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于香蕉肥料的抗枯萎剂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3783161 阅读:4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14 22:2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运用于香蕉肥料的抗枯萎剂及其制备方法,属于农业化学领域。所述抗枯萎剂,以重量份为单位包括以下组分:动物内脏、动物骨粉、川连、油枯、混合菌剂、麦穗皮、二甲亚砜、MgSO

Fusarium resistant agent applied to banana fertilizer and its preparation metho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运用于香蕉肥料的抗枯萎剂及其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农业化学领域,特别是涉及运用于香蕉肥料的抗枯萎剂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广义的香蕉包括香蕉和大蕉两大类,同属于芭蕉科芭蕉属,是世界第二大水果作物,产量仅次于柑桔。香蕉是多年生常绿大型草本,单子叶植物,生物量巨大。我国香蕉的主栽品种为MusaAAA类群,DwarfCavendish亚群,即香牙蕉,株高一般为2-4米。香蕉植株由根、球茎、假茎、叶片、果轴和果穗等组成。植株的基部称球茎(又称根球茎),由叶鞘叠裹而成的主秆称假茎(又称假茎秆)。球茎俗称香蕉头,是着生根系、叶片、吸芽的器官,也是供应和贮存养料的中心部位。香蕉巴拿马枯萎病蔓延快,一旦发生很难彻底根除,严重影响世界各香蕉生产国香蕉产业的发展。目前很多学者都针对香蕉枯萎病进行了化学药剂的筛选,也有研究者把注意力放到生物防治上,并做了很多相关的生防实验,证明了一些菌对枯萎病菌有较好的拮抗作用。尽管香蕉枯萎病化学和生物防治取得了一些成果,但效果并不明显。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运用于香蕉肥料的抗枯萎剂及其制备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抗枯萎剂无法和肥料结合并施用的技术问题。为此,本专利技术提出以下方案:一种运用于香蕉肥料的抗枯萎剂,以重量份为单位包括以下组分:动物内脏34-42份、动物骨粉25-33份、川连18-30份、油枯20-26份、混合菌剂12-20份、麦穗皮8-15份、二甲亚砜3-6份、MgSO42-6份、烯丙基丙基二硫醚0.9-3.5份、汉生胶0.7-2.6份。优选地,所述抗枯萎剂,以重量份为单位包括以下组分:动物内脏39份、动物骨粉30份、川连26份、油枯22份、混合菌剂17份、麦穗皮11份、二甲亚砜4份、MgSO44份、烯丙基丙基二硫醚1.9份、汉生胶1.6份。优选地,所述混合菌剂,由哈茨木霉菌、地衣芽孢杆菌、海苏特氏菌、产朊假丝酵母按质量比2-4:1-1.5:0.4-0.7:1-2混合而成。优选地,所述混合菌剂,由哈茨木霉菌、地衣芽孢杆菌、海苏特氏菌、产朊假丝酵母按质量比2.7:1.3:0.5:1.4混合而成。优选地,所述混合菌剂中的哈茨木霉菌、地衣芽孢杆菌、海苏特氏菌、产朊假丝酵母中菌种的含量为2-5亿cfu/g。一种运用于香蕉肥料的抗枯萎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将动物内脏、动物骨粉、川连、油枯、麦穗皮、二甲亚砜、MgSO4、烯丙基丙基二硫醚混合均匀,进行高频共振磨粉碎,振动频率43.1-49.2Hz,得到混合粉末A;S2:将混合粉末A采用臭氧等离子体处理后,加入汉生胶和去离子水18-55份,在温度34-40℃下密封搅拌25-40min,得到混合粉末B;S3:将混合菌剂加入到混合粉末B中,搅拌40-65min混合均匀后即得到抗枯萎剂。优选地,所述步骤S1中,进行高频共振磨粉碎至400-600μm。优选地,所述步骤S1中,振动频率46.8Hz。优选地,所述步骤S2中,加入去离子水39份。优选地,所述步骤S2中,在温度36℃下密封搅拌33min。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对比的有益效果包括:1.从表1可以看到,实施例枯萎病发病率控制在5.7%以下,单株产量均达到29.7kg以上,而实施例1为最优实施例。实施例1-3枯萎病发病率平均值为4.80%,比对比例1-4的枯萎病发病平均率降低了67.07%;实施例1-3枯萎病死亡数平均值比对比例1-4的枯萎病死亡数降低了87.23%;实施例1-3单株产量平均值为31.2kg,比对比例1-4的单株产量平均值提高了15.68%;可见抗枯萎剂中缺少某一组分均会对防病效果和种植效果产生较大影响。2.在本专利技术的抗枯萎剂中,混合菌剂可以产生有机酸、激素等利于植物吸收和利用的物质,并有效抑制尖镰孢菌等致病菌类,有效降低幼嫩组织感染枯萎病的记录,提高香蕉叶片面积,从而促进植物的良好生长;二甲亚砜作为一种即溶于水又溶于有机溶剂的极为重要的非质子极性溶剂,可以改变生物膜对电解质、药物、毒物和代谢产物的通透性,有助于抗枯萎剂向植物渗透,提高了植物对养分和抗枯萎剂的吸收率;汉生胶的溶胶分子能形成超结合带状的螺旋共聚体,构成脆弱的类似胶的网状结构,显示出很强的乳化稳定作用,进一步增强了抗枯萎剂在不同温度、酸碱度环境中的稳定性,提高了抗枯萎剂在肥料制备中的稳定性。综合对比表1的数据,可以发现混合菌剂、二甲亚砜、汉生胶的同时使用可以发挥出较好的协同效果,在提高香蕉抗枯萎病能力的同时,还可以促进香蕉树的生长。3.本专利技术的抗枯萎剂,使用时受环境因素影响小,见效较快,不仅可以及时就地消毒病株,还可大大缩短病株干枯时间,便于将病株残体转移销毁,有效避免病菌在种植园中扩散,抗枯萎剂稳定性强,可以添加在香蕉肥料中,在施肥的同时即可使用,可长时间的起到防治枯萎病的作用,使用时环境污染小,对其它植株无不良影响。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应该强调的是,下述说明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为了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及其应用。实施例1一种运用于香蕉肥料的抗枯萎剂,以重量份为单位包括以下组分:动物内脏39份、动物骨粉30份、川连26份、油枯22份、混合菌剂17份、麦穗皮11份、二甲亚砜4份、MgSO44份、烯丙基丙基二硫醚1.9份、汉生胶1.6份。所述混合菌剂,由哈茨木霉菌、地衣芽孢杆菌、海苏特氏菌、产朊假丝酵母按质量比2.7:1.3:0.5:1.4混合而成,各菌种的含量为4亿cfu/g。一种运用于香蕉肥料的抗枯萎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将动物内脏、动物骨粉、川连、油枯、麦穗皮、二甲亚砜、MgSO4、烯丙基丙基二硫醚混合均匀,进行高频共振磨粉碎至550μm,振动频率46.8Hz,得到混合粉末A;S2:将混合粉末A采用臭氧等离子体处理后,加入汉生胶和去离子水39份,在温度36℃下密封搅拌33min,得到混合粉末B;S3:将混合菌剂加入到混合粉末B中,搅拌52min混合均匀后即得到抗枯萎剂。本专利技术中运用的可防治香蕉枯萎病的肥料,以重量份为单位包括以下组分:N38份、P2O531份、K2O17份、蚯蚓粪25份、硝基腐殖酸12份、复合菌剂11份、草木灰15份、抗枯萎剂14份、千里光5份、欧菱4份、纤维素羟乙基醚3份、2-氯-6-三氯甲基吡啶1.6份、纤维素胶0.8份、硼0.17份、钼0.11份。所述复合菌剂,以重量份为单位包括以下组分:植物乳杆菌38份,EM菌剂28份,腐败螺旋菌20份,黄孢原毛平革菌16份,各菌种的含量为8亿cfu/g。肥料组分中N元素由尿素和磷酸一铵提供,P2O5由钙镁磷肥和磷酸一铵提供,K2O由氯化钾提供。所述可防治香蕉枯萎病肥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将N、P2O5和K2O研磨,然后过70目筛,残留物继续研磨;S2:将N、P2O5、K2O、蚯蚓粪、硝基腐殖酸、草木灰、千里光、欧菱、硼、钼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运用于香蕉肥料的抗枯萎剂,其特征在于,以重量份为单位包括以下组分:动物内脏34-42份、动物骨粉25-33份、川连18-30份、油枯20-26份、混合菌剂12-20份、麦穗皮8-15份、二甲亚砜3-6份、MgSO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运用于香蕉肥料的抗枯萎剂,其特征在于,以重量份为单位包括以下组分:动物内脏34-42份、动物骨粉25-33份、川连18-30份、油枯20-26份、混合菌剂12-20份、麦穗皮8-15份、二甲亚砜3-6份、MgSO42-6份、烯丙基丙基二硫醚0.9-3.5份、汉生胶0.7-2.6份。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运用于香蕉肥料的抗枯萎剂,其特征在于,所述抗枯萎剂,以重量份为单位包括以下组分:动物内脏39份、动物骨粉30份、川连26份、油枯22份、混合菌剂17份、麦穗皮11份、二甲亚砜4份、MgSO44份、烯丙基丙基二硫醚1.9份、汉生胶1.6份。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运用于香蕉肥料的抗枯萎剂,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菌剂,由哈茨木霉菌、地衣芽孢杆菌、海苏特氏菌、产朊假丝酵母按质量比2-4:1-1.5:0.4-0.7:1-2混合而成。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运用于香蕉肥料的抗枯萎剂,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菌剂,由哈茨木霉菌、地衣芽孢杆菌、海苏特氏菌、产朊假丝酵母按质量比2.7:1.3:0.5:1.4混合而成。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运用于香蕉肥料的抗枯萎剂,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菌剂中的哈茨木霉菌、地衣芽孢杆菌、海苏特氏菌、产朊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卢义贞林子海李宝深向赛男
申请(专利权)人:广西金穗农业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西;4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