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下密封筒修复工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808802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15 20:5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井下密封筒修复工具,涉及油田设备的技术领域,包括中心管;密封组件,至少两组、套设于中心管外且分别位于液胶修复组件的两侧;密封组件在外力作用下其最大外径能够变大,以密封中心管与密封筒内密封面之间的环空空间;以及液胶修复组件,套设于中心管外,其内部设置有环形腔,环形腔内设置有第一活塞,位于第一活塞一侧的第一腔体通过第一通孔与中心管的内部连通,位于第一活塞另一侧的第二腔体通过出料口与所述环空空间连通,出料口设置有受压开启的封堵件。达到了修井成本小的技术效果。

Repair tool for downhole sealing cylind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井下密封筒修复工具
本技术涉及油田设备
,具体而言,涉及井下密封筒修复工具。
技术介绍
随着油田开发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对于生产和注水时多年的老井,井下密封筒因起下管柱等原因损伤较大无法与密封杆配合密封。开采和注水时需要分层开采和分层注水,为达到精细化生产和注水,需要将油层之间和油套之间隔离。对于新井来说,外部防砂管柱上的密封筒内密封面完整无损伤,密封杆密封可靠,但对于已经生产或注水几年的老井来说,井下的密封筒因起下管柱和腐蚀,密封筒内密封面的密封筒密封面产生沟壑,与传统密封杆配合无法达到密封效果,因密封泄露可能会产生井控风险。当防砂管柱长期在井下作业,通过密封筒的生产管柱会对密封筒的内密封面有一定损伤,多次通过密封筒后,密封筒的内密封面划伤,无法与密封杆形成密封,导致采油和注水时窜层,当最顶部密封筒无法与密封杆形成密封时,会使油套环空见压,产生井控风险。当出现井控风险时,会对该井停产或大修作业,起出防砂管柱,重新进行完井作业,从而产生较高的修井成本。因此,提供一种减小修井成本的井下密封筒修复工具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要解决的重要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井下密封筒修复工具,以缓解现有技术中修复密封筒内密封面成本高的技术问题。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井下密封筒修复工具,包括中心管;密封组件,至少两组、套设于所述中心管外且分别位于所述液胶修复组件的两侧;所述密封组件在外力作用下其最大外径能够变大,以密封所述中心管与密封筒内密封面之间的环空空间;以及液胶修复组件,套设于所述中心管外,其内部设置有环形腔,所述环形腔内设置有第一活塞,位于所述第一活塞一侧的第一腔体通过第一通孔与所述中心管的内部连通,位于所述第一活塞另一侧的第二腔体通过出料口与环空空间连通,所述出料口设置有受压开启的封堵件。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第九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上述液胶修复组件包括套设于所述中心管外的液胶缸且所述液胶缸的内壁与所述中心管的外壁之间形成所述环形腔;所述中心管外壁固定设置有用于密封所述液胶缸顶部的第一密封环台和用于密封所述液胶缸底部的第二密封环台。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第九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上述封堵件采用破裂盘,且所述破裂盘位于所述出料口内;所述出料口为阶梯孔,所述出料口内设置有用于压紧所述破裂盘的固定套;所述固定套的外壁与所述出料口的内壁螺纹连接。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第九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上述密封组件设有两组,分别为第一密封组件和第二密封组件,分别位于所述液胶修复组件上方和下方;所述第一密封组件包括第一液压缸,以及从上到下依次设置的第二活塞、第一推力套和第一胶筒;所述第一液压缸的顶端与上接头密封连接,所述第二活塞位于所述第一液压缸与所述中心管之间,所述第一胶筒的底端与所述第一密封环台抵接;所述中心管上开设有第二通孔,且中心管内的液体穿过所述第二通孔后能够驱动所述第二活塞移动,以挤压所述第一胶筒。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第九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上述第二活塞与所述第一推力套之间设置有用于防止所述第一推力套朝向所述第二活塞运动的第一锁环;所述中心管外壁设置有第一卡齿,所述第一锁环内壁设置有第二卡齿,所述第一卡齿的延伸方向朝向所述第一推力套,所述第二卡齿的延伸方向朝向所述上接头。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第九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上述第二密封组件包括第二液压缸,以及从下到上依次设置的第三活塞、第二推力套和第二胶筒;所述第二液压缸的顶端与下接头密封连接,所述第三活塞位于所述第二液压缸与所述中心管之间,所述第二胶筒的底端与所述第二密封环台抵接;所述中心管上开设有第三通孔,且中心管内的液体穿过所述第三通孔后能够驱动所述第三活塞移动,以挤压所述第二胶筒。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第六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上述第三活塞与所述第二推力套之间均设置有用于防止所述第二推力套朝向所述第三活塞运动的第二锁环;所述中心管的外壁设置有第三卡齿,所述第二锁环的内壁设置有第四卡齿,所述第三卡齿的延伸方向朝向所述第二推力套,所述第四卡齿的延伸方向朝向所述下接头。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第七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上述第二活塞通过销钉与所述第一液压缸连接,所述第三活塞通过销钉与所述第二液压缸连接,且所述销钉的剪切强度小于所述破裂盘最大抗压强度。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第八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上述中心管包括从上到下依次密封连接的第一中心管、第二中心管和第三中心管;所述第一中心管与所述上接头连接,所述第三中心管与所述下接头连接;所述第一密封环台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二中心管外壁,所述第二密封环台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三中心管外壁。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第九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上述第一中心管、第二中心管和第三中心管为一体式结构。有益效果: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井下密封筒修复工具,包括中心管;密封组件,至少两组、套设于中心管外且分别位于液胶修复组件的两侧;密封组件在外力作用下其最大外径能够变大,以密封中心管与油井密封筒内密封面之间的环空空间;以及液胶修复组件,套设于中心管外,其内部设置有环形腔,环形腔内设置有第一活塞,位于第一活塞一侧的第一腔体通过第一通孔与中心管的内部连通,位于第一活塞另一侧的第二腔体通过出料口与所述空间连通,出料口设置有受压开启的封堵件。在需要进行密封作业时,工作人员对中心管内进行打压,使得中心管内的液体能够驱动密封组件工作,使密封组件的最大外径扩大,从而使得密封组件能够对密封筒内密封面与中心管之间的环空空间进行预密封工作;然后工作人员提高中心管内液体的压力,使得液胶修复组件开始工作,中心管内的液体通过第一通孔从中心管流入第一腔体内,然后推动第一活塞移动,使得第一活塞能够对修复胶进行施压,从而使得出料口上的封堵件打开,然后第一活塞推动修复胶从出料口流到环空空间内,而且通过上下两密封组件的阻挡,能够有效的避免液胶修复组件释放的修复胶流失掉,使得修复胶能够充满上下两密封组件之间的空间,并且修复胶能够对密封筒内密封面上的沟壑进行修复,使密封筒内密封面的内壁能够与密封组件实现密封,从而完成密封筒内密封面与中心管之间环空的密封,因此无需工作人员将密封筒提升到地表进行修复,减小维修成本。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井下密封筒修复工具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井下密封筒修复工具的上部的局部示意图;图3为图2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井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井下密封筒修复工具,其特征在于,包括:/n中心管;/n密封组件,至少两组、套设于所述中心管外且分别位于液胶修复组件(400)的两侧;所述密封组件在外力作用下其最大外径能够变大,以密封所述中心管与密封筒内密封面之间的环空空间;以及/n液胶修复组件(400),套设于所述中心管外,其内部设置有环形腔,所述环形腔内设置有第一活塞,位于所述第一活塞一侧的第一腔体通过第一通孔(321)与所述中心管的内部连通,位于所述第一活塞另一侧的第二腔体通过出料口(411)与所述环空空间连通,所述出料口(411)设置有受压开启的封堵件。/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井下密封筒修复工具,其特征在于,包括:
中心管;
密封组件,至少两组、套设于所述中心管外且分别位于液胶修复组件(400)的两侧;所述密封组件在外力作用下其最大外径能够变大,以密封所述中心管与密封筒内密封面之间的环空空间;以及
液胶修复组件(400),套设于所述中心管外,其内部设置有环形腔,所述环形腔内设置有第一活塞,位于所述第一活塞一侧的第一腔体通过第一通孔(321)与所述中心管的内部连通,位于所述第一活塞另一侧的第二腔体通过出料口(411)与所述环空空间连通,所述出料口(411)设置有受压开启的封堵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井下密封筒修复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液胶修复组件(400)包括套设于所述中心管外的液胶缸(410)且所述液胶缸(410)的内壁与所述中心管(320)的外壁之间形成所述环形腔;
所述中心管的外壁固定设置有用于密封所述液胶缸(410)顶部的第一密封环台(301)和用于密封所述液胶缸(410)底部的第二密封环台(30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井下密封筒修复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封堵件采用破裂盘(430),且所述破裂盘(430)位于所述出料口(411)内;
所述出料口(411)为阶梯孔,所述出料口(411)内设置有用于压紧所述破裂盘(430)的固定套(450);
所述固定套(450)的外壁与所述出料口(411)的内壁螺纹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井下密封筒修复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组件设有两组,分别为第一密封组件(500)和第二密封组件(600),分别位于所述液胶修复组件(400)上方和下方;
所述第一密封组件(500)包括第一液压缸(510),以及从上到下依次设置的第二活塞(520)、第一推力套(530)和第一胶筒(540);
所述第一液压缸(510)的顶端与上接头(100)密封连接,所述第二活塞(520)位于所述第一液压缸(510)与所述中心管之间,所述第一胶筒(540)的底端与所述第一密封环台(301)抵接;
所述中心管上开设有第二通孔(311),且所述中心管内的液体穿过所述第二通孔(311)后能够驱动所述第二活塞(520)移动,以挤压所述第一胶筒(540)。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井下密封筒修复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活塞(520)与所述第一推力套(530)之间设置有用于防止所述第一推力套(530)朝向所述第二活塞(520)运动的第一锁环(550);
所述中心管外壁设置有第一卡齿(312),所述第一锁环(550)内壁设置有第二卡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华允龙贺勇董忠良于海洋王涛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凯雷油田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