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透水混凝土外加剂注入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799991 阅读:34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15 10:3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透水混凝土外加剂注入装置,包括搅拌筒体,所述搅拌筒体底部设有下料管,所述下料管上设有控制通断的电磁阀,所述下料管下端连通混凝土搅拌仓,所述搅拌筒体上部中心处设有减速电机,所述减速电机的输出轴端设有中心杆,所述中心杆设置于搅拌筒体内,所述中心杆上沿周向均匀设有若干个搅拌杆,所述搅拌杆上设有若干个竖直的搅拌叶,所述搅拌杆端部设有搅拌刷,所述搅拌筒体上部一侧设有进料斗,所述进料斗上方设有送料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克服现有技术缺点,结构合理,定量称量,称量搅拌一体。

A water permeable concrete admixture injection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透水混凝土外加剂注入装置
本技术涉及混凝土外加剂设备
,具体是指一种透水混凝土外加剂注入装置。
技术介绍
透水混凝土又称多孔混凝土,无砂混凝土,透水地坪,是由骨料、水泥、增强剂、和水拌制而成的一种多孔轻质混凝土,它不含细骨料,透水混凝土由粗骨料表面包覆一薄层水泥浆相互粘结而形成孔穴均匀分布的蜂窝状结构,故具有透气、透水和重量轻的特点。透水混凝土在满足强度要求的同时,还需要保持一定的贯通孔隙来满足透水性的要求,因此在配制时除了选择合适的原材料外,还要通过配合比设计和制备工艺以及添加剂来达到保证强度和孔隙率的目的。混凝土外加剂指在混凝土拌合前或拌合过程中掺入用以改善混凝土性能的物质,包括各种减水剂、泵送剂、缓凝剂、早强剂、防水剂、膨胀剂等等。各种外加剂都有一个最适宜的掺量,她是根据外加剂的质量以及所使用的水泥骨料情况而定,掺量过少起不到应有的作用,掺量过大,不仅达不到预期的作用,还会起到相反的作用,但是目前都是通过人工定量称量然后直接加入到混凝土,对于多种的外加剂混合不均,工作效率低下,使用效果也不好,亟待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缺点,提供一种透水混凝土外加剂注入装置,结构合理,定量称量,称量搅拌一体。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透水混凝土外加剂注入装置,包括搅拌筒体,所述搅拌筒体底部设有下料管,所述下料管上设有控制通断的电磁阀,所述下料管下端连通混凝土搅拌仓,所述搅拌筒体上部中心处设有减速电机,所述减速电机的输出轴端设有中心杆,所述中心杆设置于搅拌筒体内,所述中心杆上沿周向均匀设有若干个搅拌杆,所述搅拌杆上设有若干个竖直的搅拌叶,所述搅拌杆端部设有搅拌刷,所述搅拌筒体上部一侧设有进料斗,所述进料斗上方设有送料管,所述送料管底部设有放料板一和放料板二,所述放料板一和放料板二相配合组成圆形封板,所述放料板一和放料板二的连接处分别设有翻转对称的台阶结构,所述放料板二叠放于放料板一上方,所述放料板一中部下方固定设有重量传感器,所述放料板一和放料板二上圆弧一端分别铰接送料管底部两侧,所述放料板一和放料板二上分别向相反方向对称延伸设有翻转杆,所述翻转杆端部转动连接气缸杆的活塞杆端,所述气缸杆另一端转动连接送料管上两侧管壁。作为改进,所述搅拌刷上的刷毛接触搅拌筒体内壁,方便清理内壁上的残留,使得小板更加充分彻底。作为改进,所述送料管外壁上固定设有显示装置,所述重量传感器通过导线连接显示装置,显示设置重量,准确定量称取外加剂。作为改进,所述搅拌刷转动连接搅拌杆端部,可以在搅拌杆转动时自助转动,防止卡料。作为改进,所述搅拌筒体内底部设有由四周向中心下降的斜坡,下料更方便。作为改进,所述搅拌筒体为双层结构,所述搅拌筒体的筒体壁从外至内依次为不锈钢层和陶瓷层,外层不锈钢层提供足够的强度支撑,内层陶瓷层可以更好的不沾料。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的优点在于:本技术设置的放料板一、放料板二、重量传感器和气缸杆,整个结构实现对外加剂的定量称取释放,从而控制外加剂用量,保证外加剂的使用效果;设置的搅拌杆、搅拌叶和搅拌刷,可以对进入到搅拌筒体内的物料进行充分的搅拌,混合均匀,且减少卡料、外壁沾料等情况,减少物料浪费。整个装置结构合理,定量称量,称量搅拌一体,操作简单,适宜推广。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中送料管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1、搅拌筒体,2、下料管,3、混凝土搅拌仓,4、减速电机,5、中心杆,6、搅拌杆,7、搅拌叶,8、搅拌刷,9、进料斗,10、送料管,11、放料板一,12、放料板二,13、重量传感器,14、翻转杆,15、气缸杆,16、显示装置。具体实施方式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横向”、“上”、“下”、“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另外,术语“包括”及其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本技术在具体实施时,一种透水混凝土外加剂注入装置,包括搅拌筒体1,所述搅拌筒体1底部设有下料管2,所述下料管2上设有控制通断的电磁阀,所述下料管2下端连通混凝土搅拌仓3,所述搅拌筒体1上部中心处设有减速电机4,所述减速电机4的输出轴端设有中心杆5,所述中心杆5设置于搅拌筒体1内,所述中心杆5上沿周向均匀设有若干个搅拌杆6,所述搅拌杆6上设有若干个竖直的搅拌叶7,所述搅拌杆6端部设有搅拌刷8,所述搅拌筒体1上部一侧设有进料斗9,所述进料斗9上方设有送料管10,所述送料管10底部设有放料板一11和放料板二12,所述放料板一11和放料板二12相配合组成圆形封板,所述放料板一11和放料板二12的连接处分别设有翻转对称的台阶结构,所述放料板二12叠放于放料板一11上方,所述放料板一11中部下方固定设有重量传感器13,所述放料板一11和放料板二12上圆弧一端分别铰接送料管10底部两侧,所述放料板一11和放料板二12上分别向相反方向对称延伸设有翻转杆14,所述翻转杆14端部转动连接气缸杆15的活塞杆端,所述气缸杆15另一端转动连接送料管10上两侧管壁,显示装置16内设有控制器,控制器控制连接气缸杆15和重量传感器13。所述搅拌刷8上的刷毛接触搅拌筒体1内壁,所述送料管10外壁上固定设有显示装置16,所述重量传感器13通过导线连接显示装置16,所述搅拌刷8转动连接搅拌杆6端部,所述搅拌筒体1内底部设有由四周向中心下降的斜坡,所述搅拌筒体1为双层结构,所述搅拌筒体1的筒体壁从外至内依次为不锈钢层和陶瓷层。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工作时,不同的外加剂分别进入到送料管10内,设置适合的重量后,重量传感器13检测到达指定重量,控制气缸杆15收缩动作,放料板一11和放料板二12会翻转,送料管10内的外加剂通过进料斗9进入到搅拌筒体1内,通过对所有外加剂的充分搅拌后,下料管2上电磁阀释放物料进入到混凝土搅拌仓3进一步混合使用。以上对本技术及其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这种描述没有限制性,附图中所示的也只是本技术的实施方式之一,实际的结构并不局限于此。总而言之如果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受其启示,在不脱离本技术创造宗旨的情况下,不经创造性的设计出与该技术方案相似的结构方式及实施例,均应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透水混凝土外加剂注入装置,包括搅拌筒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筒体(1)底部设有下料管(2),所述下料管(2)上设有控制通断的电磁阀,所述下料管(2)下端连通混凝土搅拌仓(3),所述搅拌筒体(1)上部中心处设有减速电机(4),所述减速电机(4)的输出轴端设有中心杆(5),所述中心杆(5)设置于搅拌筒体(1)内,所述中心杆(5)上沿周向均匀设有若干个搅拌杆(6),所述搅拌杆(6)上设有若干个竖直的搅拌叶(7),所述搅拌杆(6)端部设有搅拌刷(8),所述搅拌筒体(1)上部一侧设有进料斗(9),所述进料斗(9)上方设有送料管(10),所述送料管(10)底部设有放料板一(11)和放料板二(12),所述放料板一(11)和放料板二(12)相配合组成圆形封板,所述放料板一(11)和放料板二(12)的连接处分别设有翻转对称的台阶结构,所述放料板二(12)叠放于放料板一(11)上方,所述放料板一(11)中部下方固定设有重量传感器(13),所述放料板一(11)和放料板二(12)上圆弧一端分别铰接送料管(10)底部两侧,所述放料板一(11)和放料板二(12)上分别向相反方向对称延伸设有翻转杆(14),所述翻转杆(14)端部转动连接气缸杆(15)的活塞杆端,所述气缸杆(15)另一端转动连接送料管(10)上两侧管壁。/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透水混凝土外加剂注入装置,包括搅拌筒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筒体(1)底部设有下料管(2),所述下料管(2)上设有控制通断的电磁阀,所述下料管(2)下端连通混凝土搅拌仓(3),所述搅拌筒体(1)上部中心处设有减速电机(4),所述减速电机(4)的输出轴端设有中心杆(5),所述中心杆(5)设置于搅拌筒体(1)内,所述中心杆(5)上沿周向均匀设有若干个搅拌杆(6),所述搅拌杆(6)上设有若干个竖直的搅拌叶(7),所述搅拌杆(6)端部设有搅拌刷(8),所述搅拌筒体(1)上部一侧设有进料斗(9),所述进料斗(9)上方设有送料管(10),所述送料管(10)底部设有放料板一(11)和放料板二(12),所述放料板一(11)和放料板二(12)相配合组成圆形封板,所述放料板一(11)和放料板二(12)的连接处分别设有翻转对称的台阶结构,所述放料板二(12)叠放于放料板一(11)上方,所述放料板一(11)中部下方固定设有重量传感器(13),所述放料板一(11)和放料板二(12)上圆弧一端分别铰接送料管(10)底部两侧,所述放料板一(11)和放料...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厉业锋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水蓝生态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