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安装的二次余数扩散体,涉及建筑声学材料技术领域,包括安装底板和反射面板,所述反射面板为中空结构,所述反射面板包括竖直板与曲面板,所述曲面板内外两侧均为曲面,所述安装底板与所述反射面板的竖直板底端连接,所述曲面板设若干凸起,位于所述曲面板边缘部分的所述凸起与对侧位置的所述凸起对称设置,位于所述边缘部分同一轴线上的所述凸起起伏高度相同、最高点处于同一水平面,不同扩散板拼接后形成的波浪曲线,相邻的扩散板通过榫卯结构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的有益效果。
Secondary residual dispersion for easy installa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便于安装的二次余数扩散体
本技术涉及建筑声学材料
,具体是便于安装的二次余数扩散体。
技术介绍
在建筑声学领域中,声学扩散是必要手段,有效避免声聚集,一般是在墙面、天花板设置扩散板,实现声音多方向反射,增强室内混音效果,使得声场扩散均匀。二次余数扩散板设于墙壁或天花板上,不仅对反射板材质有要求,同时对安装方式,美观等具有较高的要求。现有的扩散板拼接在一起时存在较明显的拼接痕迹,拼接不方便的问题,且无法消除低频噪音。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便于安装的二次余数扩散体,具有声学扩散、隔音的效果,利于提高音质纯度,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扩散板拼接在一起存在明显的拼接痕迹,拼接不方便,无法消除低频噪音的问题。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包括安装底板和反射面板,所述安装底板的横截面面积大于所述反射面板的横截面面积,所述反射面板为中空结构,包括竖直板与曲面板,所述安装底板与所述反射面板的竖直板底端连接,所述安装底板的四个顶角端设有安装穿孔,所述安装穿孔实现扩散板安装于墙面或天花板;所述曲面板设若干凸起,所述曲面板为双面凹凸结构,所述曲面板前侧与背侧凹凸方向一致、凹凸幅度一致,位于所述曲面板边缘部分的所述凸起与对侧位置的所述凸起对称设置,位于所述边缘部分同一轴线上的所述凸起起伏高度相同、最高点处于同一水平面,不同扩散板拼接后形成连续的波浪曲线;不同扩散板拼接后形成波浪曲线,便于隐藏相邻扩散板拼接后形成的拼接缝,实现位于拼接缝两侧的不同扩散板的凸起贴合在一起,形成连续的曲线,具有美观的作用,且使用方便。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案,所述凸起上设有向内凹陷的反射凹槽。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案,所述反射凹槽为光滑面。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案,所述安装底板在不包括所述连接机构的范围内设等间距排列的隔音棉条。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案,相邻的所述隔音棉条之间设有充满氮气的气体隔音条。氮气密度低于空气,可作为隔音材料,气体隔音条可选用现有的气体隔音技术。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案,所述安装底板的底面设有与所述隔音棉条、所述气体隔音条形状、位置对应的标识线。包括安装底板和反射面板,所述反射面板为中空结构,所述反射面板包括竖直板与曲面板,所述安装底板与所述反射面板的竖直板底端连接,所述曲面板设若干凸起,所述曲面板为双面凹凸结构,所述曲面板前侧与背侧凹凸方向一致、凹凸幅度一致,位于所述曲面板边缘部分的所述凸起与对侧位置的所述凸起对称设置,位于所述边缘部分同一轴线上的所述凸起起伏高度相同、最高点处于同一水平面,不同扩散板拼接后形成的波浪曲线;不同扩散板拼接后形成波浪曲线,便于隐藏相邻扩散板拼接后形成的拼接缝,实现位于拼接缝两侧的不同扩散板的凸起贴合在一起,形成连续的曲线,具有美观的作用,且使用方便。不同扩散板通过榫卯结构拼接在一起,所述安装底板四个边侧设连接机构,所述连接结构是所述安装底板的四个边侧部分向外侧水平延伸/凹陷形成,所述连接机构包括榫槽和榫部,所述榫部与所述安装底板可拆卸连接,所述榫部与所述安装底板的连接处设有折线,所述榫部沿着所述折线脱离所述安装底板,单独安装于所述榫槽内。榫卯结构增强各扩散板之间的连接,拼接方便;墙体转折处的扩散板需要保持边缘平整,榫部与底板可拆卸连接,可在需要时取下榫部,或者取下的榫部置入需要保持平整状态边侧的榫槽中,令扩散板与墙体转折线契合。本技术的工作原理:若干扩散板通过连接机构拼接在一起,接近墙面与天花板交接处的扩散板,沿着折线取下面向交界处的榫部,或靠近交接处,无法铺设整块扩散板,量好尺寸,结合扩散板背面的标识线切割扩散板,避免切开空气隔音条。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所述曲面板为双面凹凸结构,前侧与背侧凹凸方向一致、凹凸幅度一致,利于消除低频噪音,提高音质纯度;位于曲面板边缘部分的所述凸起对称设置,位于边缘部分同一轴线上的凸起起伏高度相同、最高点处于同一水平面,若干扩散板拼接后,拼接缝不明显,可以形成完整的波浪曲线,具有使用方便,美观的有益效果;邻近的扩散板通过榫卯结构连接在一起,增强连接关系,拼接方便;连接机构的榫部与扩散板可拆卸连接,需要的时候可以沿着折线取下榫部,保持扩散板边缘的平整状态,便于与墙面转角处等位置契合。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另一个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1和图2的标识线结构示意图。图中:1-安装底板;2-反射面板;3-曲面板;3a-竖直板;4-凸起;5-连接机构;6-榫部;7-榫槽;8-标识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阐述本技术的实施例,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实施例1参阅附图1和附图3,一种便于安装的二次余数扩散体,包括安装底板1和反射面板2,所述反射面板2为中空结构,所述反射面板2包括竖直板3a与曲面板3,所述竖直板3a表面光滑,所述安装底板1与所述反射面板2的竖直板3a底端连接。所述曲面板3设若干凸起4,所述曲面板3为双面凹凸结构,所述曲面板3前侧与背侧凹凸方向一致、凹凸幅度一致,即所述曲面板3前侧、背侧均为曲面结构,利于消除低频噪音。位于所述曲面板3边缘部分的所述凸起4与对侧位置的凸起4为对称设置,位于所述边缘部分同一轴线上的所述凸起4起伏高度相同、最高点处于同一水平面,不同扩散板拼接后形成连续的波浪曲线。不同扩散板拼接后形成波浪曲线,便于隐藏相邻扩散板拼接后形成的拼接缝,实现位于拼接缝两侧的不同扩散板的凸起4贴合在一起,形成连续的曲线,具有美观的作用,且使用方便。所述凸起4上设有向内凹陷的反射凹槽(未图示)。所述反射凹槽为光滑面,增加声音反射点。参阅附图3,所述安装底板1在不包括所述连接机构5的范围内设等间距排列的隔音棉条(未图示)。相邻的所述隔音棉条之间设有充满氮气的气体隔音条(未图示)。氮气密度低于空气,可作为隔音材料,本实施例的气体隔音条可选用现有的气体隔音技术。为了便于识别隔音棉条、气体隔音条的位置,于所述安装底板1的底面设有与所述隔音棉条、所述气体隔音条形状、位置对应的标识线8。实施例2参阅附图2和附图3,一种便于安装的二次余数扩散体,包括安装底板1和反射面板2,所述反射面板2为中空结构,所述反射面板2包括竖直板3a与曲面板3,所述竖直板3a表面光滑,所述安装底板1与所述反射面板2的竖直板3a底端连接。所述曲面板3设若干凸起4,所述曲面板3为双面凹凸结构,所述曲面板3前侧与背侧凹凸方向一致、凹凸幅度一致,即所述曲面板3前侧、背侧均为曲面结构,利于消除低频噪音。位于所述曲面板3边缘部分的所述凸起4与对侧位置的凸起4为对称设置,位于所述边缘部分同一轴线上的所述凸起4起伏高度相同、最高点处于同一水平面,不同扩散板拼接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便于安装的二次余数扩散体,其特征在于,包括安装底板(1)和反射面板(2),所述安装底板(1)的横截面面积大于所述反射面板(2)的横截面面积,所述反射面板(2)为中空结构,包括竖直板(3a)与曲面板(3),所述安装底板(1)与所述反射面板(2)的竖直板(3a)底端连接,所述安装底板(1)的四个顶角端设有安装穿孔,所述安装穿孔实现扩散板安装于墙面或天花板;/n所述曲面板(3)设若干凸起(4),所述曲面板(3)为双面凹凸结构,所述曲面板(3)前侧与背侧凹凸方向一致、凹凸幅度一致,位于所述曲面板(3)边缘部分的所述凸起(4)与对侧位置的所述凸起(4)对称设置,位于所述边缘部分同一轴线上的所述凸起(4)起伏高度相同、最高点处于同一水平面,不同扩散板拼接后形成连续的波浪曲线。/n
【技术特征摘要】
1.便于安装的二次余数扩散体,其特征在于,包括安装底板(1)和反射面板(2),所述安装底板(1)的横截面面积大于所述反射面板(2)的横截面面积,所述反射面板(2)为中空结构,包括竖直板(3a)与曲面板(3),所述安装底板(1)与所述反射面板(2)的竖直板(3a)底端连接,所述安装底板(1)的四个顶角端设有安装穿孔,所述安装穿孔实现扩散板安装于墙面或天花板;
所述曲面板(3)设若干凸起(4),所述曲面板(3)为双面凹凸结构,所述曲面板(3)前侧与背侧凹凸方向一致、凹凸幅度一致,位于所述曲面板(3)边缘部分的所述凸起(4)与对侧位置的所述凸起(4)对称设置,位于所述边缘部分同一轴线上的所述凸起(4)起伏高度相同、最高点处于同一水平面,不同扩散板拼接后形成连续的波浪曲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于安装的二次余数扩散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4)上设有向内凹陷的反射凹槽。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便于安装的二次余数扩散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射凹槽为光滑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玉阳,
申请(专利权)人:赵玉阳,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