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工业废水处理回收利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805359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15 16:4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工业废水处理回收利用装置,包括第一沉降箱、过滤箱、沉降管、中和箱、第二沉降箱、收集箱,所述第一沉降箱上连有进水管,所述进水管上设有酸碱检测仪,所述第一沉降箱与过滤箱之间通过吸水管连接,所述吸水管上连有水泵,所述过滤箱的中部横向设有第一过滤网,所述过滤箱与中和箱之间通过沉降管连接,所述沉降管内设有第二过滤网,所述中和箱的上端分别设有酸液罐与碱液罐,所述中和箱通过第一连接管与第二沉降箱连接,所述第二沉降箱通过第二连接管与收集箱连接。

An industrial wastewater treatment and recycling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工业废水处理回收利用装置
本技术涉及废水回收
,具体为一种工业废水处理回收利用装置。
技术介绍
工业废水包括生产废水、生产污水及冷却水,是指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和废液,其中含有随水流失的工业生产用料、中间产物、副产品以及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污染物。工业废水种类繁多,成分复杂,只有将废水处理达标后才能进行排放。现在的大多数工厂都是直接将工业废水排出厂外,这样很容易造成水污染,破坏生态环境,且将废水全部排出后,需再次生产需要重新加入新的水,水资源利用率低,增加了生产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就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不足,提供一种工业废水处理回收利用装置,对废水依次通过沉降、过滤、中和、再沉降实现对废水的处理,对废水进行回收再利用,不仅能满足了回收利用的标准,而且对废水实现循环利用,节省了水资源,降低了成本,同时减小对环境的污染,保护了环境,该回收利用装置结构简单,便于制造,通过自动检测与滴定完成废水处理,使用简单、方便。为实现上述目的,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工业废水处理回收利用装置,包括第一沉降箱、过滤箱、沉降管、中和箱、第二沉降箱、收集箱,所述第一沉降箱上连有进水管,所述进水管上设有酸碱检测仪,所述第一沉降箱与过滤箱之间通过吸水管连接,所述吸水管上连有水泵,所述过滤箱的中部横向设有第一过滤网,所述过滤箱与中和箱之间通过沉降管连接,所述沉降管内设有第二过滤网,所述中和箱的上端分别设有酸液罐与碱液罐,所述中和箱通过第一连接管与第二沉降箱连接,所述第二沉降箱通过第二连接管与收集箱连接。优选的,所述第一沉降箱的侧壁上设有连接管头与连接孔,所述连接管头与进水管连接,所述连接孔与吸水管配合,所述第一沉降箱的中部设有隔板,所述连接孔的下方倾斜设有沉降滑板。优选的,所述吸水管的一端设有吸头,所述吸头设于第一沉降箱内,且吸头设于沉降滑板的上方,所述吸头为倒立漏斗状,吸头的上端设有用于连接的连接螺头,所述吸头的下方设有连接盖,所述连接盖内设有压环,所述压环与连接盖之间设有滤板。优选的,所述过滤箱的侧壁上设有支撑板,所述水泵安装在支撑板上。优选的,所述过滤箱的底部设有加热装置。优选的,所述酸液罐通过第一滴管与中和箱连接,所述第一滴管上设有第一电磁阀,所述碱液罐通过第二滴管与中和箱连接,所述第二滴管上设有第二电磁阀。优选的,所述中和箱内设有搅拌叶,中和箱的底部设有与搅拌叶连接的电机。优选的,所述第一连接管上设有第一闸阀,所述第二连接管上设有第二闸阀。与现有技术相比,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技术对废水依次通过沉降、过滤、中和、再沉降实现对废水的处理,对废水进行回收再利用,不仅能满足了回收利用的标准,而且对废水实现循环利用,节省了水资源,降低了成本,同时减小对环境的污染,保护了环境,该回收利用装置结构简单,便于制造,通过自动检测与滴定完成废水处理,使用简单、方便。2、本技术在第一沉降箱的中部设有隔板,能够防止进水管进来的水流将已经沉淀的杂质再次冲起,提高沉淀效果,所述连接孔的下方倾斜设有沉降滑板,能够对沉降滑板下方的杂质进行隔挡,防止吸入吸水管内,防止堵塞管头。3、本技术的吸头的上端设有用于连接的连接螺头,便于拆装,压环与连接盖之间设有滤板,能够对杂质进行过滤,防止杂质进入过滤箱内,提高过滤效果。4、本技术在过滤箱的底部设有加热装置,能够夹块沉降,提高过滤效果,第一过滤网横向设置,水流从底部向上过滤,一方便不会轻易导致第一过滤网堵塞,另一方面能够夹块沉降速度。5、本技术在中和完毕后会有一些杂质与沉淀,通过设置第二沉降箱,能够去除杂质,保证最终收集到的废水更加洁净。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第一沉淀箱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过滤吸头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进水管;2-酸碱检测仪;3-第一沉淀箱;301-连接管头;302-隔板;303-沉降滑板;304-连接孔;4-吸水管;401-吸头;402-水泵;403-连接螺头;404-连接盖;405-滤板;406-压环;5-过滤箱;501-支撑板;502-加热装置;503-第一过滤网;6-沉降管;601-第二过滤网;7-中和箱;701-第一滴管;702-酸液罐;703-第一电磁阀;704-碱液罐;705-第二滴管;706-第二电磁阀;707-搅拌叶;708-电机;8-第二沉淀箱;801-第一连接管;802-第一闸阀;9-收集箱;901-第二闸阀;902-第二连接管。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如图1-3所示,一种工业废水处理回收利用装置,包括第一沉降箱3、过滤箱5、沉降管6、中和箱7、第二沉降箱8、收集箱9,所述第一沉降箱3上连有进水管1,所述进水管1上设有酸碱检测仪2,所述第一沉降箱3与过滤箱5之间通过吸水管4连接,所述吸水管4上连有水泵402,所述过滤箱5的中部横向设有第一过滤网503,所述过滤箱5与中和箱7之间通过沉降管6连接,所述沉降管6内设有第二过滤网601,所述中和箱7的上端分别设有酸液罐702与碱液罐704,所述中和箱7通过第一连接管801与第二沉降箱8连接,所述第二沉降箱8通过第二连接管902与收集箱9连接。如图2所示,所述第一沉降箱3的侧壁上设有连接管头301与连接孔304,所述连接管头301与进水管1连接,所述连接孔304与吸水管4配合,所述第一沉降箱3的中部设有隔板302,所述连接孔304的下方倾斜设有沉降滑板303。如图3所示,所述吸水管4的一端设有吸头401,所述吸头401设于第一沉降箱3内,且吸头401设于沉降滑板303的上方,所述吸头401为倒立漏斗状,吸头401的上端设有用于连接的连接螺头403,所述吸头401的下方设有连接盖404,所述连接盖404内设有压环406,所述压环406与连接盖404之间设有滤板405。所述过滤箱5的侧壁上设有支撑板501,所述水泵402安装在支撑板501上。所述过滤箱5的底部设有加热装置502。所述酸液罐702通过第一滴管701与中和箱7连接,所述第一滴管701上设有第一电磁阀703,所述碱液罐704通过第二滴管705与中和箱7连接,所述第二滴管705上设有第二电磁阀706。所述中和箱7内设有搅拌叶707,中和箱7的底部设有与搅拌叶707连接的电机708。所述第一连接管801上设有第一闸阀802,所述第二连接管902上设有第二闸阀901。使用时,污水由进水管1进入到第一沉淀箱3内,酸碱检测仪2测得废水的PH值,经过沉淀后,废水进入过滤箱5,经过第一滤网,废水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工业废水处理回收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沉降箱(3)、过滤箱(5)、沉降管(6)、中和箱(7)、第二沉降箱(8)、收集箱(9),所述第一沉降箱(3)上连有进水管(1),所述进水管(1)上设有酸碱检测仪(2),所述第一沉降箱(3)与过滤箱(5)之间通过吸水管(4)连接,所述吸水管(4)上连有水泵(402),所述过滤箱(5)的中部横向设有第一过滤网(503),所述过滤箱(5)与中和箱(7)之间通过沉降管(6)连接,所述沉降管(6)内设有第二过滤网(601),所述中和箱(7)的上端分别设有酸液罐(702)与碱液罐(704),所述中和箱(7)通过第一连接管(801)与第二沉降箱(8)连接,所述第二沉降箱(8)通过第二连接管(902)与收集箱(9)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工业废水处理回收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沉降箱(3)、过滤箱(5)、沉降管(6)、中和箱(7)、第二沉降箱(8)、收集箱(9),所述第一沉降箱(3)上连有进水管(1),所述进水管(1)上设有酸碱检测仪(2),所述第一沉降箱(3)与过滤箱(5)之间通过吸水管(4)连接,所述吸水管(4)上连有水泵(402),所述过滤箱(5)的中部横向设有第一过滤网(503),所述过滤箱(5)与中和箱(7)之间通过沉降管(6)连接,所述沉降管(6)内设有第二过滤网(601),所述中和箱(7)的上端分别设有酸液罐(702)与碱液罐(704),所述中和箱(7)通过第一连接管(801)与第二沉降箱(8)连接,所述第二沉降箱(8)通过第二连接管(902)与收集箱(9)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工业废水处理回收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沉降箱(3)的侧壁上设有连接管头(301)与连接孔(304),所述连接管头(301)与进水管(1)连接,所述连接孔(304)与吸水管(4)配合,所述第一沉降箱(3)的中部设有隔板(302),所述连接孔(304)的下方倾斜设有沉降滑板(303)。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工业废水处理回收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水管(4)的一端设有吸头(401),所述吸头(401)设于第一沉降箱(3)内,且吸头(401)设于沉降滑板(303)的上方,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海波马志国连新晓田文婷曾竹
申请(专利权)人:深水海纳水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