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厢的下边梁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802156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15 12:57
一种车厢的下边梁结构,包括竖直的第一立板,第一立板朝向车厢内的一侧中部一体设有向车厢内伸出的连接部,连接部背离第一立板的一端一体设有向上延伸的第二立板,第一立板、第二立板和连接部上方之间包围形成用于与车厢侧板相配合的凹槽部,所述连接部内沿其长度方向设有贯穿连接部的第一通槽;所述第二立板朝向车厢内的一侧沿第二立板长度方向设有加强部。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用于提高第二立板的强度,缓冲车厢侧板收到冲击时对第二立板产生的冲击。

A kind of lower beam structure of carriag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车厢的下边梁结构
本技术涉及车厢箱体
,具体涉及一种车厢的下边梁结构。
技术介绍
货车车厢边梁一般采用铝型材成型制成,边梁主要设置在车厢侧板和底板连接连接处,用于同时连接侧板和底板。公开号为CN109515532A的中国专利《一种新能源物流车、车厢、侧门总成及其下边梁》中公开了一种车厢下边梁,包括竖立的基板部,基板部的中部向内延伸形成有垂直于基板部的第一卡接板部,基板部的下部向内延伸形成垂直于基板部的第二卡接板部,第一卡接板部和第二卡接板部位于基板部的同一侧,第一卡接板部和第二卡接板部之间形成用于插设底架横梁的第一卡槽,第一卡接板部上方延伸形成第三卡接板部,第三卡接板部与基板部平行从而在第三卡接板部和基板部之间形成用于插接车厢侧板的第二卡槽。然而上述车厢下边梁不具有加强结构,不能吸收冲击对下边梁产生的影响,当下边梁与侧板连接处受到冲击时,下边梁容易变形。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车厢的下边梁结构,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车厢下边梁结构存在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车厢的下边梁结构,包括竖直的第一立板,第一立板朝向车厢内的一侧中部一体设有向车厢内伸出的连接部,连接部背离第一立板的一端一体设有向上延伸的第二立板,第一立板、第二立板和连接部上方之间包围形成用于与车厢侧板相配合的凹槽部,所述连接部内沿其长度方向设有贯穿连接部的第一通槽;所述第二立板朝向车厢内的一侧沿第二立板长度方向设有加强部。相比于现有技术,本技术通过在第一立板和第二立板之间的连接部设置第一通槽,可用于提高第一立板和第二立板的抗冲击能力,并且还能够吸收连接部受冲击产生的一定形变;第二立板朝向车厢内一侧的加强部可用于提高第二立板的强度,缓冲车厢侧板收到冲击时对第二立板产生的冲击。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中下边梁结构与车厢侧板和底板配合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中下边梁结构。图3为本技术中下边梁结构局部的俯视图。图4为本技术中下边梁结构的左视图。图5为本技术中限位块的结构示意图。在图中:下边梁结构1、第一立板1-1、第二立板1-2、平板1-3、第一通槽1-4、第二通槽1-5、第一限位块1-6、第三通槽1-6-1、第二斜面1-6-2、第二限位块1-7、第一斜面1-8、排水通槽1-9、底板2、底盘3、车厢侧板4、垫板5。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并给出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5所示,一种车厢的下边梁结构,其中下边梁结构1采用铝质型材制成,所述下边梁结构1包括竖直的第一立板1-1,第一立板1-1朝向车厢内的一侧中部一体设有向车厢内伸出的连接部,连接部背离第一立板1-1的一端一体设有向上延伸的第二立板1-2,第一立板1-1、第二立板1-2和连接部上方之间包围形成用于与车厢侧板4相配合的凹槽部,所述第二立板1-2底部一体设有向车厢内延伸的且用于安装在车厢底板2上的平板1-3,所述连接部内沿其长度方向设有贯穿连接部的第一通槽1-4;所述第二立板1-2朝向车厢内的一侧沿第二立板1-2长度方向设有加强部。其中第一通槽1-4的截面形状为矩形,可用于提高下边梁的强度,当下边梁受到冲击时,降低冲击对下边梁产生的形变影响。如图1、图2和图4所示,所述加强部为向车厢内突出的凸部,所述凸部内沿其长度方向还设有贯穿凸部的第二通槽1-5。所述凸部用于加强第二立板1-2的强度,车厢侧板4插入凹槽部后,当车厢侧板4受到冲击时,沿第二立板1-2横向延伸的凸部可提高第二立板1-2的强度,进而增加车厢侧板4抗冲击能力。所述凸部为矩形凸部或三角形凸部。如图1-3所示,所述车厢侧板4为瓦楞板,所述凹槽部内固设有若干个用于与瓦楞板下部配合的限位块。限位块用于将瓦楞板下部限位在各限位块之间的空间内,防止瓦楞板沿凹槽部长度方向移动。限位块分为第一限位块1-6和第二限位块1-7,第一限位块1-6和第二限位块1-7的横截面均为梯形,且第一限位块1-6的下底与第二立板1-2表面相固接,第二限位块1-7的下底与第一立板1-1表面相固接,第一限位块1-6和第二限位块1-7之间的空间就与瓦楞板形状相匹配,可以有效卡接瓦楞板底部,防止瓦楞板在凹槽部内产生滑移。如图4所示,所述限位块的底面水平设置,所述凹槽部底部表面倾斜设置从而形成第一斜面1-8且第一斜面1-8较低的一端与限位块底面之间形成排水通道。排水通道用于将沿着瓦楞板下滑入凹陷部内的积水快速排出,防止凹槽部内多余的积水沿瓦楞板底部向第二立板1-2顶部流入车厢内部。如图5所示,所述限位块内设有纵向贯穿限位块的第三通槽1-6-1,所述第三通槽1-6-1与限位块边缘之间的表面倾斜设置以形成第二斜面,第二斜面用于将限位块表面的积水尽快通过第三通槽1-6-1排入排水通道内,从而尽快排出凹槽部。使用时,车厢的瓦楞板底部插入凹槽部内的各限位块之间的空间且瓦楞板与第一立板1-1上部相接触的表面通过螺栓连接或铆接,瓦楞板朝向车厢内的一侧与第二立板1-2表面相接触且通过螺栓连接或铆接,平板1-3下表面与连接部朝向车厢内的一侧表面之间形成凹陷部以与车厢底板2的侧边相配合,平板1-3下表面与底板2通过螺栓连接;连接部下表面和第一立板1-1朝向车厢内的一侧表面一体形成L形拐角,L形拐角用于和底板2下方的底盘3通过垫板5相连,垫板5朝向车厢内的一端伸入底板2和底盘3之间。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技术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技术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车厢的下边梁结构,包括竖直的第一立板,第一立板朝向车厢内的一侧中部一体设有向车厢内伸出的连接部,连接部背离第一立板的一端一体设有向上延伸的第二立板,第一立板、第二立板和连接部上方之间包围形成用于与车厢侧板相配合的凹槽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内沿其长度方向设有贯穿连接部的第一通槽;所述第二立板朝向车厢内的一侧沿第二立板长度方向设有加强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厢的下边梁结构,包括竖直的第一立板,第一立板朝向车厢内的一侧中部一体设有向车厢内伸出的连接部,连接部背离第一立板的一端一体设有向上延伸的第二立板,第一立板、第二立板和连接部上方之间包围形成用于与车厢侧板相配合的凹槽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内沿其长度方向设有贯穿连接部的第一通槽;所述第二立板朝向车厢内的一侧沿第二立板长度方向设有加强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厢的下边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部为向车厢内突出的凸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车厢的下边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凸部内沿其长度方向还设有贯穿凸部的第二通槽。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杜建平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津浦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