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梁段对接面树脂胶的搅拌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794918 阅读:6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15 05: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梁段对接面树脂胶的搅拌设备,包括顶部敞口的搅拌桶、搅拌内衬及与搅拌桶同轴设置的搅拌轴和支撑环,支撑环的环体压贴搅拌桶顶部设置且支撑环的环心处同轴设置有与搅拌轴配合的第一轴承,搅拌轴顶部端面开设有十字键槽,且搅拌轴顶部轴杆通过第二轴承与安装筒内壁配合,安装筒与搅拌电机的机壳配合且安装筒内壁设有减震垫,搅拌电机的输出轴端部设有与十字键槽配合的十字键,搅拌内衬贴靠搅拌桶内壁设置且顶部折弯延伸至外界,第一轴承外壁通过径向设置支撑杆与支撑环的内环面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能够在满足对环氧树脂胶进行搅拌的基础上进行反复使用,而且尽可能地减少环氧树脂胶在搅拌环节的浪费,降低施工成本。

A kind of mixing equipment for resin glue on the butt surface of beam sec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梁段对接面树脂胶的搅拌设备
本技术属于桥梁建筑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梁段对接面树脂胶的搅拌设备。
技术介绍
环氧树脂胶在桥梁建筑过程用于对节段梁梁段的粘接,其凝固后强度高于混凝土结构,可以有效实现节段梁梁段的粘接。现有技术中的环氧树脂胶采用A、B胶两种组分,需要施工前进行现场混合搅拌,然后均匀涂抹在节段梁的对接面上,最后将节段梁对接挤压即可。一般而言,环氧树脂胶从搅拌、涂抹到节段梁的对拼,整个过程需要在两个小时内完成,因为环氧树脂胶的凝固速度很快,一旦其在节段梁对接前发生凝固,则失去了粘接性能。现有技术中的搅拌多采用塑料桶作为容器,然后将A、B胶导入桶内,再利用电机带动的搅拌器进行搅拌,整个过程十分粗犷,而且还存在两个弊端:1)由于环氧树脂胶非常粘稠,加之自流性很差,所以往往在搅拌完成后,桶内的环氧树脂胶无法完全倒出,会在桶内底部以及内壁上残留,加之还需要在短时间内进行涂抹等后续工程,很难对桶内残留的环氧树脂胶进行细致的清理和利用,但是环氧树脂胶价格昂贵,这造成了极大程度的浪费;2)由于环氧树脂胶凝固速度很快,残留在桶内的胶液凝固后基本无法从塑料桶内清除,这就造成了塑料桶的整个报废,而且是无法再利用的报废,不仅不利于环保施工,而且也浪费了资源。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梁段对接面树脂胶的搅拌设备,本技术结构简单,能够在满足对环氧树脂胶进行搅拌的基础上进行反复使用,而且尽可能地减少环氧树脂胶在搅拌环节的浪费,降低施工成本。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梁段对接面树脂胶的搅拌设备,包括顶部敞口的搅拌桶,所述设备还包括搅拌内衬及与搅拌桶同轴设置的搅拌轴和支撑环,支撑环的环体压贴搅拌桶顶部设置且支撑环的环心处同轴设置有与搅拌轴配合的第一轴承,搅拌轴顶部端面开设有十字键槽,且搅拌轴顶部轴杆通过第二轴承与安装筒内壁配合,安装筒与搅拌电机的机壳配合且安装筒内壁设有减震垫,搅拌电机的输出轴端部设有与十字键槽配合的十字键,搅拌内衬贴靠搅拌桶内壁设置且顶部折弯延伸至外界,第一轴承外壁通过径向设置支撑杆与支撑环的内环面连接。优选的,所述设备还包括设置于搅拌桶外部的吊装桶,搅拌桶底部位于吊装桶内并通过减震弹簧与吊装桶底壁连接,吊装桶顶端设有吊耳。优选的,搅拌桶内壁和底壁均设有数个负压抽风口,负压抽风口通过管道与设置在吊装桶上的抽风机连接。优选的,所述搅拌桶顶面同轴开设有压紧槽,所述支撑环底部轴向延伸有用于插配压紧槽的刮料板。优选的,所述搅拌内衬包括基体、基体中心处的硅胶垫以及一体连接基体和硅胶垫的环形连接件组成,硅胶垫中心与搅拌轴轴杆外壁紧密配合,基体由一体包覆在针织层上、下表面设置的橡胶层组成。优选的,所述搅拌轴呈中空结构且搅拌轴上设有数个搅拌杆,搅拌轴的轴杆于搅拌杆处及搅拌杆上方开设有轴向延伸的缺口,缺口底部内壁两侧设有与搅拌杆一端销轴铰接的铰接支座,缺口外壁周侧设有固定框,固定框内设有第一硅胶层,铰接支座与缺口之间的搅拌轴内壁上设有第二硅胶层,第一、第二硅胶层上开设有轴向延伸的切口,且第一、第二硅胶层自身时刻对切口进行密闭挤压。优选的,所述搅拌杆呈长方型结构,且搅拌杆长度方向一端通过第一、第二硅胶层的切口后与铰接支座销轴铰接,另一端暴露于搅拌桶内,搅拌轴宽度方向的顶部一侧呈厚度递减的刃状结构。优选的,所述固定框以及固定框的第一硅胶层其轴向底部呈径向厚度递减的坡面状。本技术工作过程如下:工作前调整:将搅拌内衬的硅胶垫与搅拌轴轴杆底部配合后,并保持每个搅拌杆相对搅拌轴处于径向延伸状态,再将搅拌轴放入搅拌桶内,然后开启抽风机,抽风机通过管道抽风,使得搅拌内衬与搅拌桶内壁之间空间的空气被抽出,使得搅拌内衬贴附在搅拌桶内壁;然后将搅拌电机呈输出端朝下放入安装筒内,开启搅拌电机,控制搅拌电机的输出端缓慢转动,使得其在自重作用下实现输出端上的十字键与搅拌轴顶部端面的十字键槽的插配,然后关闭搅拌电机;并利用支撑环底部的刮料板将搅拌内衬边缘的基体压入压紧槽,并实现支撑环在搅拌桶上的安装,支撑环通过支撑杆以及第一轴承来实现对搅拌轴的支撑。利用吊具挂接吊耳,将本技术所述设备起吊至桥面上。搅拌内衬配合硅胶垫对搅拌轴底部的封堵,可以组成一个顶部敞口、底部密闭的搅拌空间,同时还需要说明的是,由于搅拌桶的筒壁展开形状为长方型,但是由于搅拌内衬为一体式结构,所以搅拌内衬无法实现无间隙贴合搅拌桶内壁,而是在被负压吸附后呈现褶皱状,这有利于下一步A、B胶的搅拌均匀,因为这些褶皱起到了对胶液的阻挡,更容易使得胶液产生剪切和紊流效果,进而提高混合均匀性。搅拌:将A、B胶放入上述搅拌空间内,启动搅拌电机,搅拌电机带动搅拌轴转动,利用搅拌杆对搅拌空间内的物料进行搅拌。同时硅胶垫挤压搅拌轴、搅拌杆上的第一硅胶层也挤压切口,以及第二硅胶层挤压缺口来封闭搅拌轴上的缺口,加之环氧树脂胶自流性较差,不会从硅胶垫与搅拌轴的间隙处以及第一、第二硅胶层的切口处外流。虽然搅拌轴相对硅胶垫转动会产生摩擦,但是由于负压作用,基体紧紧吸附搅拌桶内壁,不会造成基体以及硅胶垫随着搅拌轴的转动而转动,同时环氧树脂胶自身的搅拌有一定参数要求,搅拌功率不能过大,否则会生成大量热而破坏自身性能,所以搅拌轴相对硅胶垫的转动动作也较为平和。清理:完成搅拌后,停止抽风机工作,将搅拌电机与搅拌轴分离,首先利用现有技术中的其他盛装工具将搅拌桶内的胶液移出并进行涂抹,最后轻微上移支撑环,使得搅拌内衬边缘移出压紧槽,并保持支撑环在自重作用下压接搅拌内衬。然后通过搅拌内衬顶部暴露在外界的基体相对搅拌桶向外界拉动,硅胶垫沿搅拌轴上移并刮除搅拌轴上的胶液,同时移出搅拌桶的基体上的胶液也被支撑环的刮料板所截留,如此,待硅胶垫处的基体移动至搅拌桶顶部时,原本残留在基体上的胶液都汇集在支撑圈内的空间,可以快速、便捷地将这些胶液移出并用于涂抹。还需要说明是的,当硅胶垫移动至搅拌杆处时,首先硅胶垫通过固定框和第一硅胶层的坡面可以顺利上移,同时挤压搅拌杆,使得搅拌杆向上转动并移入第一硅胶层和第二硅胶层的切口内,由于搅拌杆顶部呈刃状,可以顺畅进入切口,且搅拌杆上的胶液也被切口处的第一硅胶层刮截并被上移的硅胶垫所向上带走。当然,也会产生极少量的环氧树脂胶残留在第一硅胶层的切口处,但是由于本技术中的搅拌轴可以从搅拌桶中移出并与搅拌电机分离,而且环氧树脂胶的残留量也较少,所以很容易实现快速清洗。因此,本技术可以最大限度地刮除原本残留在桶内以及搅拌机构上很难被收集的胶液,提高了胶液的有效利用率,而且搅拌轴、搅拌杆以及搅拌内衬的洁净度也大幅度提高,方便后期进行高效清洁,防止残留的胶液凝固后结块。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本技术结构简单,能够在满足对环氧树脂胶进行搅拌的基础上进行反复使用,而且尽可能地减少环氧树脂胶在搅拌环节的浪费,降低施工成本。附图说明图1为具体实施方式中梁段对接面树脂胶的搅拌设备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梁段对接面树脂胶的搅拌设备,包括顶部敞口的搅拌桶,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还包括搅拌内衬及与搅拌桶同轴设置的搅拌轴和支撑环,支撑环的环体压贴搅拌桶顶部设置且支撑环的环心处同轴设置有与搅拌轴配合的第一轴承,搅拌轴顶部端面开设有十字键槽,且搅拌轴顶部轴杆通过第二轴承与安装筒内壁配合,安装筒与搅拌电机的机壳配合且安装筒内壁设有减震垫,搅拌电机的输出轴端部设有与十字键槽配合的十字键,搅拌内衬贴靠搅拌桶内壁设置且顶部折弯延伸至外界,第一轴承外壁通过径向设置支撑杆与支撑环的内环面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梁段对接面树脂胶的搅拌设备,包括顶部敞口的搅拌桶,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还包括搅拌内衬及与搅拌桶同轴设置的搅拌轴和支撑环,支撑环的环体压贴搅拌桶顶部设置且支撑环的环心处同轴设置有与搅拌轴配合的第一轴承,搅拌轴顶部端面开设有十字键槽,且搅拌轴顶部轴杆通过第二轴承与安装筒内壁配合,安装筒与搅拌电机的机壳配合且安装筒内壁设有减震垫,搅拌电机的输出轴端部设有与十字键槽配合的十字键,搅拌内衬贴靠搅拌桶内壁设置且顶部折弯延伸至外界,第一轴承外壁通过径向设置支撑杆与支撑环的内环面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梁段对接面树脂胶的搅拌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还包括设置于搅拌桶外部的吊装桶,搅拌桶底部位于吊装桶内并通过减震弹簧与吊装桶底壁连接,吊装桶顶端设有吊耳。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梁段对接面树脂胶的搅拌设备,其特征在于,搅拌桶内壁和底壁均设有数个负压抽风口,负压抽风口通过管道与设置在吊装桶上的抽风机连接。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梁段对接面树脂胶的搅拌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桶顶面同轴开设有压紧槽,所述支撑环底部轴向延伸有用于插配压紧槽的刮料板。


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维侠李卫丰李三伟张晓敏
申请(专利权)人:中电建十一局工程有限公司中国水利水电第十一工程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