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失重环境下的维修固定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780203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14 21:01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失重环境下的维修固定装置,该维修固定装置包括承载单元、直角调节单元和加持单元,其中,该承载单元设有供维修人员固定的足部限位器,该直角调节单元可绕承载单元平移及旋转,该加持单元可绕直角调节单元的第一调节杆轴线旋转;这样,通过多个旋转自由度的设置,可使该维修固定装置根据维修点的实际情况改变维修人员的固定位置及维修角度,从而解决了预先设置的脚部限位器对维修人员的固定位置及角度产生限制的技术问题,实现了根据维修点的实际情况改变维修人员固定站立位置及角度的技术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失重环境下的维修固定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维修工具
,尤其涉及一种失重环境下的维修固定装置。
技术介绍
人们在失重或微重力环境下活动受限且不可控,这就给在失重或微重力环境下的维修工作带来困难。现有技术中,失重环境下的维修环境,通常是沿着预先规划的维修路径布置大量的脚部限位器,然后维修人员沿着该脚部限位器的路径移动到维修地点并固定在脚部限位器上,进而开展维修工作。但本申请专利技术人在实现本申请实施例中技术方案的过程中,发现上述技术至少存在如下技术问题:预先设置的脚部限位器对维修人员的固定站立位置及角度进行了限制,这给维修工作带来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失重环境下的维修固定装置,该维修固定装置包括承载单元、直角调节单元和加持单元,其中,该承载单元设有供维修人员固定的足部限位器,该直角调节单元可绕承载单元平移及旋转,该加持单元可绕直角调节单元的第一调节杆轴线旋转;这样,通过多个旋转自由度的设置,可使该维修固定装置根据维修点的实际情况改变维修人员的固定位置及维修角度,从而解决了预先设置的脚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失重环境下的维修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n承载单元,所述承载单元包括第一承载杆和位于所述第一承载杆下方的第二承载杆,所述第二承载杆上设有足部限位器;/n直角调节单元,所述直角调节单元包括第一调节杆和第二调节杆,所述第一调节杆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二调节杆的第一端垂直连接,所述第二调节杆的第二端连接于所述第一承载杆;/n夹持单元,所述夹持单元装设于所述第一调节杆的第一端;/n其中,所述夹持单元可绕所述第一调节杆的轴线旋转,所述第一调节杆可绕所述第二调节杆的轴线旋转。/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失重环境下的维修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承载单元,所述承载单元包括第一承载杆和位于所述第一承载杆下方的第二承载杆,所述第二承载杆上设有足部限位器;
直角调节单元,所述直角调节单元包括第一调节杆和第二调节杆,所述第一调节杆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二调节杆的第一端垂直连接,所述第二调节杆的第二端连接于所述第一承载杆;
夹持单元,所述夹持单元装设于所述第一调节杆的第一端;
其中,所述夹持单元可绕所述第一调节杆的轴线旋转,所述第一调节杆可绕所述第二调节杆的轴线旋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维修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调节杆可伸缩。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维修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调节杆第一端设有转动凸轴,所述转动凸轴可绕所述第二调节杆的轴线旋转,所述转动凸轴具有第一限位通孔,所述第一调节杆的第二端穿过所述第一限位通孔并固定连接于所述转动凸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维修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调节杆的第二端设有第二限位通孔,所述第一承载杆穿过所述第二限位通孔,以使所述第二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梁学锋涂云宏支佳运颜丙雷张星淳辛儒张维玺冯江涛史建芳宋明晓郭东亮张东伟李壮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国科环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