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翁振贤专利>正文

组合式多功能家用煤炉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80436 阅读:13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组合式多功能家用煤炉。它的炉体由上炉体和下炉体组成,两者用螺钉联结在一起。上炉体主要由嵌有笼状锅管的上炉瓦、环绕上炉瓦的烟道、烟筒、环绕炉口和烟筒且与笼状锅管相通的循环水套以及三次风管组成。下炉体主要由下炉瓦、二次风管、烘烤室、嵌在下炉瓦中且伸入烘烤室内的热栅组成,其中烘烤室的上顶面与上炉体的底面相接触。需采暖时上、下炉体合一;不采暖时,卸去上炉体,即为普通煤炉。(*该技术在2006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兼有供暖和烘烤功能的组合式家用煤炉。现有的多功能家用煤炉种类繁多,但均为整体式结构,它主要由炉体、炉瓦、循环水套和烘烤室组成。如中国专利2123017所公开的家用煤炉就是这种结构。现有的这类煤炉难于根据需要或季节的变化进行调整。譬如,在非采暖时期照样要给水套通水,否则极易损坏水套,这就增加了燃料不必要的消耗。另外,从水套的结构而言,现有的煤炉水套基本上为单一的筒形,其吸热面较小,难于满足较大面积的采暖要求;从附带的烘烤室而言,现有煤炉基本上仅靠炉膛侧壁传热,其效果不理想。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供热量较大、且可根据需要方便地装上或卸去循环水套的组合式多功能家用煤炉。实现本技术目的的解决方案是所提供的组合式多功能家用煤炉包括炉体、炉瓦、循环水套和烘烤室。该炉体由分离的上炉体和下炉体组成,两者用螺钉联结在一起;上炉体包括嵌有笼状锅管的上炉瓦、环绕上炉瓦的烟道、与该烟道相通的烟筒、位于上炉瓦上方且环绕炉口和烟筒的循环水套以及下端开口、上端与炉口相通的三次风管,其中笼状锅管由下环形管和与循环水套及下环形管相通的竖管组成,循环水套和下环形管分别与外部出、回水管相接;下炉体包括下炉瓦、与进风口和下炉瓦上端口相通的二次风管、烘烤室和嵌在下炉瓦中且伸入烘烤室内的热栅,其中二次风管的上端开口,且与上炉体三次风管的下端口相接,烘烤室的上顶面与上炉体的底面相接触。由于上、下炉体可分可合,且循环水装置全部设在上炉体,所以,在非采暖时期使用时,可将上炉体卸去,此时下炉体就如同普通煤炉一样;需采暖时,上、下炉体合并。上炉体增设的一段炉瓦,相当于将下炉瓦延伸,以便进一步增大燃烧热量;增设的笼状锅管使热交换面积大大地增加,从而增大了供热面。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可根据采暖与否方便地装、卸循环水加热装置,从而避免了燃料不必要的浪费;由于改进了循环水加热装置,加之设置了三次风管,使燃料得以充分燃烧,并提高了出水温度,从而可扩大供热面积。另外,本技术的烘烤室是多面吸热,并设有热栅,所以室内温度较高。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整体结构图。图2是与图1所示的下炉体配套的盖板图,其中编号25-锅圈。图3是本技术另一种下炉瓦的结构图。如图1所示上炉瓦2设在上炉体1的下半部,其周围是烟道3。笼状锅管4嵌在炉瓦2中,它由下环形管5和竖管6组成。烟气由炉口7进入侧烟道8,再经烟道3由烟筒9排出,在行进中将余热传给上面的循环水套10和下面的烘烤室11。循环水由回水管12进入笼状锅管4被加热,然后进入循环水套10再次被加热,最后由出水管13排出。在烟道3的底部设有出灰孔14。下炉体15的右侧部是烘烤室11,其中的热栅17是由多个平行的金属条组成的栅状物,它的一端嵌在下炉瓦18的壁中,因而它的温度较高,除向烘烤室传热外,还特别适合烘烤馒头或其它食品。二次风管19的下端与进风室20相通;上端是一个三通管21,分别与下炉体的炉膛22和上炉体的三次风管23相通,三次风管23的上端通向上炉体的炉口,这样可使煤燃烧得更加充分。上、下炉体是用螺钉24联结为一体的。不采暖时,可将上炉体卸去,然后将盖板16(如图2所示)盖在下炉体上面,即可作为普通煤炉使用。为了使用散煤,本煤炉可采用图3所示的倒锥台形下炉瓦31,它用专用模制成,其侧壁内设有二次风管32,顶端有二次风孔33和与上炉瓦2的三次风管23相通的风孔34。下炉瓦31放在炉排座35上,炉排36中央部分的炉条37为活动炉排。若要使用蜂窝煤时,可放入与蜂窝煤相应口径的煤栅38,抽掉中央部分的活动炉排36即可。权利要求1.一种组合式多功能家用煤炉,包括炉体、炉瓦、循环水套和烘烤室,其特征是炉体由分离的上炉体(1)和下炉体(15)组成,两者用螺钉联结在一起;上炉体(1)包括嵌有笼状锅管(4)的上炉瓦(2)、环绕上炉瓦的烟道(3)、与该烟道(3)相通的烟筒(9)、位于上炉瓦上方且环绕炉口和烟筒(9)的循环水套(10)以及下端开口、上端与炉口相通的三次风管(23),其中笼状锅管由下环形管(5)和与循环水套(10)及下环形管相通的竖管(6)组成,循环水套(10)和下环形管(5)分别与外部出、回水管相接;下炉体(15)包括下炉瓦(18)、与进风口和下炉瓦上端口相通的二次风管(19)、烘烤室(11)和嵌在下炉瓦中且伸入烘烤室内的热栅(17),其中二次风管(19)的上端开口,且与上炉体三次风管(23)的下端口相接,烘烤室(16)的上顶面与上炉体(1)的底面相接触。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家用煤炉,其特征是所说的下炉瓦是倒锥台形下炉瓦(31),其侧壁内设有二次风管(32),顶端有二次风孔(33)和与上炉瓦(2)三次风管(23)相通的风孔(34)。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组合式多功能家用煤炉。它的炉体由上炉体和下炉体组成,两者用螺钉联结在一起。上炉体主要由嵌有笼状锅管的上炉瓦、环绕上炉瓦的烟道、烟筒、环绕炉口和烟筒且与笼状锅管相通的循环水套以及三次风管组成。下炉体主要由下炉瓦、二次风管、烘烤室、嵌在下炉瓦中且伸入烘烤室内的热栅组成,其中烘烤室的上顶面与上炉体的底面相接触。需采暖时上、下炉体合一;不采暖时,卸去上炉体,即为普通煤炉。文档编号F24B9/04GK2263758SQ9623575公开日1997年10月1日 申请日期1996年3月28日 优先权日1996年3月28日专利技术者翁振贤 申请人:翁振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组合式多功能家用煤炉,包括炉体、炉瓦、循环水套和烘烤室,其特征是炉体由分离的上炉体(1)和下炉体(15)组成,两者用螺钉联结在一起;上炉体(1)包括嵌有笼状锅管(4)的上炉瓦(2)、环绕上炉瓦的烟道(3)、与该烟道(3)相通的烟筒(9)、位于上炉瓦上方且环绕炉口和烟筒(9)的循环水套(10)以及下端开口、上端与炉口相通的三次风管(23),其中笼状锅管由下环形管(5)和与循环水套(10)及下环形管相通的竖管(6)组成,循环水套(10)和下环形管(5)分别与外部出、回水管相接;下炉体(15)包括下炉瓦(18)、与进风口和下炉瓦上端口相通的二次风管(19)、烘烤室(11)和嵌在下炉瓦中且伸入烘烤室内的热栅(17),其中二次风管(19)的上端开口,且与上炉体三次风管(23)的下端口相接,烘烤室(16)的上顶面与上炉体(1)的底面相接触。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翁振贤
申请(专利权)人:翁振贤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61[中国|陕西]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