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光学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786697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15 00:16
提供了一种光学连接器,其可以用于下一代宽带以太网和室外微波网络单元的光缆插头,并且还具有向后兼容性以与现有数据中心中的收发器/适配器一起配合使用。所述光学连接器可包括壳体以及附接到光缆的一对第一和第二光学插芯。所述光学连接器还可包括一对第一和第二闩锁,分别位于所述第一和第二光学插芯的上方,并且构造成可绕垂直于所述光学插芯的光轴的轴线作弹性的变形。所述光学连接器还可包括单触压片,其定位在连接器壳体的上部外表面上并且被配置为与第一和第二闩锁接触。优选地,所述单触压片可从所述连接器壳体的上部外表面较接近所述第一和第二闩锁的位置延伸出来,并且在与所述壳体的接合位置具有孔以保持其柔性。

An optical connecto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光学连接器
本公开涉及一种用于下一代宽带以太网和室外微波网络单元的光学连接器,其具有向后兼容性以与现有的收发器/适配器一起使用。
技术介绍
互联网的普及使得通信网络空前增长。连接器制造商一直在寻求减小设备尺寸的方案。例如,如图1所示的为现有的高密度光纤通信网络系统所开发的双工LC光学连接器,可包括一对第一和第二光学插芯和位于每个光学插芯上方的一对闩锁,以及配置成与闩锁接触的压片,以使得用户在使用中可以按压压片以使闩锁变形以从光纤通信网络系统中高密度的适配器/收发器拆卸光学连接器。另外,为了在电信市场中部署4G+,LTE+和未来5G通信网络系统,光连接器提供商需要面对不断的挑战。例如,美国专利号10,018,795中公开了一种加固的防风雨光缆插头,以提供用于下一代宽带以太网和室外微波网络单元的光缆插头。所公开的光缆插头包括用于配合光电收发器的前部和LC连接器。该前部有一个衬套,其具有一个带有附件的翼片。该LC连接器类似于如图1所示的连接器,包括一对闩锁但不包括如图1所示的压片。在使用中,用户可以按压前部衬套的翼片以使LC连接器的闩锁变形,从光纤通信网络系统中的适配器/收发器拆卸连接器。然而,美国专利号10,018,795所公开的光学连接器并不能配合现有普通的适配器/收发器使用。原因是它没有包括配置成与插芯上方的闩锁接触的压片,方便用户从适配器/收发器拆卸光学连接器。另一方面,图1所示的现有的光学连接器亦不能用于美国专利号10,018,795所公开的光缆插头。原因是现有的光学连接器的压片,如图2所示,会与光缆插头的前部衬套的翼片相冲突。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光学连接器,其可以用于下一代宽带以太网和室外微波网络单元的光缆插头,并且还具有向后兼容性以与现有的收发器/适配器配合使用。所述光学连接器可包括壳体以及附接到光缆的一对第一和第二光学插芯。所述光学连接器还可包括一对第一和第二闩锁,分别位于所述第一和第二光学插芯的上方,并且构造成可绕垂直于所述光学插芯的光轴的轴线作弹性的变形。所述光学连接器还可包括单触压片,其定位在连接器壳体的上部外表面上并且被配置为与第一和第二闩锁接触。优选地,所述单触压片可从所述连接器壳体的上部外表面较接近所述第一和第二闩锁的位置延伸出来,并且在与所述壳体的接合位置具有孔以保持其柔性。附图说明图1是现有技术的LC光学连接器的透视图;图2是把现有技术的LC光学连接器用于一种加固的防风雨光缆插头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LC光学连接器的透视图;图4是一种包括图3的LC光学连接器的光缆插头的透视图;图5是一种包括图3的LC光学连接器的光缆插头的剖视图;图6是用于图4的光缆插头的前壳的透视图;图7是图6的前壳金属衬套的透视图;图8是在图3的光学连接器插入图6的前壳之后的侧视图;图9A-9D描绘了从图6的前壳拆卸图3的光学连接器的过程;图10是把图3的光学连接器与现有的光纤通信网络系统中高密度的适配器配合使用的透视图。具体实施方式图3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光学连接器1的透视图。在该实施例中,光学连接器1被描绘为双工LC连接器的光学连接器,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明白到,本专利技术的连接器可以是现在已知的或以后开发的任何合适的类型,例如,插芯连接器(FC),光纤分布式数据接口(FDDI)连接器,LC连接器,机械转移(MT)连接器,方形连接器(SC),CS连接器或直端(ST)连接器。如图3所示,光学连接器1可包括壳体11以及附接到光缆的一对第一和第二光学插芯12a和12b。光学连接器1还可包括一对第一和第二闩锁13a和13b。第一和第二闩锁13a和13b分别位于第一和第二光学插芯12a和12b的上方,并且构造成可绕垂直于光学插芯12a和12b的光轴的轴线作弹性的变形。光学连接器1还可包括单触压片14,其定位在连接器壳体11的上部外表面上并且被配置为与第一和第二闩锁13a和13b接触。优选地,单触压片14可从壳体11的上部外表面较接近第一和第二光学插芯12a和12b的位置延伸出来,并且在与壳体11的接合位置具有孔141以保持其柔性。在使用中,用户可以按压单触压片14以使第一和第二闩锁13a和13b变形,从适配器或收发器拆卸光学连接器1。图4和图5分别示出了包括图3的光学连接器1的光缆插头100的透视图和剖视图。如图4和图5所示,光学连接器1安装在光纤缆线2上并连接到光电收发器3以形成的光缆插头100。光缆插头100包括前壳4,其用于连接光电收发器3和光学连接器1。光纤缆线2可以通过保持器5以及压接环6,与连接器壳体11保持在一起,并通过缆线套7提供支撑和保护。图6示出了前壳4的透视图。如图6所示,前壳4可包括主体41,金属衬套42和凸缘43。金属衬套42构造成可切合地环绕在主体41的周围。凸缘43构造成可环绕金属衬套42并把金属衬套42固定在主体41。前壳主体41可包括对应于光学连接器1的第一和第二闩锁13a和13b的锁定元件(未示出),用于把光学连接器1锁定在前壳4之内。图7示出了金属衬套42的透视图。如图7所示,金属衬套42可具有翼片421,其具有平坦部分和弯曲部分。所述弯曲部分可以具有一对第一和第二斜板421a和421b以其形成一个V形。图8描绘了在光学连接器1插入前壳4之后的侧视图。可以看出,光学连接器1的单触压片14可配合地处于前壳金属衬套翼片421弯曲部分的第一倾斜板421a的下方,不会与前壳金属衬套的翼片421相冲突。返回参考图4和图5,光缆插头100还可包括覆盖光学连接器1和前壳4的接口的外壳8,其配置为被光纤缆线2穿过并可沿光纤缆线2滑动。外壳8可包括一个或多个锁定元件81(在此实施例中被描绘为凹槽),位于在外壳8的内壁上。相应地,前壳主体41可具有一个或多个的锁定元件411(在此实施例中被描绘为突起),位于前壳主体41的外壁上,与外壳8内壁上的锁定元件81耦合以把外壳8固定。金属衬套的翼片421可在其平坦部分上具有开口4211,以允许前壳外壁上的突起411穿过,并且所述开口4211可设计成允许金属衬套42沿光学连接器1的光轴方向滑动。图9A-9D描绘了从前壳4拆卸光学连接器1的过程。首先,如图9A所示把外壳8向远离前壳4的方向(如箭咀所示)拉动以露出前壳4和光学连接器1的接口。然后,如图9B所示把金属衬套42向远离光学连接器1的方向(如箭咀所示)滑动,使得所述金属衬套翼片421弯曲部分的V形底部位于光学连接器的单触压片14之上。然后,如图9C所示向下按压金属衬套的翼片421以弯曲单触压片14,使光学连接器的第一和第二闩锁13a和13b变形,直到光学连接器的第一和第二闩锁13a和13b从前壳4中的相应锁定元件脱离。然后,如图9D所示将光学连接器1拉出并从前壳4拆卸。图10描绘了把图3的光学连接器1与现有的光纤通信网络系统中高密度的适配器9配合使用的透视图。如图10所示,光学连接器1安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光学连接器,其可安装在光纤缆线用于光缆插头或与现有收发器/适配器配合使用,所述光学连接器包括:/n连接器壳体;/n一对第一和第二光学插芯;/n一对第一和第二闩锁,分别位于所述第一和第二光学插芯的上方,并且构造成可绕垂直于所述第一和第二光学插芯的光轴的轴线作弹性的变形;以及/n单触压片,其定位在所述连接器壳体的上部外表面上并且被配置为与所述第一和第二闩锁接触;其中,所述单触压片从所述连接器壳体的上部外表面较接近所述第一和第二闩锁的位置延伸出来,并且在与所述连接器壳体的接合位置具有孔以保持其柔性。/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光学连接器,其可安装在光纤缆线用于光缆插头或与现有收发器/适配器配合使用,所述光学连接器包括:
连接器壳体;
一对第一和第二光学插芯;
一对第一和第二闩锁,分别位于所述第一和第二光学插芯的上方,并且构造成可绕垂直于所述第一和第二光学插芯的光轴的轴线作弹性的变形;以及
单触压片,其定位在所述连接器壳体的上部外表面上并且被配置为与所述第一和第二闩锁接触;其中,所述单触压片从所述连接器壳体的上部外表面较接近所述第一和第二闩锁的位置延伸出来,并且在与所述连接器壳体的接合位置具有孔以保持其柔性。


2.一种包括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连接器的光缆插头,其还包括前壳4,用于连接光电收发器和所述光学连接器;其中,所述前壳包括:
前壳主体;
金属衬套,其构造成可切合地环绕在前壳主体的周围;以及
凸缘,其构造成可环绕金属衬套并把金属衬套固定在前壳主体。


3.根据权利要求2的光缆插头,其中,所述前壳主体包括对应于所述光学连接器的第一和第二闩锁的锁定元件,位于所述前壳主体的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梁晓琳
申请(专利权)人:扇港元器件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美国;US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