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陶秀专利>正文

一种Y型肛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793571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15 04: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Y型肛管,包括肛管本体,所述肛管本体为Y型结构,肛管本体的前端为双腔导管,导管内设有纵膈将导管内腔分为两腔,肛管本体的后端分为A管和B管,分别连通双腔导管的两腔,所述A管末端连接输液器,所述B管末端设有盖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的优点在于:肛管本体是Y型,肛管本体前端的双腔导管插入肛门,肛管本体的后端分为两个端口,一个入水口,一个出水口,不需要反复拔出肛管,这样可以避免反复抽插带来的痛苦,减少患者下床次数,减少跌倒事件发生,同时节省时间,解决了患者灌肠过程中最大的问题。

A type Y anal canal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Y型肛管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材
,具体是指一种Y型肛管。
技术介绍
现有肛管是一根中空直管型,患者进行清洁灌肠的过程中每次灌进去足够液体后需要把肛管拔出患者去厕所排便,排完再回到床上重新将肛管插入灌入液体,如此反复循环,直到患者解出来的是清水,这个清洗肠道的过程比较长,往往需要几十次循环,反复抽插对患者肛周直肠粘膜有较大损伤,加重患者痛苦。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以上技术缺陷,提供一种Y型肛管。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为:一种Y型肛管,包括肛管本体,所述肛管本体为Y型结构,肛管本体的前端为双腔导管,导管内设有纵膈将导管内腔分为两腔,肛管本体的后端分为A管和B管,分别连通双腔导管的两腔,所述A管末端连接输液器,所述B管末端设有盖帽。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的优点在于:肛管本体是Y型,肛管本体前端的双腔导管插入肛门,肛管本体的后端分为两个端口,一个入水口,一个出水口,不需要反复拔出肛管,这样可以避免反复抽插带来的痛苦,减少患者下床次数,减少跌倒事件发生,同时节省时间,解决了患者灌肠过程中最大的问题。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一种Y型肛管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1、肛管本体,2、导管,3、纵膈,4、A管,5、B管,6、盖帽。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结合附图,一种Y型肛管,包括肛管本体1,所述肛管本体1为Y型结构,肛管本体1的前端为双腔导管2,导管2内设有纵膈3将导管2内腔分为两腔,肛管本体1的后端分为A管4和B管5,分别连通双腔导管2的两腔,所述A管4末端连接输液器,所述B管5末端设有盖帽6。A管4作为进水管,长度为32公分,B管5作为出水管,长度约为42公分,B管5末端设有盖帽6,A管4进液的时候,盖帽6关闭,液体进入肛门后可以在肠道内充分软化大便,当患者感觉腹胀时,停止注入,即直接关闭连接A管4的输液器,然后打开B管5盖帽6,带有大便的水会从B管5流出,然后再关闭B管5,A管4注水,如此反复循环;使用时A管4在B管5上方而且由于A管4的输液器关闭,倒流出来的液体不会进入A管4。传统肛管是一根直条型肛管,只有一个进水口并且管径不够粗大,只能进水,在灌肠过程中需要反复抽插循环灌水以达到清洗肠道的目的。本技术在具体实施时,肛管本体1设计为Y型,解决了患者灌肠过程中最大的问题,不需要反复拔出肛管,患者只需要躺在床上,Y型肛管有一根插入管径,两个尾端,进水管和出水管,只需插入一次即可,A管4进水,B管5设计的较粗大并且长一些,混有大便的灌肠液可以直接从B管5排出,设计粗一些是避免大便残渣堵管,设计长一些是方便直接可以伸到便盆,避免漏到床上,家属直接用便盆在B管5下端接住即可,这样可以避免反复抽插带来的痛苦,减少患者下床次数,减少跌倒事件发生,同时节省时间。以上对本技术及其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这种描述没有限制性,附图中所示的也只是本技术的实施方式之一,实际的结构并不局限于此。总而言之如果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受其启示,在不脱离本技术创造宗旨的情况下,不经创造性的设计出与该技术方案相似的结构方式及实施例,均应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Y型肛管,包括肛管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肛管本体为Y型结构,肛管本体的前端为双腔导管,导管内设有纵膈将导管内腔分为两腔,肛管本体的后端分为A管和B管,分别连通双腔导管的两腔,所述A管末端连接输液器,所述B管末端设有盖帽。/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Y型肛管,包括肛管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肛管本体为Y型结构,肛管本体的前端为双腔导管,导管内设有纵膈将导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改平陶秀彭定卉邱秀秀何佳丽张思思吴博
申请(专利权)人:陶秀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