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正极极片及电化学储能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788780 阅读:6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15 01:28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储能装置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正极极片及电化学储能装置,包括壳体、盖板与正极板,所述壳体外表面包裹有一层防护气囊,所述盖板顶端设有防护板,所述防护板上设有转腔,所述转腔一侧设有防护盖与固定腔,所述盖板上设置有充注口,所述充注口内部设有封堵块;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在盖板顶端的防护板上设置固定腔与防护盖,使得相互配合的固定腔与防护盖能够有效的对内部的正极板进行防护,减少正极板裸露在外部导致的碰撞与损坏;且通过在盖板上设置的充注口向壳体与盖板内部填充电解液,不仅优化了电池生产加工时的工艺步骤,还能对电池内部泄露的电解液进行补充,从而提高了锂离子电池的工作质量与使用寿命。

A positive electrode and electrochemical energy storage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正极极片及电化学储能装置
本专利技术属于储能装置
,具体的说是一种正极极片及电化学储能装置。
技术介绍
锂离子电池是一种常用的电化学储能装置,由于其具有环境友好、能量密度高等优点而被广泛应用于消费类电子领域。但是,传统的锂离子电池在受到机械外力破坏时内部容易发生短路进而导致热失控,不仅造成锂离子电池的燃烧,还会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同时锂离子电池裸露在外部的正极极片处更易受到外界的破坏,尤其在锂离子电池出厂前需要进行跌落试验,若对电池的正极极片处防护不当,则容易发生因极片处的损坏导致的电池报废与使用不良等问题,因此需要对锂离子电池的正极极片处进行有效的防护。鉴于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正极极片及电化学储能装置,能够有效的对电池的正极极片处进行防护,减少电池在试验或运输途中因机械外力的破坏导致的电池工作不良等问题,大大提高了锂离子电池的工作质量与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正极极片及电化学储能装置,能够有效的对电池的正极极片处进行防护,减少电池在试验或运输途中因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正极极片,包括壳体(1)、盖板(2)与正极板(3),所述盖板(2)安装在壳体(1)顶端,所述正极板(3)位于盖板(2)顶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外表面包裹有一层防护气囊(11),所述盖板(2)中部垂直连接有镍棒(12),所述镍棒(12)底端所在的盖板(2)与壳体(1)之间填充有电解液,所述镍棒(12)底端的侧面上设有隔离腔(13),所述隔离腔(13)内部设有碳包(14),所述隔离腔(13)外表面与壳体(1)内表面之间设有锂板(15);所述镍棒(12)顶端设有绝缘的防护板(4),所述防护板(4)侧壁与壳体(1)内壁接触配合,所述镍棒(12)顶端穿过防护板(4)连接有正极板(3),所...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正极极片,包括壳体(1)、盖板(2)与正极板(3),所述盖板(2)安装在壳体(1)顶端,所述正极板(3)位于盖板(2)顶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外表面包裹有一层防护气囊(11),所述盖板(2)中部垂直连接有镍棒(12),所述镍棒(12)底端所在的盖板(2)与壳体(1)之间填充有电解液,所述镍棒(12)底端的侧面上设有隔离腔(13),所述隔离腔(13)内部设有碳包(14),所述隔离腔(13)外表面与壳体(1)内表面之间设有锂板(15);所述镍棒(12)顶端设有绝缘的防护板(4),所述防护板(4)侧壁与壳体(1)内壁接触配合,所述镍棒(12)顶端穿过防护板(4)连接有正极板(3),所述正极板(3)一侧所在的防护板(4)顶面上设有转腔(5),所述转腔(5)内部底端转动连接有转环(51),所述转环(51)顶面上设有挤压囊(52),所述挤压囊(52)顶部连接有转杆(53),所述转杆(53)顶端设有防护盖(54),所述防护盖(54)底面上连接有固定环(55),所述转杆(53)两侧所对应的防护板(4)顶面上对称连接有与固定环(55)相配合的环形固定腔(56),所述固定腔(56)底面上设有能够与固定环(55)相吸附的硬磁铁(57)。


2.一种电化学储能装置,该电化学储能装置适用于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正极极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2)顶面一侧设置有贯通的充注口(21),所述充注口(21)内部设有自上至下半径逐渐增大的封堵块(22),所述封堵块(22)顶面与充注口(21)侧壁之间连接有弹性的锁紧绳(23)。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电化...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雷承富黄兵王楠
申请(专利权)人:盐城师范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