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王廷贵专利>正文

快速无烟秸杆反烧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81311 阅读:20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燃柴反烧灶、特别是一种民用快速无烟秸秆反烧灶,由灶体、灶体前侧向上的添柴道、灶体后侧向上的排烟道构成,该反烧灶能使燃料得到充分的燃烧,排烟热损失小,具有较高的热效率,克服了现有的燃柴正烧灶在打开添柴道的封闭门添柴和添柴道的封闭门关闭不严时,造成添柴道排烟和灶膛内燃烧火焰外冒、既污染空气又不安全、不适宜在室内使用的缺陷。(*该技术在200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技术涉及一种燃柴反烧灶、特别是一种民用快速无烟秸杆反烧灶。在现有技术中,民用燃柴灶均为正烧灶,一般由灶体和灶体后侧向上的排烟道构成,耐火材料构制的灶体构成设有上安锅口的灶堂,灶堂的下部设置灶箅、灶箅的下部设置灰池,灶堂前侧的灶体上开设向前的带封闭门的添柴道,灶体上向前的添柴道、灶体后侧向上的排烟道均与灶堂相通,这样的燃柴灶,灰池是开放的,燃烧所需的空气是由灰池经灶箅进入灶堂的,在灶堂内,位于灶箅与灶体后侧的排烟道间的燃料得到空气中的氧气才能燃烧,燃料的燃烧主要在灶堂的后部进行,不仅排烟热损失大,而且燃烧所生成的碳、不完全燃烧所生成的一氧化碳来不及充分地再燃烧就通过灶体后侧的排烟道排走了,热效率低,既污染环境又浪费能源;这样的燃柴灶,在打开添柴道的封闭门添柴和添柴道的封闭门关闭不严时,还造成添柴道排烟和灶堂内燃烧火焰外冒,既污染空气又不安全,不适宜在室内使用。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燃柴反烧灶、特别是一种民用快速无烟秸杆反烧灶。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燃柴反烧灶、特别是一种民用快速无烟秸杆反烧灶,它包括灶体、灶体前侧向上的添柴道、灶体后侧向上的排烟道,耐火材料构制的灶体构成设有上安锅口的灶堂,灶体前侧向上的添柴道、灶体后侧向上的排烟道均与灶堂相通,灶体前侧向上的添柴道截面积小于灶体后侧向上的排烟道的截面积。上述的灶堂下部可以设置灶箅、灶箅的下部设置便于清灰的密闭灰池;上述的灶堂下部或侧面也可以设置便于清灰的拉板。上述灶体可以是由灶壳体和抹制在其内的耐火层构成的;上述的灶体也可以是由灶壳体和置于其内的灶胆构成的。上述的灶壳体可以是钢制的。上述的灶胆可以是用耐高温材料烧焙的;上述的灶胆也可以是用耐火混凝土抹制的。上述的灶壳体与置于其内的灶胆之间设置填充保温材料的保温层。本技术所提供的燃柴反烧灶、特别是一种民用快速无烟秸杆反烧灶灶体前侧向上的添柴道口要低于灶体后侧向上的排烟道口或要低于加装烟筒延长了的排烟道口。本技术所提供的燃柴反烧灶、特别是一种民用快速无烟秸杆反烧灶,结构简单、造价低,燃烧所需空气是由灶体前侧向上的添柴道进入灶堂的,在灶堂的前部,燃料得到由灶体前侧向上的添柴道进入灶堂的空气中的氧气就开始燃烧,燃烧所生成的碳和不完全燃烧所生成的一氧化碳经过灶堂前部、灶堂后部内的充分再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才经过灶体后侧向上的排烟道排走的,与现有的燃柴正烧灶相比较排烟热损失小,由于燃料得到了充分地燃烧,热效率高,既节约了能源又减少了环境污染,还克服了现有的燃柴正烧灶在打开添柴道的封闭门添柴和添柴道的封闭门关闭不严时,造成添柴道排烟和灶堂内燃烧火焰外冒、既污染空气又不安全、不适宜在室内使用的缺陷。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及其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述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1所提供的民用快速无烟秸杆反烧灶的侧剖视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2所提供的民用快速无烟秸杆反烧灶的侧剖视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3所提供的民用快速无烟秸杆反烧灶的侧剖视图。参照附图1,本技术实施例1所提供的燃柴反烧灶、特别是民用快速无烟秸杆反烧灶,它包括灶体、灶体前侧斜向上的添柴道11、灶体后侧向上的排烟道3、用于安锅7的钢制安锅圈8,由钢制灶壳体4和抹制在其内的粘土耐火层5构成的灶体构成设有上安锅口的灶堂6,安锅圈8设置在灶堂上方的安锅口上,灶体前侧焊接的斜向上的由铁皮9和抹制在其内的粘土隔热层10构成的添柴道11、灶体后侧焊接的向上的由铁皮1和抹制在其内的粘土保护层2构成的排烟道3均与灶堂6相通,灶体前侧斜向上的添柴道11截面积小于灶体后侧向上的排烟道3的截面积,灶体前侧斜向上的添柴道11口低于灶体后侧向上的排烟道3口。参照附图2,本技术实施例2所提供的燃柴反烧灶、特别是民用快速无烟秸杆反烧灶,它包括灶体、灶体前侧斜向上的添柴道11、灶体后侧向上的排烟道3、用于安锅7的钢制安锅圈8,由钢制灶壳体4和置于其内的用耐火混凝土抹制的灶胆12及填充在灶壳体4与灶胆12间的粘土保温层16构成的灶体构成设有上安锅口的灶堂6,安锅圈8设置在灶堂上方的安锅口上,灶堂6下部设置灶箅13、灶箅13下部设置带封闭门15的密闭灰池14,灶箅13安放在灶胆12的底部设置的安放灶箅13的孔内,灶体前侧焊接斜向上的由铁皮9和抹制在其内的粘土隔热层10构成的添柴道11、灶体后侧焊接的向上的由铁皮1和抹制在其内的粘土保护层2构成的排烟道3均与灶堂6相通,灶体前侧斜向上的添柴道11截面积小于灶体后侧向上的排烟道3的截面积,灶体前侧斜向上的添柴道11口低于灶体后侧向上的排烟道3口。参照附图3,本技术实施例3所提供的燃柴反烧灶、特别是民用快速无烟秸杆反烧灶,它包括灶体、灶体前侧斜向上的添柴道11、灶体后侧向上的排烟道3、用于安锅7的钢制安锅圈8,由钢制灶壳体4和置于其内的耐火混凝土抹制的灶胆12及填充在灶壳体4与灶胆12间的粘土保温层16构成的灶体构成设有上安锅口的灶堂6,安锅圈8设置在灶堂上方的安锅口上,灶堂6下部设置便于清灰的钢制拉板17,拉板17插置在灶胆12底部设置的清灰口处,拉板17的下边有清灰道18,灶体前侧焊接斜向上的由铁皮9和抹制在其内的粘土隔热层10构成的添柴道11、灶体后侧焊接的向上的由铁皮1和抹制在其内的粘土保护层2构成的排烟道3均与灶堂6相通,灶体前侧斜向上的添柴道11截面积小于灶体后侧向上的排烟道3的截面积,灶体前侧斜向上的添柴道11口低于灶体后侧向上的排烟道3口。权利要求1.一种燃柴反烧灶,特别是一种快速无烟秸秆反烧灶,其特征在于它由灶体、灶体前侧向上的添柴道11、灶体后侧向上的排烟道3构成,耐火材料构制的灶体构成设有上安锅7口的灶堂6,灶体前侧向上的添柴道11、灶体后侧向上的排烟道3均与灶堂6相通,灶体前侧向上的添柴道11截面积小于灶体后侧向上的排烟道3的截面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快速无烟秸杆反烧灶,其特征在于灶体前侧向上的添柴道11口低于灶体后侧向上的排烟道3口。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快速无烟秸杆反烧灶,其特征在于灶堂6的下部设置灶箅13、灶箅13的下部设置便于清灰的密闭灰池14。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快速无烟秸杆反烧灶,其特征在于灶堂6的下部设置便于清灰的拉板17。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快速无烟秸杆反烧灶,其特征在于灶堂6的侧面设置便于清灰的拉板17。6.根据权利要求1、2、3、4或5所述的快速无烟秸杆反烧灶,其特征在于灶体是由灶壳体4和抹制在其内的耐火层5构成的。7.根据权利要求1、2、3、4或5所述的快速无烟秸杆反烧灶,其特征在于灶体是由灶壳体4和置于其内的灶胆12构成的。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快速无烟秸杆反烧灶,其特征在于灶壳体4和置于其内的灶胆12间设置填充保温材料的保温层16。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快速无烟秸杆反烧灶,其特征在于灶壳体4是钢制的,灶胆12是用耐高温材料烧焙的,保温层16是粘土,添柴道11是由焊接在灶体前侧斜向上的铁皮9和抹制在其内的粘土隔热层10构成的,排烟道3是由焊接在灶体后侧向上的铁皮1和抹制在其内的粘土保护层2构成的。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快速无烟秸杆反烧灶,其特征在于灶壳体4是钢制的,灶胆12是用耐火混凝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燃柴反烧灶,特别是一种快速无烟秸杆反烧灶,其特征在于:它由灶体、灶体前侧向上的添柴道11、灶体后侧向上的排烟道3构成,耐火材料构制的灶体构成设有上安锅7口的灶堂6,灶体前侧向上的添柴道11、灶体后侧向上的排烟道3均与灶堂6相通,灶体前侧向上的添柴道11截面积小于灶体后侧向上的排烟道3的截面积。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廷贵
申请(专利权)人:王廷贵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13[中国|河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