拇内收矫正仪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793607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15 04:5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拇内收矫正仪,包括位于手背且自掌部延伸至腕部、自腕部延伸至肘部的矫正带,矫正带在掌部位置、腕部位置、肘部位置分别连接有掌部固定带、腕部固定带、肘部固定带,矫正带在腕部位置还连接有拇指固定带,掌部固定带、腕部固定带、肘部固定带位于矫正带的同一侧,拇指固定带位于矫正带上相对腕部固定带的另一侧,矫正带的内表面在腕部位置、肘部位置分别固定有电极片,拇指固定带在对应拇指腹位置固定有开关触点,掌部固定带上固定有金属触片,开关触点和金属触片接触后与两个电极片形成回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拇内收矫正仪能够通过矫正代替手术治疗以帮助恢复正常手功能。

Adduction appliance of thumb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拇内收矫正仪
本技术涉及医疗用品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拇内收矫正仪。
技术介绍
拇指内收是指拇指内收肌肌张力增高,导致拇指的掌指关节和/或指间关节的屈曲角度超过正常范围,外展能力受限,其表现为拇指屈向掌心内,拇指不能完成两指或三指抓的动作。新生儿出生时几乎100%会出现拇指内收现象,这是因为宝宝的屈肌比伸肌发达,一般情况下,宝宝长到三、四个月时就会发育正常。但是,对于高危儿(一般指在胎儿期,分娩时,新生儿期受到各种高危因素危害的新生儿,如胎儿宫内窘迫、胎儿宫内发育迟缓、脐带异常、羊水量过少、羊水污染、早产和低出生体重、窒息、颅内出血、缺氧缺血性脑病、溶血病、低血糖、脑损伤综合症等),如果不进行人为干预,则拇指内收现象持续存在将会影响孩子的手功能,如果早期不及时进行矫正,后期就需要进行手术治疗,增加了宝宝痛苦和家长的经济负担,有些还会有后遗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拇内收矫正仪,能够通过矫正代替手术治疗以帮助恢复正常手功能。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拇内收矫正仪,包括位于手背且自掌部延伸至腕部、自腕部延伸至肘部的矫正带,矫正带在掌部位置、腕部位置、肘部位置分别连接有掌部固定带、腕部固定带、肘部固定带,矫正带在腕部位置还连接有拇指固定带,掌部固定带、腕部固定带、肘部固定带位于矫正带的同一侧,拇指固定带位于矫正带上相对腕部固定带的另一侧,矫正带的内表面在腕部位置、肘部位置分别固定有电极片,拇指固定带在对应拇指腹位置固定有开关触点,掌部固定带上固定有金属触片,开关触点和金属触片接触后与两个电极片形成回路。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矫正带腕部位置的电极片为正极电极片,矫正带肘部位置的电极片为负极电极片。作为本技术的更进一步改进,所述金属触片、开关触点分别固定在掌部固定带的外表面、拇指固定带的外表面,金属触片与矫正带肘部位置的电极片之间、以及矫正带腕部位置的电极片与开关触点之间均分别通过导线一连接,两个电极片通过导线二连接至电池。作为本技术的更进一步改进,所述掌部固定带的内表面与矫正带在掌部位置的外表面固定有相互粘贴固定的魔术贴结构一,腕部固定带的内表面和矫正带在腕部位置的外表面固定有相互粘贴固定的魔术贴结构二,肘部固定带的内表面和矫正带在肘部位置的外表面固定有相互粘贴固定的魔术贴结构三,拇指固定带的内表面和外表面固定有相互粘贴固定的魔术贴结构四。作为本技术的更进一步改进,所述矫正带、掌部固定带、拇指固定带、腕部固定带、肘部固定带均为棉布带,电极片粘贴固定在矫正带上,开关触点粘贴固定在拇指固定带上,金属触片粘贴固定在掌部固定带上。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拇内收矫正仪的有益效果如下:(1)通过采用开关触点、金属触片和两个电极片,并使它们构成回路,只要新生儿的拇指内收,开关触点就会接触到金属触片,就会形成闭合回路,使得两个电极片导通并分别刺激新生儿的腕部肌肉、肘部肌肉,通过刺激使得新生儿的拇指外展以及腕部背伸,以此提高新生儿的抓握能力和智力,能够代替手术治疗方式帮助恢复正常手功能,减轻宝宝痛苦和家长的经济负担,杜绝了后遗症。通过以下的描述并结合附图,本技术将变得更加清晰,这些附图用于解释本技术的实施例。附图说明图1为拇内收矫正仪的内侧面示意图。图2为拇内收矫正仪的外侧面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现在参考附图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附图中类似的元件标号代表类似的元件。请参考图1-2,所述的拇内收矫正仪包括位于手背且自掌部延伸至腕部、自腕部延伸至肘部的矫正带1,矫正带1在掌部位置、腕部位置、肘部位置分别连接有掌部固定带11、腕部固定带12、肘部固定带13,矫正带1在腕部位置还连接有拇指固定带14,掌部固定带11、腕部固定带12、肘部固定带13位于矫正带1的同一侧,拇指固定带14位于矫正带1上相对腕部固定带12的另一侧。矫正带1的内表面在对应腕部肌肉位置、肘部肌肉位置分别固定有电极片2,拇指固定带14在对应拇指腹位置固定有开关触点3,掌部固定带11上固定有金属触片4,开关触点3和金属触片4接触后与两个电极片2形成回路。所述矫正带1腕部位置的电极片2为正极电极片,其位置与腕部肌肉(肌腱)位置对应,矫正带1肘部位置的电极片2为负极电极片,其位置与肘部肌肉(肌脯)位置对应。所述金属触片4、开关触点3分别固定在掌部固定带11的外表面、拇指固定带14的外表面。金属触片4与矫正带1肘部位置的电极片2之间、以及矫正带1腕部位置的电极片2与开关触点3之间均分别通过导线一5连接,导线一5位于矫正带1的外表面且可通过胶布固定在矫正带1的外表面,矫正带1肘部位置的电极片2、矫正带1腕部位置的电极片2还通过导线二6连接至外部电池7。所述掌部固定带11的内表面与矫正带1在掌部位置的外表面固定有相互粘贴固定的魔术贴结构一a,腕部固定带12的内表面和矫正带1在腕部位置的外表面固定有相互粘贴固定的魔术贴结构二b,肘部固定带13的内表面和矫正带1在肘部位置的外表面固定有相互粘贴固定的魔术贴结构三c,拇指固定带14的内表面和外表面固定有相互粘贴固定的魔术贴结构四d。所述矫正带1、掌部固定带11、拇指固定带14、腕部固定带12、肘部固定带13均为棉布带。两个电极片2粘贴固定在矫正带1上,两个电极片2的接线位置贯穿矫正带1并露出于矫正带1的外表面,以方便连接导线一和导线二6。开关触点3粘贴固定在拇指固定带14上。金属触片4粘贴固定在掌部固定带11上。将矫正带1放在新生儿手背上并且通过掌部固定带11、腕部固定带12、肘部固定带13分别缠在新生儿掌部、腕部、肘部位置并分别通过魔术贴结构一a、魔术贴结构二b、魔术贴结构三c固定,使得两个电极片2分别贴着新生儿腕部、肘部。将拇指固定带14缠在新生儿拇指上并通过魔术贴结构四d固定。在拇指固定带14缠绕时需要让开关触点3朝外,在掌部固定带11缠绕时需要将金属触片4朝外。在新生儿的拇指内收时,开关触点3会接触到金属触片4,只要开关触点3一接触到金属触片4,就会形成闭合回路,使得两个电极片2导通并分别刺激新生儿的腕部肌肉(肌腱)、肘部肌肉(肌脯),通过刺激使得新生儿的拇指外展以及腕部背伸,以此提高新生儿的抓握能力和智力。拇指外展后,开关触点3离开金属触片4。以上结合最佳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描述,但本技术并不局限于以上揭示的实施例,而应当涵盖各种根据本技术的本质进行的修改、等效组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拇内收矫正仪,其特征在于,包括:位于手背且自掌部延伸至腕部、自腕部延伸至肘部的矫正带,矫正带在掌部位置、腕部位置、肘部位置分别连接有掌部固定带、腕部固定带、肘部固定带,矫正带在腕部位置还连接有拇指固定带,掌部固定带、腕部固定带、肘部固定带位于矫正带的同一侧,拇指固定带位于矫正带上相对腕部固定带的另一侧,矫正带的内表面在腕部位置、肘部位置分别固定有电极片,拇指固定带在对应拇指腹位置固定有开关触点,掌部固定带上固定有金属触片,开关触点和金属触片接触后与两个电极片形成回路。/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拇内收矫正仪,其特征在于,包括:位于手背且自掌部延伸至腕部、自腕部延伸至肘部的矫正带,矫正带在掌部位置、腕部位置、肘部位置分别连接有掌部固定带、腕部固定带、肘部固定带,矫正带在腕部位置还连接有拇指固定带,掌部固定带、腕部固定带、肘部固定带位于矫正带的同一侧,拇指固定带位于矫正带上相对腕部固定带的另一侧,矫正带的内表面在腕部位置、肘部位置分别固定有电极片,拇指固定带在对应拇指腹位置固定有开关触点,掌部固定带上固定有金属触片,开关触点和金属触片接触后与两个电极片形成回路。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拇内收矫正仪,其特征在于:所述矫正带腕部位置的电极片为正极电极片,矫正带肘部位置的电极片为负极电极片。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拇内收矫正仪,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触片、开关触点分别固定在掌部固定带的外表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梁宇
申请(专利权)人: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