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吡啶类有机废水处理菌种的驯化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3782915 阅读:4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14 22:17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吡啶类有机废水处理菌种的驯化方法,涉及污水处理微生物技术领域,包括以下步骤:1)向已含有污水处理菌的污泥中加入蒸馏水,并向其中添加磷酸氢二钾,乙醛,甲醇,硫酸镁、乙酸钠、柠檬酸三铵、硫酸锰,调节混合出水COD至490‑500ppm,培养污水处理菌48‑72h;2)加入适量的吡啶类有机废水调节COD至1500‑2000ppm,培养污水处理菌48‑96h;3)加入适量的吡啶类有机废水调节COD至4500‑5000ppm,培养污水处理菌48‑96h;4)加入适量的吡啶类有机废水调节COD至6500‑7000ppm,培养污水处理菌48‑96h。通过本发明专利技术的驯化方法培养得到的污水处理菌既保证了在高浓度有机废水中微生物细菌的生化活性,可以有效降低吡啶类有机废水中的COD、氨氮等。

A acclimation method of pyridine organic wastewater treatment bacteria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吡啶类有机废水处理菌种的驯化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污水处理微生物
,具体涉及一种吡啶类有机废水处理菌种的驯化方法。
技术介绍
污水处理菌种源自于大自然,大量的多种类的污水菌种通过人工在实验室筛选出优质的菌种,然后经过一系列的驯化,培养而得到了耐盐,耐冲击,稳定性强的污水处理菌种。菌种担任修复生活,生产已经河道的有机物污染的使命,符合无毒、无公害、无二次污染、对人体无害的原则。能有效去除氨氮、BOD、COD、SS、硝酸根、硫酸根、色度、臭味、毒性物质、化合污染物等,通过污水处理工艺中前端的预处理,然后经过生化厌氧,好氧阶段,从而能够有效的降解水中的污染物。甘度环境污水处理菌种解决污水处理难题。目前关于吡啶类有机废水的污水处理菌种的驯化方法还未见报道。
技术实现思路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吡啶类有机废水处理菌种的驯化方法,通过本专利技术的驯化方法培养得到的污水处理菌既保证了在高浓度有机废水中微生物细菌的生化活性,提高污水处理菌的适应能力、抗冲击能力,稳定性以及耐盐的能力,又可以有效降低吡啶类有机废水中的COD、氨氮等。(二)技术方案为实现以上目的,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吡啶类有机废水处理菌种的驯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向已含有污水处理菌的污泥中加入900-1100份蒸馏水,并向其中添加磷酸氢二钾1-3份,乙醛3-10份,甲醇3-10份,硫酸镁0.1-0.3份、乙酸钠4-6份、柠檬酸三铵1-3份、硫酸锰0.03-0.06份,以及一定量的吡啶类有机废水,调节混合出水COD至490-500ppm,培养污水处理菌48-72h;2)加入适量的吡啶类有机废水调节COD至1500-2000ppm,培养污水处理菌48-96h;3)加入适量的吡啶类有机废水调节COD至4500-5000ppm,培养污水处理菌48-96h;4)加入适量的吡啶类有机废水调节COD至6500-7000ppm,培养污水处理菌48-96h。进一步的,步骤1)中含有污水处理菌的污泥的含水量为50%-75%。进一步的,步骤1)中吡啶类有机废水的加入量为污泥质量的1%-10%。进一步的,污水处理菌驯化过程中需要将活性污泥废水混合液搅拌处理16-20h,搅拌处理后混合液静置通入氧气曝气处理2-4h,曝气处理后溶解氧1.0±0.1mg/L。进一步的,污水处理菌驯化过程中溶液pH在6.5-8.0。进一步的,污水处理菌驯化过程中混合液配水中碳、氮、磷的比例为1000:5:1。(三)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吡啶类有机废水处理菌种的驯化方法,由于污水处理菌初始在高COD浓度下活性较低,因此通过本专利技术的驯化方法培养得到的污水处理菌既保证了在高浓度有机废水中微生物细菌的生化活性,提高污水处理菌的适应能力、抗冲击能力,稳定性以及耐盐的能力,又可以有效降低吡啶类有机废水中的COD、氨氮等。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实施例1:一种吡啶类有机废水处理菌种的驯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向100g的取污水处理菌污泥中加入1000ml蒸馏水,添加磷酸氢二钾1.5g,乙醛3.0g,甲醇3.0g,硫酸镁0.1g、乙酸钠4.0g、柠檬酸三铵1.0g、硫酸锰0.03g,以及一定量的吡啶类有机废水,调节混合出水COD至499mg/L,培养污水处理菌72h;2)加入120ml的吡啶类有机废水调节COD至1998mg/L,培养污水处理菌72h,出水COD降低至988mg/L;3)加入360ml的吡啶类有机废水调节COD至4999mg/L,培养污水处理菌96h,出水COD降低至851mg/L;4)加入550ml的吡啶类有机废水调节COD至6987mg/L,培养污水处理菌96h,出水COD降低至985mg/L。本专利技术中的吡啶类有机废水COD含量为20000mg/L;含有污水处理菌的污泥的含水量为50%-75%;步骤1)中吡啶类有机废水的加入量为污泥质量的3%;污水处理菌驯化过程中需要将活性污泥废水混合液搅拌处理18h,搅拌处理后混合液静置通入氧气曝气处理2h,曝气处理后溶解氧1.0±0.1mg/L;污水处理菌驯化过程中溶液pH在6.5-8.0;污水处理菌驯化过程中混合液配水中碳、氮、磷的比例为1000:5:1。实施例2:一种吡啶类有机废水处理菌种的驯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向150g的含有污水处理菌的污泥加入至2000ml蒸馏水,添加磷酸氢二钾2.1g,乙醛3.5g,甲醇4.0g,硫酸镁0.2g、乙酸钠8.0g、柠檬酸三铵2.0g、硫酸锰0.06g,以及一定量的吡啶类有机废水,调节混合出水COD至492mg/L,培养污水处理菌72h;2)加入300ml的吡啶类有机废水调节COD至1886mg/L,培养污水处理菌72h,出水COD降低至863mg/L。3)加入700ml的吡啶类有机废水调节COD至4857mg/L,培养污水处理菌96h,出水COD降低至851mg/L。4)加入1200ml的吡啶类有机废水调节COD至6644mg/L,培养污水处理菌96h,出水COD降低至985mg/L。本专利技术中的吡啶类有机废水COD含量为20000mg/L;含有污水处理菌的污泥的含水量为50%-75%;步骤1)中吡啶类有机废水的加入量为污泥质量的6%;污水处理菌驯化过程中需要将活性污泥废水混合液搅拌处理20h,搅拌处理后混合液静置通入氧气曝气处理2h,曝气处理后溶解氧1.0±0.1mg/L;污水处理菌驯化过程中溶液pH在6.5-8.0;污水处理菌驯化过程中混合液配水中碳、氮、磷的比例为1000:5:1。实施例3:一种吡啶类有机废水处理菌种的驯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向120g的含有污水处理菌的污泥加入至1400ml蒸馏水,添加磷酸氢二钾2.0g,乙醛6.0g,甲醇5.0g,硫酸镁0.3g、乙酸钠8.0g、柠檬酸三铵3.0g、硫酸锰0.05g,以及一定量的吡啶类有机废水,调节混合出水COD至495mg/L,培养污水处理菌72h。2)加入140ml的吡啶类有机废水调节COD至1955mg/L,培养污水处理菌72h,出水COD降低至906mg/L。3)加入380ml的吡啶类有机废水调节COD至4987mg/L,培养污水处理菌96h,出水COD降低至655mg/L。4)加入570ml的吡啶类有机废水调节COD至6988mg/L,培养污水处理菌96h,出水COD降低至704mg/L。本专利技术中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吡啶类有机废水处理菌种的驯化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n1)向100-150份已含有污水处理菌的污泥中加入900-2000份蒸馏水,并向其中添加磷酸氢二钾1-3份,乙醛3-10份,甲醇3-10份,硫酸镁0.1-0.3份、乙酸钠4-8份、柠檬酸三铵1-3份、硫酸锰0.03-0.06份,以及一定量的吡啶类有机废水,调节混合出水COD至490-500ppm,培养污水处理菌48-72h;/n2)加入适量的吡啶类有机废水调节COD至1500-2000ppm,培养污水处理菌48-96h;/n3)加入适量的吡啶类有机废水调节COD至4500-5000ppm,培养污水处理菌48-96h;/n4)加入适量的吡啶类有机废水调节COD至6500-7000ppm,培养污水处理菌48-96h。/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吡啶类有机废水处理菌种的驯化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向100-150份已含有污水处理菌的污泥中加入900-2000份蒸馏水,并向其中添加磷酸氢二钾1-3份,乙醛3-10份,甲醇3-10份,硫酸镁0.1-0.3份、乙酸钠4-8份、柠檬酸三铵1-3份、硫酸锰0.03-0.06份,以及一定量的吡啶类有机废水,调节混合出水COD至490-500ppm,培养污水处理菌48-72h;
2)加入适量的吡啶类有机废水调节COD至1500-2000ppm,培养污水处理菌48-96h;
3)加入适量的吡啶类有机废水调节COD至4500-5000ppm,培养污水处理菌48-96h;
4)加入适量的吡啶类有机废水调节COD至6500-7000ppm,培养污水处理菌48-96h。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吡啶类有机废水处理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唐先龙陈军邢建生周锋吴超王婕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国星生物化学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