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白蚁裹树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775962 阅读:5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12 04:5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防白蚁裹树毯,包括裹树毯本体、滴管、加药袋和挤压盒,其中:所述滴管穿过所述裹树毯本体的开口端侧壁与所述加药袋连接;所述加药袋与所述挤压盒连接;所述滴管设于所述裹树毯本体内的一端侧壁设有若干通孔;所述挤压盒通过对所述加药袋的挤压使药液从所述通孔流出。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防白蚁裹树毯,通过滴管、加药袋和挤压盒的结构设计,能够实现将药液定时挤压入裹树毯本体内,从而保持持久的药效,提高了白蚁的防治效果,从而能够避免树头被白蚁啃食,提高了白蚁的防治效果。

A kind of anti termite tree blanke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白蚁裹树毯
本技术涉及树木防白蚁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防白蚁裹树毯。
技术介绍
随着农业和园林现代化的发展,树木作为农业的支柱产业之一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树木的管理技术也在不断提高;为了发展树木新品系,提高果品的商品价值和产量,需要移动移栽来丰富地方农产品和绿化的需要。在树木移动的过程中,为保证树木根系的水分和生命力,通常会在离土的树木根部包裹一层薄膜。现有的薄膜一般采用塑料或简单的布料制成,起到保水、保温的作用,但均无法起到防白蚁的效果。而在实际运输过程中发现,脱离土地的树木根部容易聚集白蚁。众所周知,白蚁蚁亦称虫尉属节肢动物门,分布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是一种多形态、群居性的昆虫。全世界已知2000多种,中国除澳白蚁科尚未发现外,其余4科均有,共达300余种,分布范围很广。而白蚁是以木材或纤维素为食,主要危害房屋建筑、水利、堤坝、地下电缆、农林作物、文物档案等,具有极强的破坏性。故在树木移植过程中的白蚁会对树木根部造成破坏,大大降低移植树木的成活率。为解决该问题,市场上出现了含有白蚁杀灭剂的薄膜,但现有的薄膜在使用过程中,药效散失快,大大降低了白蚁的防治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到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防白蚁裹树毯,包括裹树毯本体、滴管、加药袋和挤压盒,其中:所述滴管穿过所述裹树毯本体的开口端侧壁与所述加药袋连接;所述加药袋与所述挤压盒连接;所述滴管设于所述裹树毯本体内的一端侧壁设有若干通孔;所述挤压盒通过对所述加药袋的挤压使药液从所述通孔流出。<br>进一步地,所述挤压盒包括驱动室、转辊、第一夹辊、第二夹辊和收纳室;其中:所述驱动室与所述收纳室连接;所述转辊、第一夹辊、第二夹辊设于所述收纳室内;所述转辊穿过所述收纳室与所述驱动室内的转动马达连接;所述第一夹辊、第二夹辊与所述转辊平行设置;所述第一夹辊、第二夹辊之间设有狭缝;与所述狭缝相对的所述收纳室侧壁设有入口;所述加药袋一端依次穿过所述入口、狭缝与所述转辊连接。进一步地,所述驱动室与所述收纳室可拆卸连接。进一步地,所述加药袋一端设有卡块;所述转辊侧壁设有卡槽;所述加药袋一端通过所述卡块可与所述卡槽卡合固定。进一步地,所述滴管可拆卸。进一步地,所述裹树毯本体的开口端侧壁设有收绳通道;所述收绳通道内设有收绳。进一步地,所述裹树毯本体由依次由外保护膜、加固内层、浸药层、加固外层和内保护膜构成。进一步地,所述裹树毯本体为圆形。本技术提供的防白蚁裹树毯,通过滴管、加药袋和挤压盒的结构设计,能够实现将药液定时挤压入裹树毯本体内,从而保持持久的药效,提高了白蚁的防治效果,从而能够避免树头被白蚁啃食,提高了白蚁的防治效果。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防白蚁裹树毯一实施例是示意图;图2为裹树毯本体设置针头一实施例示意图;图3为加药袋一实施例示意图;图4为卡块一实施例示意图;图5为挤压盒一实施例示意图;图6为挤压盒透视图;图7为裹树毯本体一实施例剖面图;图8为裹树毯本体一实施例剖面图。附图标记:10裹树毯本体11外保护膜12加固内层13浸药层14加固外层15内保护膜16收绳通道17滴管通道18针头20滴管22外螺纹30收绳40加药袋41卡块42内螺纹50挤压盒51驱动室52入口53转辊54第一夹辊55第二夹辊56卡槽57收纳室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了区分不同的组成部分。“连接”或者“相连”等类似词语并非限定与物理或者机械的连接,而是可以包括电性的连接、光连接等,不管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防白蚁裹树毯,包括裹树毯本体10、滴管20、加药袋40和挤压盒50,其中:所述滴管20穿过所述裹树毯本体10的开口端侧壁与所述加药袋40连接;所述加药袋40与所述挤压盒50连接;所述滴管20设于所述裹树毯本体10内的一端侧壁设有若干通孔;所述挤压盒50通过对所述加药袋40的挤压使药液从所述通孔流出。具体实施时,如图1、图3、图4、图5、图6所示,防白蚁裹树毯,包括裹树毯本体10、滴管20、加药袋40和挤压盒50,其中:裹树毯本体为通过浸药处理的柔性体;裹树毯本体10沿开口端侧壁设有滴管通道17,滴管20内穿过滴管通道17与加药袋40连接;加药袋40由柔性防水材料制成;包括但不限于塑料;加药袋40与挤压盒50连接;滴管20设于裹树毯本体10内的一端侧壁设有若干通孔;挤压盒50启动后通过对加药袋40进行挤压使药液从滴管20的通孔流出;当挤压盒50停止挤压时,从而使药液进入裹树毯本体10的开口,进而扩散至整个裹树毯本体10。挤压盒50内设有定时器可定时启动或关闭挤压盒50。上述通过定时器实现定时功能是本领域的常规技术手段,如采用555定时器型号,在此不再赘述。使用时,将裹树毯本体10包裹住树头,通过滴管20、加药袋40和挤压盒50的结构设计,能够实现将药液定时挤压入裹树毯本体10内,从而保持持久的药效,提高了白蚁的防治效果,从而能够避免树头被白蚁啃食,提高了白蚁的防治效果。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防白蚁裹树毯,通过滴管、加药袋和挤压盒的结构设计,能够实现将药液定时挤压入裹树毯本体内,从而保持持久的药效,提高了白蚁的防治效果,从而能够避免树头被白蚁啃食,提高了白蚁的防治效果。较佳地,所述裹树毯本体10上设有针头18;所述针头18与营养液导管连接。具体实施时,如图2所示,裹树毯本体10上连接有营养液导管;所述营养液导管与输液袋连接,输液袋内装有营养液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防白蚁裹树毯,其特征在于,包括裹树毯本体(10)、滴管(20)、加药袋(40)和挤压盒(50),其中:/n所述滴管(20)穿过所述裹树毯本体(10)的开口端侧壁与所述加药袋(40)连接;所述加药袋(40)与所述挤压盒(50)连接;/n所述滴管(20)设于所述裹树毯本体(10)内的一端侧壁设有若干通孔;所述挤压盒(50)通过对所述加药袋(40)的挤压使药液从所述通孔流出。/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白蚁裹树毯,其特征在于,包括裹树毯本体(10)、滴管(20)、加药袋(40)和挤压盒(50),其中:
所述滴管(20)穿过所述裹树毯本体(10)的开口端侧壁与所述加药袋(40)连接;所述加药袋(40)与所述挤压盒(50)连接;
所述滴管(20)设于所述裹树毯本体(10)内的一端侧壁设有若干通孔;所述挤压盒(50)通过对所述加药袋(40)的挤压使药液从所述通孔流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白蚁裹树毯,其特征在于:所述挤压盒(50)包括驱动室(51)、转辊(53)、第一夹辊(54)、第二夹辊(55)和收纳室(57);其中:
所述驱动室(51)与所述收纳室(57)连接;所述转辊(53)、第一夹辊(54)、第二夹辊(55)设于所述收纳室(57)内;所述转辊(53)穿过所述收纳室(57)与所述驱动室(51)内的转动马达连接;
所述第一夹辊(54)、第二夹辊(55)与所述转辊(53)平行设置;
所述第一夹辊(54)、第二夹辊(55)之间设有狭缝;
与所述狭缝相对的所述收纳室(57)侧壁设有入口(52);
所述加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炳成赖焕辉
申请(专利权)人:中境工程咨询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