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任成甫专利>正文

蜂窝煤暖器返热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78793 阅读:15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是一种蜂窝煤炉用的蜂窝煤暖器返热装置,以解决蜂窝煤炉上火慢和煤球浪费的问题,该装置其结构是,介质夹套内壁与装在炉夹套外壁内的返热壁间装有返热隔板,返热隔板与介质夹套内壁及返热壁间构成返热火道,介质夹套内壁上开有左右返火口,返烧隔板下部的返热火道下方有与返烧火道相通的清尘口,中间及热火道上有相通的排烟管,使用时,本装置是安置在炉体内炉膛的后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其结构新颖独特,介质加热快,增强散热器的散热速度,以达到人们快速取暖之目的,有广阔的开发应用前景。(*该技术在201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说明 一、
本技术是涉及一种在蜂窝煤炉上用的蜂窝煤暖器返热装置。二
技术介绍
冬天用蜂窝煤炉取暖广而有之。但由于现有蜂窝煤炉的燃烧多是采用室内自然通风,蜂窝煤球上火慢,火势不旺,燃烧不充分,特别是介质循环速度慢,散热器由凉到热需时间长,煤球浪费大,烧开水时间长,取暖效果差,远远满足不了人们对蜂窝煤取暖用水的需要。三、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情况,本技术之目的就是提供一种蜂窝煤炉用的蜂窝煤暖器返热装置,以解决蜂窝煤炉上火慢和煤球浪费的问题,该装置其结构是,介质夹套内壁与装在炉夹套外壁内的返热壁间装有返热隔板,返热隔板与介质夹套内壁及返热壁间构成返热火道,介质夹套内壁上开有左右返火口,返烧隔板下部的返热火道下方有相通的清尘口,中间及热火道上有相通的排烟管,使用时,本装置是安置在炉体内炉膛的后侧,本技术其结构新颖独特,介质加热快,增强散热器的散热速度,以达到人们快速取暖之目的,有广阔的开发应用前景。四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横截面俯视图(末有返烧装置的一边省去)。图2为图1中A-A向剖面主视图。图3为图1中B---B向剖面右视图。图4为本技术安装使用状态图(炉体局部剖开)。五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详细说明。由图1、图2、图3给出,本技术是介质夹套内壁5与装在炉夹套外壁10内的返热壁1间装有返热隔板2,返热隔板2与介质夹套内壁5及返热壁1间构成反热火道3,介质夹套内壁5上开有左右返火口4,返热隔板2下部的返热火道下方有与返热火道相通的清尘口8,中间返热火道上有与其相通的排烟管9。本技术的工作情况是,本实用型是安置在炉体内炉膛11的后侧(见附图4所示),当炉芯7的炉膛内产生的灼热气体,经处于炉膛后上方两侧左右返火口4进入返热火道下行(介质夹套内壁5与炉芯7间有保温层6),在热气下行至返热隔板2下边沿时,又反向进入中间的返热火道上行,直至炉体上的部与其相通的排烟管9排出室外,在这个过程中灼热气体在下行时,将两侧返热火道夹套内的介质(一般为水)加热,上行时又将中间夹套内的介质加热,这样促使自散热器回来的低温介质能很快的升温,加快上升速度,促使介质在循环中流速加快,增强散热器的散热速度,提高暖器(蜂窝煤球炉)的取暖效果,节省煤球,经实验,与同样未装有本实用型的煤球炉相比,可节煤25%以上,散热速度提高30%以上,若与带有供风装置的蜂窝煤球炉结合使用,效果会更好。本技术的推广使用,必为节煤,提高蜂窝煤炉的使用效果,开拓出光明的前景。权利要求1.一种蜂窝煤暖器返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是,介质夹套内壁(5)与装在炉夹套外壁(10)内的返热壁(1)间装有返热隔板(2),返热隔板(2)与介质夹套内壁(5)及返热壁(1)间构成反热火道(3),介质夹套内壁(5)上开有左右返火口(4),返热隔板(2)下部的返热火道下方有与返热火道相通的清尘口(8),中间返热火道上有与其相通的排烟管(9)。专利摘要本技术是一种蜂窝煤炉用的蜂窝煤暖器返热装置,以解决蜂窝煤炉上火慢和煤球浪费的问题,该装置其结构是,介质夹套内壁与装在炉夹套外壁内的返热壁间装有返热隔板,返热隔板与介质夹套内壁及返热壁间构成返热火道,介质夹套内壁上开有左右返火口,返烧隔板下部的返热火道下方有与返烧火道相通的清尘口,中间及热火道上有相通的排烟管,使用时,本装置是安置在炉体内炉膛的后侧,本技术其结构新颖独特,介质加热快,增强散热器的散热速度,以达到人们快速取暖之目的,有广阔的开发应用前景。文档编号F24B7/00GK2781215SQ200520030400公开日2006年5月17日 申请日期2005年4月8日 优先权日2005年4月8日专利技术者任成甫 申请人:任成甫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蜂窝煤暖器返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是,介质夹套内壁(5)与装在炉夹套外壁(10)内的返热壁(1)间装有返热隔板(2),返热隔板(2)与介质夹套内壁(5)及返热壁(1)间构成反热火道(3),介质夹套内壁(5)上开有左右返火口(4),返热隔板(2)下部的返热火道下方有与返热火道相通的清尘口(8),中间返热火道上有与其相通的排烟管(9)。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任成甫
申请(专利权)人:任成甫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1[中国|河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