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感染的血液透析留置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793433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15 04:4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防感染的血液透析留置管,其包括留置管本体,所述留置管本体的管孔内套设有至少一层内管,且所有的所述内管能够自内至外逐层向外拔出。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留置管本体的管孔内套设有能够拔出的内管,从而可以通过拔出内管来及时更换新的未被使用过的管孔,以减少同一个管孔被重复使用的次数,这样便降低了人体在通过血液透析留置管进行血液透析时被感染的风险。

An anti infection indwelling catheter for hemodialysi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感染的血液透析留置管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防感染的血液透析留置管。
技术介绍
血液透析通是通过将患者体内血液引流至体外,经一个由无数根空心纤维组成的透析器中,血液与含机体浓度相似的电解质溶液(透析液)在一根根空心纤维内外,通过弥散或者对流进行物质交换,清除体内的代谢废物、维持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同时清除体内过多的水分。透析器和人体之间建立血液通路经常需要使用到血液透析留置管,血液透析留置管穿刺到人体血管内后,每次进行血液透析只需使透析器与血液透析留置管连接即可,从而避免每次透析均需要进行一次穿刺。但是,血液透析留置管由于需要较长时间地留置在人体上,血液透析留置管的管孔便需要多次重复地使用,血液透析留置管的管孔便容易受到污染,从而增加了人体被感染的风险。公开于该
技术介绍
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增加对本技术的总体背景的理解,而不应当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为本领域一般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感染的血液透析留置管,从而克服现有的血液透析留置管的管孔容易受到污染,从而增加了人体被感染的风险的缺点。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防感染的血液透析留置管,其包括留置管本体,其中:所述留置管本体的管孔内套设有至少一层内管,且所有的所述内管能够自内至外逐层向外拔出。优选地,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留置管本体和所述内管的材质为防感染材料。优选地,上述技术方案中,每个所述内管的外壁的远端和近端各凸设有一环形凸台;每个所述内管的外壁与其所在的管孔的内壁之间留有间隙,且每个所述内管的远端和近端分别通过对应的所述环形凸台的外壁与其所在的管孔的内壁的远端和近端密封接触。优选地,上述技术方案中,当所述内管至少有两层时,位于里面一层的所述内管的所述环形凸台的外壁与其所在的管孔的内壁之间的摩擦力小于位于外面一层的所述内管的所述环形凸台的外壁与其所在的管孔的内壁之间的摩擦力。优选地,上述技术方案中,每个所述内管的远端向外凸出于其所在的管孔的远端。优选地,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留置管本体的远端以能够拆卸的方式套设于一个接头的内孔的一端,所述接头的内孔在与所述留置管本体的远端及每个所述内管的远端对应的位置均设置有一个顶靠台阶。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技术在留置管本体的管孔内套设有能够拔出的内管,每拔出一个内管,这个被拔出的内管之前所在的管孔便能用于血液透析,从而可以通过拔出内管来及时更换新的未被使用过的管孔,以减少同一个管孔被重复使用的次数,这样便降低了人体在通过血液透析留置管进行血液透析时被感染的风险。附图说明图1是根据本技术防感染的血液透析留置管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根据本技术的内管的结构示意图。主要附图标记说明:1-留置管本体,2-内管,3-管孔,4-环形凸台,5-接头,6-顶靠台阶。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但应当理解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受具体实施方式的限制。除非另有其它明确表示,否则在整个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术语“包括”或其变换如“包含”或“包括有”等等将被理解为包括所陈述的元件或组成部分,而并未排除其它元件或其它组成部分。图1至图2显示了根据本技术优选实施方式的一种防感染的血液透析留置管的结构示意图,该防感染的血液透析留置管包括留置管本体1,留置管本体1的具体结构可以采用常规的血液透析留置管的结构,从而便于医护人员按正常的操作过程使用。参考图1和图2,而本技术提出的是,还包括内管2,内管2和留置管本体1均是管体,从而均具有管孔3。优选地,留置管本体1和内管2的材质为防感染材料,这样便能有效降低留置管本体1和内管2本身所可能引起的感染。留置管本体1的管孔3内套设有至少一层内管2,当只有一层内管2时,便是这个内管2直接套设于留置管本体1的管孔3,当有两层及以上的内管2时,这些内管2便自外至内逐层套设,除了最外面的一个内管2是直接套设于留置管本体1的管孔3中之外,位于里面一个的内管2便套设于位于外面一个的内管2的管孔3中,这样便使得每个内管2均是套设于一个管孔3内。一般是在留置管本体1内设置多层内管2。所有的内管2能够自内至外逐层向外拔出,以能够逐个使用内管2和留置管本体1的管孔3。优选地,每个内管2的远端向外凸出于其所在的管孔3的远端,从而便于自向至外按顺序拨出内管2。继续参考图1和图2,留置管本体1和内管2在使用时,插入于人体内的一端为近端,而在人体外面的一端为远端。本技术优选地,每个内管2的外壁的远端和近端各凸设有一环形凸台4,每个内管2的外壁与其所在的管孔3的内壁之间留有间隙,且每个内管2的远端和近端分别通过对应的环形凸台4的外壁与其所在的管孔3的内壁的远端和近端密封接触,即内管2的远端的环形凸台4的外壁与其所在的管孔3的内壁的远端密封接触,内管2的近端的环形凸台4的外壁与其所在的管孔3的内壁的近端密封接触。还可以在环形凸台2的外壁与其所在的管孔3的内壁之间设置密封圈来提高密封性。这样,每个内管2便能通过两端的环形凸台4密封住其所在的管孔3的两端,同时,由于内管2的外壁与其所在的管孔3的内壁之间是具有空隙的,而不是整个外壁与管孔3的内壁贴合,便方便拔出内管2,拨出过程比较省力省时。进一步优选地,当内管2至少有两层时,位于里面一层的内管2的环形凸台4的外壁与其所在的管孔3的内壁之间的摩擦力小于位于外面一层的内管2的环形凸台4的外壁与其所在的管孔3的内壁之间的摩擦力,以能够在拔出里面一层内管2时,不易带动外面一层内管2。继续参考图1和图2,本技术进一步地,留置管本体1的远端以能够拆卸的方式套设于一个接头5的内孔的一端,接头5的另一端用于与透析器连接。接头5的内孔在与留置管本体1的远端及每个内管2的远端对应的位置均设置有一个顶靠台阶6,接头5安装到留置管本体1上后,留置管本体1的远端顶靠在与其对应的顶靠台阶6上,且每个内管2的远端也顶靠在与其对应的顶靠台阶6上,以进一步提高除了最里面一个内管2的管孔3之外的其他管孔3的远端的密封性。本技术在留置管本体1的管孔1内套设有能够拔出的内管2,每拔出一个内管2,这个被拔出的内管2之前所在的管孔3便能用于血液透析,从而可以通过拔出内管2来及时更换新的未被使用过的管孔3,以减少同一个管孔3被重复使用的次数,且留置管本体1和内管2可采用防感染的材质,这样便降低了人体在通过血液透析留置管进行血液透析时被感染的风险。另外,本技术在留置管本体1内套设有能够拔出的内管2的结构也可应用于医疗上的其他种类的留置管,例如导尿管、胸腔留置引流管等。前述对本技术的具体示例性实施方案的描述是为了说明和例证的目的。这些描述并非想将本技术限定为所公开的精确形式,并且很显然,根据上述教导,可以进行很多改变和变化。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选择和描述的目的在于解释本技术的特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防感染的血液透析留置管,其包括留置管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留置管本体的管孔内套设有至少一层内管,且所有的所述内管能够自内至外逐层向外拔出。/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感染的血液透析留置管,其包括留置管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留置管本体的管孔内套设有至少一层内管,且所有的所述内管能够自内至外逐层向外拔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感染的血液透析留置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留置管本体和所述内管的材质为防感染材料。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感染的血液透析留置管,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内管的外壁的远端和近端各凸设有一环形凸台;每个所述内管的外壁与其所在的管孔的内壁之间留有间隙,且每个所述内管的远端和近端分别通过对应的所述环形凸台的外壁与其所在的管孔的内壁的远端和近端密封接触。


4.根据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思元韦智晓李俊红秦雪黄庆丰梁璟瑫
申请(专利权)人: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西;4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