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表面形成有油膜而使用的吹塑成形容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773603 阅读:6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12 02:20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吹塑成形容器,通过用油性液体涂布内表面可以在容器的整个内表面上形成均匀的油膜。所述吹塑成形容器因此显示相对于内容物的稳定的滑动性,并且能够有效地抑制内容物附着在容器内并且作为残余物残留。所述吹塑成形容器具有由烯烃系树脂制成的内表面(1a),并且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表面(1a)使用中链脂肪酸甘油三酯作为标准油,并且当滴下0.8μL保持在23℃的所述标准油时,通过滴下的油滴的长径的长度定义的油滴扩散性为5.0mm以上。

Blow molded container with oil film on inner surfa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内表面形成有油膜而使用的吹塑成形容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在内表面上设置有油膜以便做好使用准备的吹塑成形容器。
技术介绍
由于塑料对于各种形态可以以简单的方式容易地成形,因而它们广泛地应用在各种领域中。特别地,例如低密度聚乙烯等烯烃系树脂用于形成如直接吹塑成形瓶等容器的壁的内表面。因为其挤压性和挤出性,这样的直接吹塑成形瓶广泛地应用于用来容纳特别是粘稠流动性物质如番茄酱和蛋黄酱的容器。同时,用于容纳粘稠流动性物质的容器需要具有对内容物显示高滑动性的内表面,以使内容物可以快速排出并用完,而在容器内没有残存。在常规的技术中,通过将例如润滑剂等添加剂共混在用于形成容器内表面的树脂中来确保滑动性。在最近提出的各种技术中,在树脂制的基材表面上形成液膜以便改善表面性能,例如对粘稠物质的滑动性(例如参见专利文献1)。这些技术目前引起关注,这是由于与在树脂中共混如润滑剂等添加剂以形成基材表面的技术相比,这些技术可以显著提高滑动性。在该通过在表面上形成液膜来改善表面性能的技术中,需要使液膜稳定地保持在表面上。为了这个目的,在前述的专利文献1中,在表面上形成微细凹凸。通常可以通过在形成液膜之前用如无机细颗粒分散在其中的乙醇溶液等涂布液喷雾基材表面,然后,通过将表面干燥来形成微细凹凸。可选地,共混有无机细颗粒的树脂组合物用作用于形成基材表面的树脂。使树脂组合物进行如拉伸成形等的成形工艺,从而制造具有预定形状的基材(例如,容器)(例如参见专利文献1或专利文献2)。根据该技术,可以根据在形成基材表面的树脂中共混的无机细颗粒的粒径和共混量,在基材表面上形成预定的凹凸。然而,当如上所述形成液膜以改善对粘稠物质的滑动性时,表面上的液膜可能有时不均匀地形成,从而导致以下不便:粘稠物质会附着于基材表面的一部分。特别地,在基材表面上形成油性液体的膜(油膜)以改善对粘稠含水物质的滑动性的情况下,该问题更可能发生。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JP5971337专利文献2:JP-A-2015-227012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问题因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吹塑成形容器,该吹塑成形容器可以对内容物显示稳定的滑动性,并且有效地防止或减少内容物在容器内表面上的附着或残存。可以通过在内表面上涂布油性液体以在用内容物填充容器之前在容器的整个内面上均匀地形成油膜来制造该容器。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本专利技术人对在使用时其内表面上设置有油膜的吹塑成形容器重复实验和探讨。吹塑成形容器具有烯烃系树脂形成的内表面,从而在不向烯烃系树脂中添加润滑剂的情况下具有一定水平以上的平滑面。本专利技术人发现,容器中的油性液体铺展润湿以在整个内表面上形成均匀的油膜,从而完成本专利技术。本专利技术涉及具有烯烃系树脂制的内表面的吹塑成形容器。内表面具有5.0mm以上的油滴扩散性,其中油滴扩散性定义为使用中链脂肪酸甘油三酯作为标准油,当在内表面上滴下0.8μL保持在23℃的标准油时,滴下的油滴的长径的长度。本专利技术的吹塑成形容器中优选的是:(1)油滴具有在1.000至1.010的范围内的长径/短径比;(2)由烯烃系树脂形成的内表面为算数平均高度Sa和均方根高度Sq均为1.5μm以下的平滑表面;(3)在用内容物填充容器之前,将油性液体涂布在容器的内表面上;(4)油性液体在内表面上形成的油膜具有在0.5至30g/m2的范围内的厚度;和(5)油性液体是食用油。专利技术的效果本专利技术的吹塑成形容器的至少内表面由烯烃系树脂形成。该容器的特征在于,通过使用前述标准油测量的油滴扩散性(油滴的长径)为5.0mm以上。也就是说,当油性液体(例如食用油)涂布在显示油滴扩散性的容器的内表面上时,油性液体迅速铺展润湿,从而在容器的整个内表面上均匀地形成油膜。特别地,通过涂布少量油性液体可以均匀地形成薄油膜,并且这可以有效地避免由形成油膜的油性液体的流动导致的厚度变化。结果,由油膜赋予的对容器中的内容物的滑动性可以得到稳定地改善。因此,本专利技术的吹塑成形容器可以优选地应用于容纳粘稠含水物质如番茄酱、蛋黄酱、以及调料。附图说明[图1]:示出在内表面上设置有油膜的状态下的本专利技术的吹塑成形容器的容器壁的优选的层结构的示意性侧面截面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的吹塑成形容器具有形成内表面的内层1和形成外表面的外层3,并且在内层1和外层3之间设置中间层5。具有这种层结构的吹塑成形容器在其内表面1a上设置有油膜7以提高对含水物质的滑动性(排出性),并且填充有含水物质的容器准备好以供使用。<内层1>在前述层结构中,本专利技术的内层1由烯烃系树脂形成。为了这个目的,可以使用已经公知的烯烃系树脂。实例包括烯烃系聚合物如低密度聚乙烯、直链低密度聚乙烯、中或高密度聚乙烯、聚丙烯、聚1-丁烯、和聚4-甲基-1-戊烯;以及这些烯烃类的共聚树脂或共混物。在它们当中,特别地优选密度为0.930g/cm3以下的聚乙烯,因为其具有优异的油膜7的保持性和柔软性,以及优异的用于挤出粘稠内容物的挤压性。聚乙烯的实例是低密度聚乙烯和直链低密度聚乙烯。在本专利技术中,制备容器的由烯烃系树脂形成的内表面1a以使油滴扩散性将为5.0mm以上。在此,油滴扩散性使用中链脂肪酸甘油三酯作为标准油来测量。在内表面1a上滴下0.8μL保持在23℃的该标准油。如下面的实施例所示,该油滴扩散性可以通过将标准油(0.8μL)的油滴滴到该容器内表面1a上,并且通过使用数码显微镜观察该油滴滴下60秒后的尺寸(长径的长度)来计算。值越大表示对该油性液体的润湿性越大。换句话说,本专利技术的吹塑成形容器的内表面1a显示对油性液体优异的润湿性。这使得其可以通过喷雾少量油性液体,在容器的整个内表面1a上均匀地形成极薄的油膜7。在测量中用作标准油的中链脂肪酸甘油三酯中的脂肪酸的碳数为8至10。特别地,碳数为8的脂肪酸与碳数为10的脂肪酸之比可以为60:40、70:30、75:25、85:15和100:0。从中选择的中链脂肪酸甘油三酯在23℃下的粘度在20至40mPa·s的范围内。该范围可以适合用于前述油滴扩散性的测量,也就是说,其使得能够在没有显著变化情况下测量。在下面的实施例中,油滴扩散性的测量使用在23℃下的粘度为33.8mPa·s的中链脂肪酸甘油三酯进行。在本专利技术中,油滴扩散性试验的测量如下进行。在试验中特别优选的是,油滴的长径/短径比在1.000至1.010范围内。在这个范围内的长径/短径比表示油滴以接近真圆的形状铺展润湿。结果,当油滴扩散性在上述范围内并且同时长径/短径比在上述范围内时,可以获得最好的润湿性。滑动性甚至可能被极小的缺陷(微观的油的收缩(cissing)/皱缩(crawling))影响。为了通过使用油膜改善对容器中内容物的滑动性,从技术的角度极其重要的是防止微观的油的收缩/皱缩。由于在本专利技术中,润湿中的微观缺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吹塑成形容器,其具有由烯烃系树脂形成的内表面,/n所述内表面具有5.0mm以上的油滴扩散性,其中所述油滴扩散性定义为使用中链脂肪酸甘油三酯作为标准油,当在所述内表面上滴下0.8μL保持在23℃的所述标准油时,滴下的油滴的长径的长度。/n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70810 JP 2017-1549971.一种吹塑成形容器,其具有由烯烃系树脂形成的内表面,
所述内表面具有5.0mm以上的油滴扩散性,其中所述油滴扩散性定义为使用中链脂肪酸甘油三酯作为标准油,当在所述内表面上滴下0.8μL保持在23℃的所述标准油时,滴下的油滴的长径的长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吹塑成形容器,其中所述油滴具有在1.000至1.010的范围内的长径/短径比。


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阿久津洋介丹生启佑小松威久男
申请(专利权)人:东洋制罐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