏通管道,有效的解决了传统的穿管器玻璃纤维穿管器,前头较为细小,极易插入淤泥或卡住在电缆沟空隙内,使得穿线工作费时费力,周而复始进行多次穿线工作,拖延工期的进度。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电缆套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驱动杆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工作杆结构示意图;图中:100电缆套、110套体、120螺纹槽、130第一安装槽、140紧固螺栓、200驱动杆、210第一杆体、220第二安装槽、230气缸、240第一气槽、250第一快速接头、260安装块、270第二气槽、280第二快速接头、290第一螺纹柱、300工作杆、310第二杆体、320第三安装槽、330顶球、340弹簧、350第二螺纹柱、360插槽。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本技术提供一种电缆敷设用无障碍穿管球,提高了穿管的成功率,同时减少了单次穿管时间,提高工作效率,缩短了工期,请参阅图1,包括电缆套100、驱动杆200和工作杆300;请参阅图1和图2,电缆套100用于固定电缆,电缆套100包括:套体110;螺纹槽120开设在套体110的右侧端;第一安装槽130开设在套体110的左侧端,将电缆插接在第一安装槽130;四个紧固螺栓140呈环形等角度安装在套体110的外壁左侧,四个紧固螺栓140的内侧端贯穿套体110插接在第一安装槽130内,通过四个紧固螺栓140将电缆固定在第一安装槽130内;请参阅图1和图3,驱动杆200的左端通过螺纹连接安装在电缆套100的右端,驱动杆200包括:第一杆体210;第二安装槽220开设在第一杆体210的右侧端,第二安装槽220的内腔侧壁右侧开设有内螺纹槽;气缸230通过螺栓安装在第二安装槽220的内腔左侧壁中端,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缆敷设用无障碍穿管球,其特征在于:包括:/n电缆套(100);/n驱动杆(200),所述驱动杆(200)的左端通过螺纹连接安装在所述电缆套(100)的右端;/n工作杆(300),所述工作杆(300)的左端通过螺纹连接安装在所述驱动杆(200)的右端。/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缆敷设用无障碍穿管球,其特征在于:包括:
电缆套(100);
驱动杆(200),所述驱动杆(200)的左端通过螺纹连接安装在所述电缆套(100)的右端;
工作杆(300),所述工作杆(300)的左端通过螺纹连接安装在所述驱动杆(200)的右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缆敷设用无障碍穿管球,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缆套(100)包括:
套体(110);
螺纹槽(120),所述螺纹槽(120)开设在所述套体(110)的右侧端;
第一安装槽(130),所述第一安装槽(130)开设在所述套体(110)的左侧端;
四个紧固螺栓(140),四个所述紧固螺栓(140)呈环形等角度安装在所述套体(110)的外壁左侧,四个所述紧固螺栓(140)的内侧端贯穿所述套体(110)插接在所述第一安装槽(130)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缆敷设用无障碍穿管球,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杆(200)包括:
第一杆体(210);
第二安装槽(220),所述第二安装槽(220)开设在所述第一杆体(210)的右侧端;
气缸(230),所述气缸(230)通过螺栓安装在所述第二安装槽(220)的内腔左侧壁中端;
两个第一气槽(240),两个所述第一气槽(240)开设在所述第二安装槽(220)的内腔左侧壁上,两个所述第一气槽(240)在所述气缸(230)的上端,两个所述第一气槽(240)分别贯穿所述第一杆体(210)的顶部和底部;
两个第一快速接头(250),两个所述第一快速接头(250)均通过螺纹连接安装在两个所述第一气槽(240)上,一个所述第一快速接头(250)安装在一个所述第一气槽(240)上,两个第一快速接头(250)在第二安装槽(220)的内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解秀鹏刘军波李先晓王为睿李世强梁显磊李宪王锡强刘海涛刘训新庄恒东范祖波陈石伟
申请(专利权)人:龙口矿业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