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外立面景观植物种植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3775851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12 04: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以利用自然资源的、和持续循环使用的种植系统,其技术方案要点是:这种建筑外立面景观植物种植系统,包括水循环收集装置、墙体和屋顶,所述墙体和屋顶上皆设有景观植物,所述水循环收集装置包括抽水管和蓄水池以及与抽水管相通的第一喷管、第二喷管和导水管,所述抽水管与蓄水池相通,且抽水管底部设有抽水机,所述抽水机位于蓄水池底部,所述第一喷管下方连通滤水池过滤,所述滤水池通过导管将水导回蓄水池内,所述第二喷管对应设置在屋顶景观植物台上方,所述屋顶景观植物台下方设有雨水收集装置,所述雨水收集装置通过导水管将水导入抽水管内。

A landscape plant planting system for building facad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建筑外立面景观植物种植系统
本技术涉及观景植物种植领域,更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建筑外立面景观植物种植系统。
技术介绍
目前,现有的景观植物、立体绿化等植物的供水主要是采用自来水进行浇灌,采用自来水进行浇灌有很多的不足之处,如:1、由于采用自来水浇灌不可循环因此会浪费宝贵的水资源,尤其对缺雨少水的地区更为不利;2、自来水中含有氯等对植物有害的物质;3、在下雨天会造成雨水堆积导致植物烂根死亡。因此,针对自来水浇灌技术在景观植物、立体绿化应用所存在的缺陷,迫切需要一种新的可以利用自然资源的、可持续、简捷性的浇灌及其收集系统。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以利用自然资源的、和持续循环使用的种植系统。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这种建筑外立面景观植物种植系统,包括水循环收集装置、墙体和屋顶,所述墙体和屋顶上皆设有景观植物,所述水循环收集装置包括抽水管和蓄水池以及与抽水管相通的第一喷管、第二喷管和导水管,所述抽水管与蓄水池相通,且抽水管底部设有抽水机,所述抽水机位于蓄水池底部,所述第一喷管下方连通滤水池过滤,所述滤水池通过导管将水导回蓄水池内,所述第二喷管对应设置在屋顶景观植物台上方,所述屋顶景观植物台下方设有雨水收集装置,所述雨水收集装置通过导水管将水导入抽水管内。进一步的,所述雨水收集装置包括积水槽、过滤管和雨水收集槽,所述积水槽对应设置在屋顶景观植物台的下方,所述积水槽通过过滤管将水流入雨水收集槽,所述雨水收集槽通过导水管将水导入抽水管内。进一步的,墙体上设置植物种植层和内墙,所述的内墙与植物种植层之间设置有固态基质层和有孔槽的冲孔防水板,所述固态基质层位于靠近内墙的一侧,有孔槽的冲孔防水板和固态基质层之间设置吸水填充层,所述第一喷管贯穿吸水填充层。进一步的,所述植物种植层与冲孔防水板之间、冲孔防水板与吸水填充层之间、吸水填充层与固态基质层之间、固态基质层与内墙之间皆设有纤维层。进一步的,所述导水管上设有第一阀门,所述抽水管上设有第二阀门。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喷管和第二喷管皆设有喷口,所述喷口皆设置在景观植物的相对处。进一步的,所述雨水收集槽的底部与导水管一端连通,所述导水管向斜向下倾斜与抽水管连通。本技术的有益效果:1、设有水循环装置和雨水收集装置,在抽水管工作的后,第一喷管喷出多余的水或者雨天的雨天经过滤水池过滤在重新回到蓄水池中,而第二喷管喷出的多余的水以及在雨天滴落的聚集在积水槽内经过过滤管的过滤将水流入雨水收集槽内,再通过开启第一阀门和第二阀门将水收集到蓄水池内,高效率的利用自然资源以及达到可持续循环使用的效果。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中墙体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1、抽水管;10、第二阀门;11、抽水机;12、蓄水池;2、第一喷管;3、第二喷管;30、喷口;4、雨水收集装置;40、屋顶景观植物台;41、积水槽;42、过滤管;43、雨水收集槽;5、导水管;50、第一阀门;6、墙体;60、植物种植层;61、冲孔防水板;62、填充层;63、固态基质层;64、内墙;65、纤维层;7、滤水池;8、导管。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详细说明。其中相同的零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词语“底面”和“顶面”、“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参照图1至2所示,本实施例的工作原理:当需要喷水时,打开第二阀门10后,抽水机11开始工作,将蓄水池12内的水通过抽水管1抽到第一喷管2和第二喷管3处,在通过喷口30喷出,多余的水和从外面淋进的雨水会通过滤水池7在通过导管8将洁净的水导回蓄水池12,第二喷管3喷出的多余的水会通过积水槽41聚集在通过过滤管42过滤后流入雨水收集槽43,在将第一阀门50打开,雨水收集槽43内的水会自动流入蓄水池12内。这种建筑外立面景观植物种植系统,包括水循环收集装置、墙体6和屋顶,墙体6和屋顶上皆设有景观植物,水循环收集装置包括抽水管1和蓄水池12以及与抽水管1相通的第一喷管2、第二喷管3和导水管5,抽水管1与蓄水池12相通,且抽水管1底部设有抽水机11,抽水机11位于蓄水池12底部,第一喷管2下方连通滤水池7过滤,滤水池7通过导管8将水导回蓄水池12内,第二喷管3对应设置在屋顶景观植物台40上方,屋顶景观植物台40下方设有雨水收集装置4,雨水收集装置4通过导水管5将水导入抽水管1内。抽水机11工作抽出蓄水池12内的水,流经抽水管1、第一喷管2和第二喷管3,第一喷管2的水从喷口30出喷出,植物吸收完毕后多余流出的水或者在下雨天从外渗透进来的水会通过滤水池7过滤,然后流回蓄水池12中,第二喷管3的水从喷口30喷出被多余的水被雨水收集器收集,雨天下的雨水也会被收集,且收集的雨水通过导水管5通过抽水管1流回蓄水池12内。作为改进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雨水收集装置4包括积水槽41、过滤管42和雨水收集槽43,积水槽41对应设置在屋顶景观植物台40的下方,积水槽41通过过滤管42将水流入雨水收集槽43,雨水收集槽43通过导水管5将水导入抽水管1内。积水槽41内的水经过过滤管42过滤后流入雨水收集槽43,过滤管42采用专利号为CN201621063391.2的过滤管结构,打开第一阀门50,雨水收集槽43内的水流入抽水管1内,再流入蓄水池12中。作为改进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墙体6上设置植物种植层60和内墙64,的内墙64与植物种植层60之间设置有固态基质层63和有孔槽的冲孔防水板61,固态基质层63位于靠近内墙64的一侧,有孔槽的冲孔防水板61和固态基质层63之间设置吸水填充层62,第一喷管2贯穿吸水填充层62。喷管喷出的水被吸水填充层62吸收渗透到固态基质层63上,植物的根部可以更好的吸收水分,而设有孔槽的冲孔防水板61是起到整体支撑的作用也可以让小部分的雨水能进入墙体6内,大部分雨水直接冲刷,会导致基质流失造成植物死亡,植物的根系可以通过孔槽植入到冲孔防水板61后面的固态基质层63中,极大程度扩大了容根范围,使种植系统对植物的锚固作用显著增加,提高了植物生长持久性和在建筑物上的安全性,使得根系更加牢固。作为改进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植物种植层60与冲孔防水板61之间、冲孔防水板61与吸水填充层62之间、吸水填充层62与固态基质层63之间、固态基质层63与内墙64之间皆设有纤维层65。设置有纤维层65起到给植物提供养料和保温和保湿的作用。作为改进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导水管5上设有第一阀门50,抽水管1上设有第二阀门10。第一阀门50决定导水管5的开关,第二阀门10觉得抽水管1的开关,雨水收集槽43内的水若要导回蓄水池12内,需要第一阀门50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建筑外立面景观植物种植系统,包括水循环收集装置、墙体(6)和屋顶,其特征在于:所述墙体(6)和屋顶上皆设有景观植物,所述水循环收集装置包括抽水管(1)和蓄水池(12)以及与抽水管(1)相通的第一喷管(2)、第二喷管(3)和导水管(5),所述抽水管(1)与蓄水池(12)相通,且抽水管(1)底部设有抽水机(11),所述抽水机(11)位于蓄水池(12)底部,所述第一喷管(2)下方连通滤水池(7)过滤,所述滤水池(7)通过导管(8)将水导回蓄水池(12)内,所述第二喷管(3)对应设置在屋顶景观植物台(40)上方,所述屋顶景观植物台(40)下方设有雨水收集装置(4),所述雨水收集装置(4)通过导水管(5)将水导入抽水管(1)内。/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建筑外立面景观植物种植系统,包括水循环收集装置、墙体(6)和屋顶,其特征在于:所述墙体(6)和屋顶上皆设有景观植物,所述水循环收集装置包括抽水管(1)和蓄水池(12)以及与抽水管(1)相通的第一喷管(2)、第二喷管(3)和导水管(5),所述抽水管(1)与蓄水池(12)相通,且抽水管(1)底部设有抽水机(11),所述抽水机(11)位于蓄水池(12)底部,所述第一喷管(2)下方连通滤水池(7)过滤,所述滤水池(7)通过导管(8)将水导回蓄水池(12)内,所述第二喷管(3)对应设置在屋顶景观植物台(40)上方,所述屋顶景观植物台(40)下方设有雨水收集装置(4),所述雨水收集装置(4)通过导水管(5)将水导入抽水管(1)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外立面景观植物种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雨水收集装置(4)包括积水槽(41)、过滤管(42)和雨水收集槽(43),所述积水槽(41)对应设置在屋顶景观植物台(40)的下方,所述积水槽(41)通过过滤管(42)将水流入雨水收集槽(43),所述雨水收集槽(43)通过导水管(5)将水导入抽水管(1)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外立面景观植物种植系统,其特征在于:墙体(6)上设置植物种植层(6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王杰瞿伟震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万邦建筑装饰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