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模型构建方法、装置及设备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787583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15 00:45
本说明书实施例提供一种模型构建方法、装置及设备。所述方法包括:获取至少两个岩芯样本的可动油比率;所述岩芯样本具有不同的样本参数;所述样本参数对应有控制因素;根据所述可动油比率和所述样本参数,在所述控制因素中确定主控因素;基于所述主控因素,利用对应的可动油比率建立可动油比率确定模型;所述可动油比率确定模型,用于对储层中的可动油比率进行确定。通过上述方法,可以根据岩芯样本中不同控制因素所对应的不同样本参数,确定主控因素,并基于所述主控因素构建可动油比率确定模型实现对于储层中的可动油比率的确定,从而实现了在确定对于可动油比率存在较大影响的控制因素的情况下对可动油比率进行确定。

A model construction method, device and equipmen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模型构建方法、装置及设备
本说明书实施例涉及地质勘探开发
,特别涉及一种模型构建方法、装置及设备。
技术介绍
我国的页岩油储量在世界上排名前列,具有很大的开发潜力。在地质勘探开发领域中,针对页岩油的勘探开发目前正处于起步阶段。由于页岩油具有重烃含量高、黏度大、高含蜡、流动性差等特点,且目前针对页岩油进行开采在初期产能较高,但递减较快。因此,在针对页岩油进行开采时需要先确定储层中的可动油比率。现有技术中存在一些对于可动油比率进行定量表征的方法,但是这些方法都偏向于单纯的可动油定量表征,缺乏对可动油影响因素的机理性研究。在并未揭示可动油比率与主控因素之间的相互变化关系可以在多因素条件控制下可动油比率的变化规律的情况下,并不能较好地对页岩油可动性机理和资源评价进行进一步的深入认知。因此,目前亟需一种能够确定储层中对可动油比率进行影响的因素并基于此对可动油比率进行确定的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本说明书实施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模型构建方法、装置及设备,以解决如何确定对可动油比率进行影响的因素来确定可动油比率的问题。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说明书实施例提出的一种模型构建方法、装置及设备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模型构建方法,包括:获取至少两个岩芯样本的可动油比率;所述岩芯样本具有不同的样本参数;所述样本参数对应有控制因素;根据所述可动油比率和所述样本参数,在所述控制因素中确定主控因素;基于所述主控因素,利用对应的可动油比率建立可动油比率确定模型;所述可动油比率确定模型,用于对储层中的可动油比率进行确定。一种模型构建装置,包括:可动油比率获取模块,用于获取至少两个岩芯样本的可动油比率;所述岩芯样本具有不同的样本参数;所述样本参数对应有控制因素;主控因素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可动油比率和所述样本参数,在所述控制因素中确定主控因素;模型建立模块,用于基于所述主控因素,利用对应的可动油比率建立可动油比率确定模型;所述可动油比率确定模型,用于对储层中的可动油比率进行确定。一种可动油比率确定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指令;所述处理器,用于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指令以实现以下步骤:获取至少两个岩芯样本的可动油比率;所述岩芯样本具有不同的样本参数;所述样本参数对应有控制因素;根据所述可动油比率和所述样本参数,在所述控制因素中确定主控因素;基于所述主控因素,利用对应的可动油比率建立可动油比率确定模型;所述可动油比率确定模型,用于对储层中的可动油比率进行确定。由以上本说明书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见,本说明书实施例设置具有样本参数不同的岩芯样本,并获取这些岩芯样本中的可动油比率,根据所述可动油比率判断对应于样本参数的控制因素是否为影响可动油比率的主控因素。获取到控制因素中的主控因素之后,根据所述主控因素,结合对应于主控因素的可动油比率建立可动油比率确定模型,进而实现利用所述可动油比率确定模型对储层中的可动油比率进行确定。通过本方法,能够在确定对于可动油比率的主要影响因子的情况下准确地确定储层中的可动油比率。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说明书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说明书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说明书实施例一种模型构建方法的流程图;图2为本说明书实施例一种具有不同孔隙度和渗透率的岩芯样本在核磁共振驱替模拟中的可动油信号变化示意图;图3为本说明书实施例一种具有不同伊利石含量的岩芯样本在核磁共振驱替模拟中的可动油信号变化示意图;图4为本说明书实施例一种具有不同高岭石含量的岩芯样本在核磁共振驱替模拟中的可动油信号变化示意图;图5为本说明书实施例一种具有不同绿泥石含量的岩芯样本在核磁共振驱替模拟中的可动油信号变化示意图;图6为本说明书实施例一种具有不同蒙脱石含量的岩芯样本在核磁共振驱替模拟中的可动油信号变化示意图;图7为本说明书实施例一种具有不同原油粘度的岩芯样本在核磁共振驱替模拟中的可动油信号变化示意图;图8为本说明书实施例一种具有不同干酪根含量的岩芯样本在核磁共振驱替模拟中的可动油信号变化示意图;图9为本说明书实施例一种孔隙度与可动油比率的线性关系的示意图;图10为本说明书实施例一种渗透率与可动油比率的线性关系的示意图;图11为本说明书实施例一种黏土矿物含量与可动油比率的线性关系的示意图;图12为本说明书实施例一种黏土矿物含量与可动油比率的线性关系的示意图;图13为本说明书实施例一种原油黏度与可动油比率的线性关系的示意图;图14为本说明书实施例一种干酪根含量与可动油比率的线性关系的示意图;图15为本说明书实施例一种可动油比率实测值与可动油比率理论值的交汇图;图16为本说明书实施例一种模型构建装置的模块图;图17为本说明书实施例一种模型构建设备的结构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说明书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说明书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说明书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说明书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说明书保护的范围。以下结合附图1对本说明书实施例一种模型构建方法进行介绍。所述方法的执行主体为计算机设备,所述计算机设备包括服务器、工控机、PC机和一体机。所述模型构建方法的具体步骤如下:S110:获取至少两个岩芯样本的可动油比率;所述岩芯样本具有不同的样本参数;所述样本参数对应有控制因素。岩芯样本是为了模拟实际储层中的岩芯所制备的样本。相较于实际岩芯,岩芯样本通过严格控制制备过程,减少了岩芯中不受控制的变化因素,从而能够更加准确地确定对岩芯中的可动油比率进行影响的因素。为了制备所述岩芯样本,在实际应用中,可以首先按照环氧树脂:石英砂:固化剂的含量比例为1:12:0.2进行调配,具体可以是环氧树脂:石英砂:固化剂的含量为50g:600g:10g。取一个干燥洁净的塑料杯作为容器,放在电子秤上,进行数据清零,带上手套从电子保温箱里取出环氧树脂,称取50g,再称取10g的固化剂,共60g,用洁净的筷子充分搅拌均匀后,待用;再取一个干燥洁净的塑料桶作为容器,放在电子秤上,进行数据清零,称取600g的石英砂(80目),再在此基础上添加50g混合好的环氧树脂,用洁净的竹筷充分搅拌均匀后,倒在平板上用平头扁铲充分搅拌,使其非常均匀;另外将铁质模具清除干净后,并在模具内侧涂抹一薄层凡士林,使砂岩不与模具(7cm*7cm*7cm)凝结在一起,以便于取出砂岩样品,然后均匀填充砂体在模具中;打开高压设备,在机器上慢慢以100N/s的速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模型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n获取至少两个岩芯样本的可动油比率;所述岩芯样本具有不同的样本参数;所述样本参数对应有控制因素;/n根据所述可动油比率和所述样本参数,在所述控制因素中确定主控因素;/n基于所述主控因素,利用对应的可动油比率建立可动油比率确定模型;所述可动油比率确定模型,用于对储层中的可动油比率进行确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模型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至少两个岩芯样本的可动油比率;所述岩芯样本具有不同的样本参数;所述样本参数对应有控制因素;
根据所述可动油比率和所述样本参数,在所述控制因素中确定主控因素;
基于所述主控因素,利用对应的可动油比率建立可动油比率确定模型;所述可动油比率确定模型,用于对储层中的可动油比率进行确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因素,包括以下至少一种:孔隙度和渗透率、伊利石含量、高岭石含量、绿泥石含量、蒙脱石含量、原油粘度和干酪根含量。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至少两个岩芯样本的可动油比率之前,还包括:
获取岩芯样本的孔隙度参数和渗透率参数;所述岩芯样本,包括根据不同压强条件制备的具有不同的孔隙度参数和/或渗透率参数的岩芯样本。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可动油比率根据以下方法获得:
对岩芯样本进行驱替饱和原油;
采集饱和后的岩性样本的第一核磁共振T2谱;
注入氯化锰溶液驱替所述饱和后的岩芯样本,并采集所述驱替后的第二核磁共振T2谱;
根据所述第一核磁共振T2谱和第二核磁共振T2谱计算可动油比率。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可动油比率和所述样本参数,在所述控制因素中确定主控因素,包括:
根据所述样本参数和所述可动油比率构建对应于所述控制因素的线性回归方程;
若所述线性回归方程满足预设影响条件,将所述控制因素确定为主控因素。


6.如权利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博媛庞雄奇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