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模叠一体化的运输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803642 阅读:4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15 14:3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模叠一体化的运输装置,包括:至少一正极输送机构,连续输送单片正极片;至少一负极输送机构,连续输送单片负极片;多个正极上料机构,至少两正极上料机构接收同一正极输送机构输送的正极片且呈相反运输方向片;多个负极上料机构,至少两负极上料机构接收同一负极输送机构输送的负极片且呈相反运输方向;一正极上料机构和一负极上料机构的下游位置均设有叠片机构,接收极片进行叠片;进料旋转机构,在正极、负极输送机构的进料口接收极片进行上料;分料机构,对正极输送机构、负极输送机构输送的极片进行分料。本申请实现极片自动上料、电芯自动出料的现代化自动生产目的,克服现有人工送料上料的低效生产缺陷。

Transport device based on die stack integra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模叠一体化的运输装置
本技术涉及电芯加工方面的
,特别是一种基于模叠一体化的运输装置。
技术介绍
锂离子电池以碳素材料为负极,以含锂的化合物作正极,锂离子电池是一种二次电池(充电电池),它主要依靠锂离子在正极和负极之间移动来工作。由于在锂离子电池的电芯的层叠式结构,目前,在进行叠片时,每个加工步骤都是由人工进行送料、上料,需要人工将模切后的极片搬运到各个叠片上料位上,一个送料位或上料位就需要一个人工,生产投入成本高、上料速率低,产生效率低下。所以,特此设计了基于模叠一体化的运输装置,通过新型输送结构布局,实现极片自动上料、叠片效率高、作业时间短的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一)技术目的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基于模叠一体化的运输装置,采用自动运输机构,实现极片自动上料、电芯自动出料的现代化自动生产目的,克服现有人工送料、上料的低传料速率缺陷,有效提高生产速率,降低生产成本,实现现代化自动生产需求。(二)技术方案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一种基于模叠一体化的运输装置,用于将模切后的单片正、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模叠一体化的运输装置,用于将模切后的单片正、负极片输送至叠片机构进行叠片,其特征在于,包括:/n至少一个正极输送机构,连续输送单片正极片;/n至少一个负极输送机构,连续输送单片负极片;/n多个正极上料机构,至少两个所述正极上料机构接收同一个所述正极输送机构输送的单片所述正极片,且呈相反运输方向输送单片所述正极片;/n多个负极上料机构,至少两个所述负极上料机构接收同一个所述负极输送机构输送的单片所述负极片,且呈相反运输方向输送单片所述负极片;/n每一所述正极上料机构和每一负极上料机构的下游位置处均至少设有一叠片机构,接收单片的所述正极片和所述负极片进行叠片;/n至少一个进料旋转机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模叠一体化的运输装置,用于将模切后的单片正、负极片输送至叠片机构进行叠片,其特征在于,包括:
至少一个正极输送机构,连续输送单片正极片;
至少一个负极输送机构,连续输送单片负极片;
多个正极上料机构,至少两个所述正极上料机构接收同一个所述正极输送机构输送的单片所述正极片,且呈相反运输方向输送单片所述正极片;
多个负极上料机构,至少两个所述负极上料机构接收同一个所述负极输送机构输送的单片所述负极片,且呈相反运输方向输送单片所述负极片;
每一所述正极上料机构和每一负极上料机构的下游位置处均至少设有一叠片机构,接收单片的所述正极片和所述负极片进行叠片;
至少一个进料旋转机构,设置在所述正极输送机构与所述负极输送机构的进料口处接收模切后的所述极片;
至少一个分料机构,对所述正极输送机构、所述负极输送机构输送的极片进行分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模叠一体化的运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正极输送机构、所述负极输送机构、所述正极上料机构、所述负极上料机构中至少一个设有负压输送皮带,所述负压输送皮带上开设有多个吸附孔,所述吸附孔吸紧放置在所述负压输送皮带上的所述正、负极片。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模叠一体化的运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负压输送皮带下端设有多个负压内腔,每一所述负压内腔连通多个所述吸附孔,所述负压内腔由风机抽除空气后在所述吸附孔下端形成负压环境。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基于模叠一体化的运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料旋转机构包括可旋转的一旋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一磊张磊李建英
申请(专利权)人:哈工大机器人中山无人装备与人工智能研究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