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孔的去料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800233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15 10:5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通孔的去料机构,其包括:作用部,沿所述作用部插入所述通孔的方向,所述作用部包括作用端和连接端,并且,在所述作用端与所述连接端之间,所述作用部至少有一横截面与所述通孔的形状和尺寸相同。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使作用部在作用端和连接端之间具有与通孔的形状和尺寸相同的横截面,可以在作用部插入通孔后,使该横截面对应的作用部的位置和通孔直接接触,由此,作用部可以充分填充该通孔,以去除通孔内其他的残余料头,从而在便捷高效的去除通孔残余料头的同时,还能有效避免锉刀等工具对具有该通孔的产品的磕伤等情况的发生。

Through hole discharging mechanis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通孔的去料机构
本技术涉及模具的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通孔的去料机构。
技术介绍
目前,在大多数具有通孔的产品中,经成型出模后其通孔内一般会具有残余的料头。例如自带扫风功能的空调器,其底座上一般设置有扫风叶片的连杆通过的通孔,通常情况下,该通孔随底座一同成型而成,通孔中往往存在干涉连杆运转的残余料头,因此,通常需要在安装连杆前去除该残余的料头。目前常用的去除通孔的残余料头的工具为斜口钳或螺丝刀,因其与通孔的形状尺寸匹配度较低,在打磨去除残余料头的过程在存在磕伤产品(例如底座)的风险,并且不易操作影响去料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有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状况而完成,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有效避免产品磕伤且操作便捷、去料效率高的通孔的去料机构。为此,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通孔的去料机构,其包括:作用部,沿所述作用部插入所述通孔的方向,所述作用部包括作用端和连接端,并且,在所述作用端与所述连接端之间,所述作用部至少有一横截面与所述通孔的形状和尺寸相同。在本技术中,通过使作用部在作用端和连接端之间具有与通孔的形状和尺寸相同的横截面,可以在作用部插入通孔后,使该横截面对应的作用部的位置和通孔直接接触,由此,作用部可以充分填充该通孔,以去除通孔内其他的残余料头,从而在便捷高效的去除通孔残余料头的同时,还能有效避免锉刀等工具对具有该通孔的产品的磕伤等情况的发生。另外,在本技术所提供的通孔的去料机构中,可选地,所述作用端的横截面与所述通孔相匹配,且所述作用端的横截面的尺寸小于所述通孔。由此,使作用端的横截面面积小于通孔,可以更加便捷的将作用部插入通孔。另外,在本技术所提供的通孔的去料机构中,可选地,所述连接端的横截面与所述通孔相匹配,且所述连接端的横截面的尺寸大于所述通孔。由此,使连接端的横截面面积大于通孔,可以防止作用部从通孔中脱出等情况的发生,提高对通孔的去料效率。另外,在本技术所提供的通孔的去料机构中,可选地,从所述作用端至所述连接端,所述作用部的横截面的形状均与所述通孔相同,且所述作用部的横截面的尺寸逐渐增大。在这种情况下,可以使作用部与通孔的形状结构更加匹配,并且使其作用端至连接端的尺寸逐渐增大,可以使其具有较大的尺寸范围,以匹配不同的通孔尺寸,从而提升去料机构的实用性。另外,在本技术所提供的通孔的去料机构中,可选地,还包括:手柄部,其通过所述连接端与所述作用部形成连接。在这种情况下,可以更加便捷的实现对去料机构的握持,以便更加便捷的操控作用部工作,以提高去料机构的去料效率。此外,在本技术所提供的通孔的去料机构中,可选地,所述手柄部通过所述连接端的后侧与所述作用部连接。在这种情况下,可以进一步提升对去料机构的握持便捷性,以进一步提升对作用部的操控便捷性,从而进一步提高去料机构的去料效率。另外,在本技术所提供的通孔的去料机构中,可选地,所述作用部为锥形结构。在这种情况下,作用部的尺寸可以沿其作用端至其连接端连续变化,由此,可以进一步增大作用部与不同尺寸的通孔的匹配度,从而进一步提升去料机构的实用性。此外,在本技术所提供的通孔的去料机构中,可选地,从所述作用端至所述连接端,所述作用部的倾斜角度为α,其中,30°≦α≦60°。通常情况下,当倾斜角度过小时,在相同的长度范围内,作用部的横截面尺寸变化较小,与不同通孔的匹配度较小,适用性不足;当倾斜角度过大时,作用部插入通孔时,产生的剪切力较大,易破坏通孔周边结构。由此,将作用部的倾斜角度设置在一定范围内,可以保证作用部与不同通孔的匹配度高,同时还能有效避免磕伤具有该通孔的产品。另外,在本技术所提供的通孔的去料机构中,可选地,所述作用部与所述手柄部的连接为可拆卸的连接。在这种情况下,可以更加便捷的实现作用部和手柄部之间的拆卸,以便捷的实现作用部的更换调整等,从而满足不同应用场景下对作用部形状或尺寸的不同需求。另外,在本技术所提供的通孔的去料机构中,可选地,所述作用部和所述手柄部上分别设置有螺钉和螺纹孔,所述螺钉和所述螺纹孔匹配连接。在这种情况下,作用部和手柄部可以更加便捷有效的实现可拆卸连接,由此,可以进一步提升作用部更换的便捷性。另外,在本技术所提供的通孔的去料机构中,可选地,所述手柄部的尺寸范围为6~10cm。通常情况下,当手柄部的尺寸过小时,不便于握持手柄部而控制作用部的工作,从而影响去料机构的工作效率;当手柄部的尺寸过大时,手柄部的不同握持部位产生的力矩不同,传递至作用部的力度大小较难把控,容易因误操作造成对具有该通孔的产品(例如空调器底座)的磕伤等。因此,将手柄部的尺寸限定在一定范围内,可以便于握持的同时又较易控制操作力度,保证工作效率的同时又能防止力度控制不当对产品的磕伤等。另外,在本技术所提供的通孔的去料机构中,可选地,所述作用部上设置有定位凸起,所述定位凸起位于所述作用端的前侧。在这种情况下,通过定位凸起的设置,可以便于作用端在通孔相应位置的预定位,以提升去料机构工作的有效性和便捷性。相对于现有技术,本技术所提供的通孔的去料机构具有以下优势:(1)通过使作用部在作用端和连接端之间具有与通孔的形状和尺寸相同的横截面,可以在作用部插入通孔后,使该横截面对应的作用部的位置和通孔直接接触,由此,作用部可以充分填充该通孔,以去除通孔内其他的残余料头,从而在便捷高效的去除通孔残余料头的同时,还能有效避免锉刀等工具对具有该通孔的产品的磕伤等情况的发生。(2)通过使作用部为锥形结构,作用部的尺寸可以沿其作用端至其连接端连续变化,由此,可以进一步增大作用部与不同尺寸的通孔的匹配度,从而进一步提升去料机构的实用性。(3)使作用部与手柄部形成可拆卸的连接,可以更加便捷的实现作用部和手柄部之间的拆卸,以便捷的实现作用部的更换调整等,从而满足不同应用场景下对作用部形状或尺寸的不同需求。附图说明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方式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a)和(b)分别为本技术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通孔的去料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作用部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作用部的剖面示意图;图4和图5分别为本技术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空调器底座在去除其通孔内残余料头之前和之后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图6和图7分别为图4中I1处和图5中I2处的局部放大图;图8为本技术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手柄部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通孔,2-残余料头,3-作用部,31-作用端,32-连接端,33-横截面,34-螺钉,35-定位凸起,4-手柄部,41-螺纹孔,5-连接部。具体实施方式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方式及实施方式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通孔的去料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n作用部(3),沿所述作用部(3)插入所述通孔(1)的方向,所述作用部(3)包括作用端(31)和连接端(32),并且,/n在所述作用端(31)与所述连接端(32)之间,所述作用部(3)至少有一横截面(33)与所述通孔(1)的形状和尺寸相同。/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通孔的去料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作用部(3),沿所述作用部(3)插入所述通孔(1)的方向,所述作用部(3)包括作用端(31)和连接端(32),并且,
在所述作用端(31)与所述连接端(32)之间,所述作用部(3)至少有一横截面(33)与所述通孔(1)的形状和尺寸相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孔的去料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作用端(31)的横截面与所述通孔(1)相匹配,且所述作用端(31)的横截面的尺寸小于所述通孔(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孔的去料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端(32)的横截面与所述通孔(1)相匹配,且所述连接端(32)的横截面的尺寸大于所述通孔(1)。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孔的去料机构,其特征在于,从所述作用端(31)至所述连接端(32),所述作用部(3)的横截面(33)的形状均与所述通孔(1)相同,且所述作用部(3)的横截面(33)的尺寸逐渐增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钟武辉张亚斌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奥克斯电气股份有限公司奥克斯空调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