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顶框边框连接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811461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16 00:2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吸顶框边框连接件,包括用于插入第一边框型材条上第一插槽的第一插接臂和用于插入第二边框型材条上第二插槽的第二插接臂;第一插接臂的根部与第二插接臂连接,第一插接臂的头部外侧壁设有第一弹性扣,第一插接臂的头部插入第一边框型材条的第一插槽,并且,第一弹性扣卡入第一边框型材条侧壁的第一卡接孔;第二插接臂的根部与第一插接臂连接,第二插接臂的头部外侧壁设有第二弹性扣,第二插接臂的头部插入第二边框型材条的第二插槽,并且,第二弹性扣卡入第二边框型材条侧壁的第二卡接孔;第一插接臂和第二插接臂相互垂直。它的优点是第一边框型材条和第二边框型材条组装和拆卸方便,减少劳动强度;外表美观。

Ceiling frame frame connecto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吸顶框边框连接件
本技术涉及一种照明
,尤其是一种吸顶框边框连接件。
技术介绍
LED面板灯的结构主要包括边框、扩散板、导光板、灯珠、驱动电源和铝基板,它不仅照度均匀性好、光线柔和,还可以缓解用眼疲劳,因此得到广泛应用。传统的面板灯的边框在制作过程中常采用45°切角型材,拼接成。在连接两型材时,采用角码连接,角码为一直角的连接条,角码的两端分别开设有固接孔,通过螺钉穿过固接孔将角码两端分别连接至两型材上,以将两型材连接。由于角码两端分别与型材通过螺钉连接,组装和拆卸时浪费时间,组装和拆卸效率低;同时现有的面板灯框体中的角码以及螺钉头部外露,使得框体整体外观不美观,并且外露的螺钉更容易生锈。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吸顶框边框连接件。本技术的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吸顶框边框连接件,包括用于插入第一边框型材条上第一插槽的第一插接臂和用于插入第二边框型材条上第二插槽的第二插接臂;所述第一插接臂的根部与第二插接臂连接,所述第一插接臂的头部外侧壁设有第一弹性扣,第一插接臂的头部插入第一边框型材条的第一插槽,并且,第一弹性扣卡入第一边框型材条侧壁的第一卡接孔;第二插接臂的根部与第一插接臂连接,第二插接臂的头部外侧壁设有第二弹性扣,第二插接臂的头部插入第二边框型材条的第二插槽,并且,第二弹性扣卡入第二边框型材条侧壁的第二卡接孔;所述第一插接臂和第二插接臂相互垂直。一种优选方案是所述第一插接臂头部的宽度与第一边框型材条的第一插槽的宽度相匹配;第二插接臂的头部的宽度与第二边框型材条的第二插槽的宽度相匹配。一种优选方案是所述吸顶框边框连接件还包括转角件,所述转角件包括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所述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相互垂直,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的长度分别与第一边框型材条宽度相等,所述第一连接板与第一插接臂的根部外侧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板与第二插接臂的根部外侧壁固定连接。一种优选方案是所述第一插接臂的头部切除有第一开口槽,所述第一弹性扣位于第一开口槽内,所述第一弹性扣与第一插接臂为一体式结构;所述第二插接臂的头部切除有第二开口槽,所述第二弹性扣位于第二开口槽内,所述第二弹性扣与第二插接臂为一体式结构。一种优选方案是所述第一插接臂与第二插接臂连接处的内侧设有加强筋。综合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的有益效果:第一插接臂的头部插入第一边框型材条的第一插槽,并且,第一弹性扣卡入第一边框型材条侧壁的第一卡接孔,此时第一插接臂与第一边框型材条固定连接;同理,第二插接臂的头部插入第二边框型材条的第二插槽,并且,第二弹性扣卡入第二边框型材条侧壁的第二卡接孔,此时第二插接臂与第二边框型材条固定连接,第一边框型材条与第二边框型材条组装快速方便;当需要拆卸第一边框型材条与第二边框型材条时,按压第一弹性扣使得第一弹性扣脱离第一卡接孔,之后将第一插接臂拔出第一插槽;按压第二弹性扣使得第二弹性扣脱离第二卡接孔,之后将第二插接臂拔出第二插槽;由于第一插接臂插入第一插槽内,第二插接臂插入第二插槽内,第一插接臂和第二插接臂隐藏在第一边框型材条和第二边框型材条内,外表美观,无需螺钉固定。上述说明仅是本技术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技术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技术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局部立体图一;图2是本技术的局部立体图二;图3是本技术的局部立体图三;图4是本技术中第一插接臂和第二插接臂的立体图一;图5是本技术中第一插接臂和第二插接臂的立体图二。具体实施方式为阐述本技术的思想及目的,下面将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如图1至图5所示,一种吸顶框边框连接件,包括用于插入第一边框型材条30上第一插槽31的第一插接臂10和用于插入第二边框型材条40上第二插槽41的第二插接臂20;所述第一插接臂10的根部与第二插接臂20连接,第一插接臂10和第二插接臂20为一体式结构,第一插接臂10和第二插接臂20由塑胶材料制成。所述第一插接臂10的头部外侧壁设有第一弹性扣11,第一插接臂10的头部插入第一边框型材条30的第一插槽31,并且,第一弹性扣11卡入第一边框型材条30侧壁的第一卡接孔32;第二插接臂20的根部与第一插接臂10连接,第二插接臂20的头部外侧壁设有第二弹性扣21,第二插接臂20的头部插入第二边框型材条40的第二插槽41,并且,第二弹性扣21卡入第二边框型材条40侧壁的第二卡接孔(图中未标记);所述第一插接臂10和第二插接臂20相互垂直。如图1至图5所示,第一插接臂10的头部插入第一边框型材条30的第一插槽31,并且,第一弹性扣11卡入第一边框型材条30侧壁的第一卡接孔32,此时第一插接臂10与第一边框型材条30固定连接;同理,第二插接臂20的头部插入第二边框型材条40的第二插槽41,并且,第二弹性扣21卡入第二边框型材条40侧壁的第二卡接孔,此时第二插接臂20与第二边框型材条40固定连接,第一边框型材条30与第二边框型材条40组装快速方便;当需要拆卸第一边框型材条30与第二边框型材条40时,按压第一弹性扣11使得第一弹性扣11脱离第一卡接孔32,之后将第一插接臂10拔出第一插槽31;按压第二弹性扣21使得第二弹性扣21脱离第二卡接孔,之后将第二插接臂20拔出第二插槽41;由于第一插接臂10插入第一插槽31内,第二插接臂20插入第二插槽41内,第一插接臂10和第二插接臂20隐藏在第一边框型材条30和第二边框型材条40内,外表美观,无需螺钉固定。如图1至图5所示,所述第一插接臂10头部的宽度与第一边框型材条30的第一插槽31的宽度相匹配;第二插接臂20的头部的宽度与第二边框型材条40的第二插槽41的宽度相匹配。如图1至图5所示,所述吸顶框边框连接件还包括转角件50,所述转角件50包括第一连接板51和第二连接板52,所述第一连接板51和第二连接板52相互垂直,第一连接板51和第二连接板52的长度分别与第一边框型材条30宽度相等,所述第一连接板51与第一插接臂10的根部外侧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板52与第二插接臂20的根部外侧壁固定连接。如图1至图5所示,所述第一插接臂10的头部切除有第一开口槽12,所述第一弹性扣11位于第一开口槽12内,所述第一弹性扣11与第一插接臂10为一体式结构;所述第二插接臂20的头部切除有第二开口槽22,所述第二弹性扣21位于第二开口槽22内,所述第二弹性扣21与第二插接臂20为一体式结构。如图1至图5所示,所述第一插接臂10与第二插接臂20连接处的内侧设有加强筋23。以上是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视为本技术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吸顶框边框连接件,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插入第一边框型材条上第一插槽的第一插接臂和用于插入第二边框型材条上第二插槽的第二插接臂;所述第一插接臂的根部与第二插接臂连接,所述第一插接臂的头部外侧壁设有第一弹性扣,第一插接臂的头部插入第一边框型材条的第一插槽,并且,第一弹性扣卡入第一边框型材条侧壁的第一卡接孔;第二插接臂的根部与第一插接臂连接,第二插接臂的头部外侧壁设有第二弹性扣,第二插接臂的头部插入第二边框型材条的第二插槽,并且,第二弹性扣卡入第二边框型材条侧壁的第二卡接孔;所述第一插接臂和第二插接臂相互垂直。/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吸顶框边框连接件,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插入第一边框型材条上第一插槽的第一插接臂和用于插入第二边框型材条上第二插槽的第二插接臂;所述第一插接臂的根部与第二插接臂连接,所述第一插接臂的头部外侧壁设有第一弹性扣,第一插接臂的头部插入第一边框型材条的第一插槽,并且,第一弹性扣卡入第一边框型材条侧壁的第一卡接孔;第二插接臂的根部与第一插接臂连接,第二插接臂的头部外侧壁设有第二弹性扣,第二插接臂的头部插入第二边框型材条的第二插槽,并且,第二弹性扣卡入第二边框型材条侧壁的第二卡接孔;所述第一插接臂和第二插接臂相互垂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顶框边框连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插接臂头部的宽度与第一边框型材条的第一插槽的宽度相匹配;第二插接臂的头部的宽度与第二边框型材条的第二插槽的宽度相匹配。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娜聂武富李娟李重阳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盛世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