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碳酸盐岩油藏注水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808828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15 21:00
本申请涉及一种碳酸盐岩油藏注水结构,包括设置在工作站内的储水罐及原油处理系统,原油处理系统的进油管路与来自采油井的集输管道连通,在集输管道内穿插注水管道,注水管道出水端顺集输管道进入采油井并通至采油井的注水道内,注水管道的进水端由集输管道侧壁穿出,与一注水泵的出水口连通,穿出部位做密封处理;注水泵的进水口与所述设置在工作站内的储水罐出水口连通。本申请根据碳酸盐岩油藏临时注水的特点,通过利用闲置的单井原油集输管道,内穿插承压非金属管和站内配套工艺流程改造,单井集输管道兼具输送原油和反向输水的功能,管道建设费用降低,延长了管道的使用寿命,实现了密闭注水,井下管柱腐蚀速率得到有效控制。

A water injection structure of carbonate reservoi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碳酸盐岩油藏注水结构
本申请涉及油藏注水替油开发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碳酸盐岩油藏注水结构。
技术介绍
油田集输技术和油田集输的建设,是据不同油田的地质特点和原油性质,不同的地理气候环境,以及油田开发进程的变化而选变化的。石油和天然气由油井流到地面以后,又如何把它们从一口口油井上集中起来,并把油和气分离开来,再经初步加工成为合格的原油和天然气分别储存起来或者输送到炼油厂,这就是通常称之为“油田集输技术”和“油田地面建设工程”。注水开发是油田最常用的二次采油手段,已成为国内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进一步提高采收率的主导技术。碳酸盐岩油藏部分单井注水具有注水周期短、注水井分散的特点,为满足注水生产,通常采用临时铺设油管至注水井井场的方式,但临时管线在井口缓冲罐处存在曝氧,使溶解氧含量增加的现象,使得井下管柱腐蚀风险增加;另外,临时管线频繁建设和拆卸,建设和运行成本高。同时,在注水过程中,单井原油集输管道处于闲置状态。
技术实现思路
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根据碳酸盐岩油藏临时注水的特点,通过利用闲置的单井原油集输管道,内穿插承压非金属管和站内配套工艺流程改造,实现单井集输管道输送原油和反向输水,达到密闭注水和降本增效的一种碳酸盐岩油藏注水结构。本申请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碳酸盐岩油藏注水结构包括设置在工作站内的储水罐及原油处理系统,原油处理系统的进油管路与来自采油井的集输管道连通,在集输管道内穿插注水管道,注水管道出水端顺集输管道进入采油井并通至采油井的注水道内,注水管道的进水端由集输管道侧壁穿出,与一注水泵的出水口连通,穿出部位做密封处理;注水泵的进水口与所述设置在工作站内的储水罐出水口连通。在注水泵与集输管道之间的注水管道上装设有水流量控制阀,用以控制注水压力及流量。原油处理系统的进油管路与集输管道连通部位处安装油流量控制阀,控制原油采出流量。由于实行上述技术方案,本申请根据碳酸盐岩油藏临时注水的特点,通过利用闲置的单井原油集输管道,内穿插承压非金属管和站内配套工艺流程改造,单井集输管道兼具输送原油和反向输水的功能,管道建设费用降低50%,延长了管道的使用寿命,实现了密闭注水,井下管柱腐蚀速率得到有效控制,为高效、经济开发提供了有力保障。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由以下的附图和实施例给出:图1是一种碳酸盐岩油藏注水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例:1、采油井,2、密封接头,3、集输管道,4、注水管道,5、水流量控制阀,6、注水泵,7、储水罐,8、原油处理系统,9、油流量控制阀。具体实施方式本申请不受下述实施例的限制,可根据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与实际情况来确定具体的实施方式。实施例:一种碳酸盐岩油藏注水结构包括设置在工作站内的储水罐7及原油处理系统8,原油处理系统8的进油管路与来自采油井1的集输管道3连通,在集输管道3内穿插注水管道4,注水管道4出水端顺集输管道3进入采油井1并通至采油井1的注水道内,注水管道4的进水端由集输管道3侧壁穿出,与一注水泵6的出水口连通,穿出部位做密封处理;注水泵6的进水口与所述设置在工作站内的储水罐7出水口连通。所述注水管道4为承压非金属管,其具有较强的抗腐蚀性,又能保障高压注水的运行压力要求。在注水泵6与集输管道3之间的注水管道4上装设有水流量控制阀5,用以控制注水压力及流量。原油处理系统8的进油管路与集输管道3连通部位处安装油流量控制阀9,控制原油采出流量。所述原油处理系统8为现有技术,其包括两相分离器、沉降罐、脱水泵、脱硫塔等设备,并包括原油脱水、天然气净化、原油稳定、轻烃回收等工艺流程,非本申请专利技术点,具体工作流程不做详细描述。一种碳酸盐岩油藏注水结构的应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在在集输管道3内穿插注水管道4,注水管道4出水端顺集输管道3进入采油井1并通至采油井1的注水道内,注水管道4的进水端由集输管道3侧壁穿出,与一水泵6的出水口连通,穿出部位做密封处理;步骤二、当采油井1地层压力不足需要注水时,打开站内储水罐7的排水口,启动注水泵6通过集输管道3内的注水管道4将储水罐7排出水增压泵向采油井1内,实现密闭注水;步骤三、在步骤二中,降低集输管道3内原油排出量,直至采油井1地层压力足够厚,恢复原原油排出量。以上技术特征构成了本申请的最佳实施例,其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和最佳实施效果。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碳酸盐岩油藏注水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在工作站内的储水罐及原油处理系统,原油处理系统的进油管路与来自采油井的集输管道连通,在集输管道内穿插注水管道,注水管道出水端顺集输管道进入采油井并通至采油井的注水道内,注水管道的进水端由集输管道侧壁穿出,与一注水泵的出水口连通,穿出部位做密封处理;注水泵的进水口与所述设置在工作站内的储水罐出水口连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碳酸盐岩油藏注水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在工作站内的储水罐及原油处理系统,原油处理系统的进油管路与来自采油井的集输管道连通,在集输管道内穿插注水管道,注水管道出水端顺集输管道进入采油井并通至采油井的注水道内,注水管道的进水端由集输管道侧壁穿出,与一注水泵的出水口连通,穿出部位做密封处理;注水泵的进水口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中云赵海洋石鑫叶帆曾文广郭玉洁张志宏刘冬梅梁根生张江江许艳艳甄建伟石锐唐海飞唐照星应海玲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